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速新闻记者 高云龙)全市耕地平均每年净增加2.2万亩、总量达690.47万亩,去年以来共验收各类土地整治项目1929个,实现新增耕地4.76万亩;2019年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位居全省第二,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连续五年获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奖励,累计获得激励资金5800万元……

面对推动地方发展和加强耕地保护的“双重任务”,近年来,宿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突出“三生融合”,注重“三量齐抓”,扭住“三个关键”,健全“三项机制”,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探索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保障好、耕地资源保护好、群众权益维护好”的发展之路。去年10月,中央组织部委托自然资源部在宿迁举办加强耕地保护专题研究班,全面研究推广宿迁经验做法。

突出“三生融合”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统筹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宿迁坚持把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作为“头道工序”,积极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

首先,让生产空间更加集约高效。合理安排产业用地和生活服务用地,构建形成“三园两区”(即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宿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宿工业园区、运河宿迁港产业园)多点的产业功能布局和“一廊两谷,双湖十片多园”(“一廊”即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两谷”即中国酒谷和中国花木谷,“双湖”即骆马湖和洪泽湖)的农业空间格局。

其次,让生态空间更加自然和谐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构建了田成片、路成网、林成行的良好生态格局。全市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区规划面积1070.73平方公里。

再次,让生活空间更加宜居宜业。加快完善“1129+N”城镇体系,第一个“1”,即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第二个“1”,即支持沭阳县建成区域副中心城市,“2”为支持泗阳县建设千里运河最美县、泗洪县建设最富活力改革试验区,“9”为按照8-15万人口规模建设9个小城市,“N”为坚持把农房改善作为龙头抓手,打造一批特色镇、一般镇、新型农村社区,引导农民群众按城镇化规律集中居住,构建等级规模合理、空间分布有序、特色优势互补的城乡空间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重“三量齐抓”

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十三五”期间,全市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面积下降到624亩/亿元,降幅位居江苏省第一,这是宿迁注重“三量齐抓”,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结果。

在严控增量上下功夫。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安排与区域环境容量、土地开发强度、产业结构优化等相挂钩,推动土地资源配置更合理、更科学、更高效。过去几年,全市90%以上的供应土地用于重大产业、重点工程和民生实事项目建设。

在盘活存量上做文章。积极推行“增存挂钩”机制,全力推进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和低效用地再开发。“十三五”以来,全市新增用地存量占比提升至53.91%。

以位于宿城经济开发区的恒达光电用地为例,之前被闲置,萧条破败,后被回购再开发,招引华科创智入驻,如今变得欣欣向荣。华科创智正朝着世界上最大的纳米银材料生产应用基地目标加速奔跑。

在用好流量上想办法。充分利用好增减挂钩产生的土地流量指标,引导土地流量指标在区域、城乡之间流转集聚。最近几年产生的17.29万亩土地流量指标,75%用于保障产业发展、农房改善、项目建设。

扭住“三个关键”

维护广大群众利益

在统筹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过程中,宿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千方百计扩收入、增民利、惠民生,真正让群众从中得实惠、增福祉。

以综合整治增收入。系统推进“田水路林村”土地综合整治,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十三五”以来,全市实施各类土地整治项目6117个,新增耕地23.7万亩,惠及群众26.3万人,人均年增收910元。同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落实轮作休耕,建成高标准农田445.6万亩,连续3年受到省政府表彰。

对此,群众更有发言权。“建成高标准农田后,产量明显提高,价格又好,我们腰包越来越鼓。”宿城区龙河镇种粮大户储宏江说,“田里设施升级,特别是田埂变成了水泥路,农业机械都开得进;土渠变成了光面渠,浇灌不用愁,种地变得轻快又来钱!”

以空间治理增民利。按照有序清理腾空间,盘活资源促增收,发动群众强管理的理念,全域推进农村公共空间治理,累计收回利用集体土地52.6万亩,带动涉农村居平均增收21.33万元。

以改革创新惠民生。宿迁在全省率先探索“地票”交易改革,将建设用地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以“地票”的形式挂牌公开交易,有效解决了农村建设中农民搬迁安置、宅基地复垦资金不足等问题。

健全“三项机制”

凝聚耕地保护合力

今天的耕地是明天的饭碗,宿迁始终坚持当前与长远并重、政府与市场联动、保护与保障并行,着力构建耕地保护长效管理机制,做到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健全“责任+激励”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共同责任体系,并在全省率先出台耕地保护激励实施办法,对耕地保护成效突出的乡镇、村居给予资金奖励,已累计下拨激励资金9820万元。

此外,健全“行政+市场”机制,增强工作成效。按照“三优先、三统筹、三挂钩”原则编制土地计划方案,优先保障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推动土地资源利用更精准、更科学、更高效。同时,持续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深入推进长期租赁、先租后让、作价出资(入股)等工业用地供应方式改革。

尤为重要的是,宿迁还健全“执法+监管”机制,坚持从严执法、精准监管,严密组织开展“大棚房”专项整治、“违建别墅”专项整治等系列专项行动。近年来,累计拆除违法建筑102.14万平方米,处理违法用地责任人258名,切实收到了“查处一批、教育一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