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军民关系,军事题材的电影、文学作品中反映得不少,因为不是亲身经历,看了都感觉心理上隔着一大层,没有什么深刻体会和感悟。我在陆军学校学习时,也只是从教材、书本和课堂上了解到一些,知道密切联系群众是优良传统,是我们克敌制胜的强大武器,是我们“三大法宝”之一。但也觉得离自己很远,认为是历史的、理论性的东西罢了。只是1984年到了老山、者阴山参加“两山”作战,才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这种活生生的、真实存在的军民鱼水之情。我感受最深的有三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雨点般洒向军车的水果糖

记得1984年7月底的一天,一大早,不知从哪就开来许多老式解放牌汽车,早已编好号,排成一大长排,在村子大路上等候,准备运载我们96团3营接替118团坚守老山那拉防御阵地。

我们连队凌晨5时30分就起床了,为了不惊醒熟睡的老乡,战士们都是轻手轻脚地打背包、收拾个人物品和进行洗漱,然后摸到村子外面僻静处的炊事班用餐。没想到,还是被村民们发现了。

军车统一行军的景象,也是难忘哦!个人携带轻武器、钢盔防毒面具、子弹袋、手榴弹袋、工兵铲、小十字镐、背包、挎包、水壶等个人物品,统一分排乘车,或几路纵队坐在自己的背包上。重武器、火炮和弹药又是专门的车。还有几辆汽车,是专门拉骡马的(炮连和枪连用的)。炊事班战士和后勤物资又是专门的车,车屁股后面,还挂着两口漆黑的大行军锅。我们一个营部、5个连队全副武装,营部汽车走在最前,后面是一个连跟一个连的汽车,30多辆军车浩浩荡荡,从马关县向麻栗坡县城开进,一路上很是威风,嗨!真可惜当时没有带着相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我们到老山前沿集结地,还要做接防前的阵地观察、交接等准备工作,需要提前两天占领老山接防出发阵地,所以向麻栗坡开进,就选择在白天进行。路上,战士们感觉天气很热,又没有敌情,就把密封的车篷布拉开,敞篷行车。

(二)含苞欲放的杨万“小花”

我们连从老山撤出后,3营又奉命开拔到了者阴山,为32师攻打苗皇帝山做战略、战术上的准备,但是后来接到撤回的命令,最终没有打成这一仗。大概是1985年初开到杨万地区,当时,者阴山已经有部队防守,我们连队就驻扎在杨万村公所待命,同时到者阴山熟悉地形,开展临战训练。

我们挨着她家的正房住,她自己还有一小间闺房,开了个小窗户。虽然是土木结构的茅草房,而且房子不宽,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书架,放了一些书之类的东西。桌子上还有个不大不小的收音机,但从外面看进去,收拾得相当体面、干净,常常有一股淡淡的香味飘出,很是吸引人哦。

唉!我的想法最后还是落空了。全连干部战士都知道有这么个清秀、内向的姑娘,但到了要撤走的时候,就是没有一个我们排或连队的干部战士热情地去搭理她。就连连队最调皮的战士,也没有去靠近她。

只是,我们排的战士为她家干活,有时候拿她家东西,迫不得已问问东西怎么摆放、怎么使用,其他更多的话就没有了。结果,她也没有和谁攀谈上,还是那样的眼神,那样的表情,好像一肚子的话要倒出来一样。

我当时也很年轻,不懂得太多接触女性的技巧,再加上部队有纪律,否则真想和她攀谈几句,看看她到底是什么想法。现在回想起来真还觉得遗憾呢。也好,要是那时真越了这个“雷池”,也许她现在就是我太太了。嘿嘿……

(三)追着军车送行的老大娘

我们1985年的春节是在杨万乡度过的,当时的情景还有些记得,我们营的几个连队都在当地买了年猪,杀好后分别送了些肉给老乡,炊事班用行军锅煮肉,还做了好几个菜,大年三十晚上每个班都和房东全家人在一起,像样地吃了顿年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一看,哦!原来是个穿花绿色民族服装、裹着头布的60多岁老大娘,冒着雨,小跑着追赶我们最后面的一辆汽车。我们原来以为是战士们的什么东西掉了,她是赶着送东西来的。但看到她手上也没有拿什么东西,而且手不住地摇动着,她追赶的汽车也没有停下,我们才知道她是来送行的。后来,汽车走了大概十多分钟,我想也许她不在了吧,就借着汽车转弯的机会,又伸头看了一下最后一辆车的后面。天呀!她仍然在不停地跑着,距车有10多米的距离,边跑边抬着右手在摇动。我们和后面几辆车的官兵,都不停地向老人招手致意,让她不要再追了,但她仍然不停下。

多好的老百姓呀,我们大家看了都激动万分。真想大声说:老大娘!回去吧,回去吧,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

一直到车队开上了大路,加快了速度,老人的身影才在我们视野中消失。路上,一个战士说:“哦!想起来了,我见过她,她是七连住的那个村的一个房东。”我心里暗自敬佩,真没有想到战场上的英雄连,生活中和老百姓的关系也处得这么好呀!

【本文选编自11军纪念文集《苍海军魂》,原标题《难忘那片深情》】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