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檀☞财经女侠 | 毒舌善心

我们凭什么敢消费?愿消费?能消费?

之所以有此三问,是因为消费信心逐步丧失,这种颓势不挡不行。

今天(5月15日)在小区里转运中心的店买香蕉,10块钱1斤,跟3月之前比,上涨了250%。我居然还很高兴,因为买得到,这说明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存在的,折磨了之后再给一点甜头,人的幸福感就会大幅提升,甚至会感恩戴德。

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据是居民贷款数据,大家既不买房,也不消费,也不经营,集体陷入“躺平”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7年有统计以来第一次负增长,出现在央行发布的2月中,以按揭贷款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出现单月负增长。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住宅销售数据显示,前两个月,商品房销售额15459亿元,同比下降19.3%,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2.1%。

如果还有的杠精非要说什么行业在满负荷运转,这我也承认,那些消杀公司、检测公司根本忙不过来,有极少数人买豪宅买豪车不亦乐乎。

但几个行业吃了个滚瓜溜圆就能证明,冰山下沉默的多数日子好过吗?看看上面的数据就知道了。

让人略感安慰的是,央行的数据、PMI的数据仍在及时公布,并且与大众的感受是一致的,在此时,数据的真实与坦诚对于判断市场前景至关重要。

为什么不敢消费?不愿消费?不能消费?

上面几个数据说明了消费处于冻结状态,并且有可能陷入负反馈,就是信心不足减少消费、企业情况不好薪酬下降无力消费、最终消费下降倒逼企业经营下行。

既然有螺旋式上涨,自然也就有螺旋式下降,现在就是要破解螺旋式下降。

1、房地产预期下行提前还贷

房地产贷款下降,一是购房者人数下降,二是即使较低的贷款利率也覆盖不了现有的成本。

有一段分析颇有意思。

现在房贷不严,房贷利率在下降,也没有积压的房贷,为什么贷款数据出现了明显的减少?其实原因很简单,不仅买房加杠杆的人少了,越来越多的人在提前还房贷降杠杆。

5月15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首套个人住房按揭的利率继续下降,由“LPR”下调为“LPR减20个基点”。

央行5年期以上LPR为4.6%,减20个基点,就是从4.6%下降到4.4%。

2019年,央行发布LPR换锚时明确规定:定价基准转换后,全国范围内新发放的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二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仍按原合同执行。

实际上,市场价会略高一点,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3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28%,环比下降11BP;二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57%,均环比下降10BP。苏州全国首套房贷利率最低,主流水平4.6%,持平5年期LP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题来了,就算是还得起贷款,也想提前还,原因何在?

主要是觉得不划算。如果房价不再上涨,出租困难,即使房贷在5%,有多少人能保证手里的房产每年有5%以上的回报?

以100万贷款20年利率5计算:

累积的利息在58万左右,如果房价上涨远超过58万,大家不会在乎,但如果预期房价不涨,投资渠道减少,连3.5%的银行理财都不保本,58万的利息就显得很高了。

这才是提前还贷的根本原因,购房者不想为银行打工。

2、减少消费好储粮

如果有2亿人行动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不能看电影、不能娱乐、减少出差;经济发达地区在家里不出户的人,团着高价菜,担心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工资,生活只剩下最基本的需求和在家里头脑的天马行空。

你说,消费怎么可能起得来?

4月消费贷款减少1044亿元,同比少增1861亿元,主要是居家办公,居家隔离,造成居民线下活动减少,收入增长承压所致。

现在大家一心想的是怎么节约,怎么样才能支撑下去,贷款消费纯属败家。我身边的年轻人没有饥饿记忆,以前鼓励消费,月光族、透支信用卡者不少,一会儿这个贷一会儿那个贷,现在绝大多数人一贷也不贷。

相反,大家都在存钱,以备不时之需。看看存钱数据就知道了:

4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49.7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 4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43.19万亿元,同比增长10.4%。 1-4月,住户存款增加7.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01万亿元,近五年平均为5.08万亿元。

真不知道是该为存钱拍手叫好,还是为消费下行捏一把冷汗。存钱固然是好事,但消费失速过快,必然反噬市场和企业,形成螺旋式下跌。

根据华创证券张瑜宏观团队的分析,根据最近三个月以来(2022年2月到4月),居民消费贷款的同比增量屡创新低,分别是-3481亿,-3930亿,-5883亿,疫情前的最低值为-2983亿。

这种情况必然使经济难以为继。

3、资本证券市场下行 ,财富幻觉消失

这就不多说了,大部分人楼市、股市两个钱包缩水,财富幻觉消失,直接导致消费下降。

怎么样让大家敢消费?愿消费?能消费?

