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之后,核酸检测再被曝出假阳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摄图网

01

一天之内,一小区测出13个“假阳性”

近日,上海曝出同一个小区一天之内,测出13个新冠核酸“阳性”案例,而后续的方舱或医院核酸复核中这些案例无一例外全部为“阴性”。

此前,北京发现多例感染者出现呼吸道症状后核酸检测仍为阴性,其中一例是核酸采样医护人员。

在全国常态化核酸检测铺开之下,一南一北的两则完全不同的通报发布后,这一“怪象”迅速引发关注。

假阴性之后又出现假阳性?作为判定新冠病毒感染的金标准,是不是意味着“核酸检测”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也开始“失灵”了?

13例“假阳性”事件爆出后,有业内人士分析,在日常检测中,出现假阳性情况是非常少见的,如果出现假阳性的情况,可能跟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结果的技术分析能力不足有关。

值得关注的是,与“假阳性”相关的实验室问题不同的是,“假阴性”与基层采样人员和居民配合度息息相关,暴露出诸多新问题。

02

核酸采集暴露新问题

有专家指出,常规对疑似患者进行两次咽拭子核酸检测,如果出现一次阳性则确诊。出现两次阴性则基本排除感染,三次咽拭子均为阴性,说明病毒隐匿性很强。

而北京此次出现的情况是抗原+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但已经出现呼吸道症状。

不仅北京,3月9日陕西曾通报,多数病例在确诊之前1-4天已出现相关临床症状,随后核酸检测才呈阳性。

几十例确诊病例结果均显示,症状比阳性结果先出现了。这也意味着,我们面临的实际情况比预想的还要复杂。

假阴性为何频频出现?出现了哪些问题?

一位核酸采集人员向基层医师公社表示,在核酸采集时,大部分群众都是很配合的,但也有少部分人因为“捅疼了”“犯恶心”而抵触核酸采集,导致采集不到该有的部位和深度。

“还有一些群众根本不知道如何配合采集,也不知道我们要采哪里,采深了说要捅出血,采浅了举报采样不规范”。

不过也有多名网友留言反映,在很多地方都做过核酸检测,但能明显感觉到有些采集人员手法不规范,根本没有达到位置,甚至都没有反复擦拭,仅在舌头上刮一下就完了。

有业内人士持相同看法,虽然国家有明确的核酸检测操作规范,但由于我国的采样工作量太大,导致实际工作中采样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来看,紧急核酸采集人员大多为各个医院抽调而来,其年资和经验、所承担的采样工作量,甚至所处的‘疫情时期’不同,都会影响规范的落实。

针对核酸采样,之前上海也设立了“必须是医护人员“的标准,招揽大量护士,后来因为需求实在太大,也放开了标准。

“抛开外界因素干扰,进一步规范采样操作,提高采集质量才是关键所在。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采样操作指南’,否则大量的复核工作反而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业内人士分析。

除上述情况外,陕西疾控专家张义还提醒,采样时机过早,病毒入侵人体初期,体内病毒量尚未达到可检测的程度,也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03

常态化核酸检测

采集人员须严谨,其他人也要了解

当前,全国已有多地开始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政策,北京、湖北武汉、浙江杭州、江西南昌、安徽芜湖等地均发布了常态化核酸检测方面的通知。

在常态化核采之下,核酸采集将融入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这不仅要求采集人员规范操作,也要求群众们全面了解采集部分和方式。

1.采样在哪个部位?

咽峡两侧、扁桃体隐窝以及咽后壁。

核酸采样的时候,不管是咽拭子还是鼻拭子,棉签都是要捅口咽部和鼻咽部,这里是病毒含量最高的地方。如果采样的深度跟时间不够,会影响采到的病毒含量,从而影响核酸检测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新冠病毒标本采集操作规范视频

3.采集核酸需要注意什么?

为避免核酸结果不准确或者在采样时不小心被传染,下面几条我们要牢记。

采样前

采样前两小时不要进食,避免呕吐等不适。

采样前半小时不要饮水、喝饮料、嚼口香糖、吸烟、喝酒,减少吞咽动作。

采样时

前后保持1米距离,除采样时外全程佩戴口罩。

身体及私人物品不要接触采样点的物品。

采样时屏住呼吸,避免交叉感染。

打喷嚏立即用纸巾或手肘掩住。

采样后

快速戴回口罩,离开检测地点。

返回住处后清洗裸露在外的皮肤,清洁消毒外套。

采集过程确实有些难受,希望大家能相互配合、理解,不仅采样进程会快很多,也能尽量减少假阴性的发生。

来源: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

以上内容来自密云疾控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