面对这样的情况,各种对策出炉,发消费券,大幅降息、提高赤字率等等,这些方法固然可取,但从根本上来说,是提升居民的财富安全感。

1、稳定企业、就业是根本

绝大多数人靠薪资为生,而薪资的稳定有赖于企业持续经营。企业牵涉到2到3亿个家庭的消费预期,企业不好,消费不可能好转。

高端制造是努力的方向,常有人对中小企业、中低端制造业不以为然,认为早就该逐出门庭。

我们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在1000万人左右,还有2亿从农村出来的打工一族,每年中职毕业600万人左右(2015年教育部职成司司长数据),这些人难道光靠高端制造就难吸纳?

考虑到企业是个体系,高中低端不可或缺,高端制造解决卡脖子工程,小商铺、几十人、数百人的企业在吸纳就业方面同样重要。

只有企业好转,就业者的信心才能好转。

没有企业发展的基础,何谈消费上升?

2、保护产权,保持资本证券市场的稳定

保护产权,稳定资本证券市场,方能提振消费信心。

当股市等资本证券市场处于长期、稳定上涨周期,大家对于未来财富处于乐观状态,消费往往能够得到提升。

这从80年代日本股市与消费,最近20年美国股市与消费数据已经有明确结论。1985年日元升值,日本不得不“扩大内需”,国家投资、私人投资和个人消费支出扩张,掀起了一轮大规模基础设施与房地产建设的高潮,日本企业加速向海外拓展。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步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企业和消费者变得更为自信、乐观,投机变得更富激情、大胆。

我们当然需要警惕证券市场过度泡沫化,但十几年原地踏步尤需警惕。

连相对安全的投资风险也在加大,这就意味着投资者无从分享经济发展的红利,他们的心理账户不涨反跌,安全感下降,消费将变得消极、迟疑。

股市并非纯零和博弈,本质上是分享企业的发展,什么时候出现过股市上天消费落地?

房地产会挤压消费是争议已久的话题,现在,房地产价格倒是下来了,消费上去了吗?

房地产一度是中国居民主要的财富篮子,是重要的产业链条,就算是挤泡沫需要慢慢挤,从黄金时代一下子过渡到黑铁时代,试问哪一个经济体可以承受得了?

不要再有夜壶论了,鄙视一个重要的产业链,就是鄙视曾经的发展之路。我们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总体是成功的,是罕见的有财富积累的时代。

让房地产安全的从黄金时代过渡到白银时代,显然对各方有利,投资者有起码的安全感、有财产不可侵犯的自豪感,心理安全感上升,消费也就上升了。

3、发放消费券

如果说发展企业属于道的层面,发放消费券、家电下乡等属于术的层面,短期内有效。

为了刺激消费,各地都在大放消费券。

据国元证券统计,今年前4个月,四川、陕西、天津等20个省市先后发放消费券,涵盖米面粮油等必选消费,家电、汽车、酒店旅游等可选消费。

每发1块钱,可以撬动5到6倍的杠杆,高的可以到20倍。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介绍,今年以来广东省内20个地市多个移动支付平台,累计投放政府消费券2629.85万张,涉及金额6.07亿元,撬动消费交易35.81亿元,惠及实体商户21.99万家。

四川省绵阳市发布的信息称,截至5月5日下午6时,当地发放的“乐享绵州普惠券”撬动消费逾20倍。

消费券短期有用,家电下乡短期有用,已经用过多次。

但信术的层面不能替代道的层面,从长期来看,提振消费无外乎创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让人民安居乐业,尽快回到正常的生产生活轨道当中。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正常生活,正常生活,正常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根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 END --

作者:叶檀编辑:苏苏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叶檀财经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