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网上的新闻查了一遍,某官方媒体平台上有一篇报道称,有90%的在校大学生有创业意向,毕业后真正创业的大学生仅占总毕业生人数的3%,而这么多创业的大学生,最终成功的只有2%左右。

为什么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这么低?这个问题可以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两个角度来讲。

微观层面,当然探讨的就是个人的问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其实可以从历史中寻找原因。

历史上,第一位从草根阶层农民起义到最终成功坐天下的,就是创立汉朝的刘邦。

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以来,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居然是个农民起义的草根阶层创立的,这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打天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事实上,后面两千年的历史,能和刘邦出身有一拼的统一天下的皇帝,就只有朱元璋了。两千年才出了两个人,这个概率已经小到接近于0了。

刘邦创业的成功,最重要的非玄学原因,就是他在创业初期就集齐了打天下的团队。这个团队,又以汉初三杰为核心代表。

刘邦创业成功之后,给团队兑现奖励,大汉朝排名第一的功臣不是任何一个冲锋陷阵的将军,而是总管政务与后勤的萧何。萧何在刘邦团队中的角色,相当于行政人事副总裁兼投融资副总裁。

萧何在参加创业团队之前,做的官相当于一个县的组织部长。史书上没有记载萧何家族有何显耀历史,说明萧何出身普通,能做上一个县的人事一把手,肯定是从基层公务岗位一步一步升上来的。

这条信息其实是极具价值的!因为这说明萧何参加创业之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社会经验、管理经验。最重要的就体现在两个字上面:见识。

人如果选择做一个颗“螺丝钉”,体面一点就在世界五百强大企业的某个部门的特定职能岗位上工作一辈子,“接地气”一点就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做个装配工人,一辈子都机械化地执行工作,根本不需要在一些关键时刻动脑子想方向、想出路,也就不需要多高的见识。

但是,创业的决策团队会高频率地面对战略层面的选择、决定、判断,大多都是不可预测的方向性的抉择。这种工作,没有一定高度的见识是根本无法想象的。这就好比让一个根本不会开飞机的人凭感觉驾驶飞机,或者让没有学过医的人给人动刀做手术。

萧何的见识对创业成功的重大贡献,在刘邦打入咸阳之后就体现出来了。由于刘邦当时奉命攻打关中地区,刘邦团队打下了帝国都城咸阳。

当年的咸阳是世界级大都市,天下最繁华的地方,刘邦进去了也不能免俗。当他的小心思准备落户咸阳、享受一线城市的繁华生活时,樊哙劝他不能沉溺于享乐,步秦二世后尘。刘邦不听。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亲自去劝,终于把刘邦说动了,后来退军灞上。

这时候萧何在做什么?他第一时间带兵冲进秦朝的丞相府、御史府,将秦朝的律令、图书、山川险要图册、郡县户口账本等重要资料给搬走了。

后来项羽带兵进咸阳,他手下那群人在干吗?抢了咸阳的金银财宝,还一把火把秦朝的宫殿给烧了。

这两个创业团队,在见识方面的差距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萧何一眼看中的就是秦朝的底层操作系统和家底统计报表。

张良作为刘邦的首席谋士,劝他克制享乐欲望,把咸阳让给项羽,让所有创业团队都嫉妒他。连樊哙都知道,创业才刚起头,不能骄奢淫逸,纵享丝滑。

而最难能可贵的还是刘邦,他一个小县城出身的社会基层,在可以坐拥(当然是临时的)一整座当代最繁华世界大都市的时候,能够听劝及时停止享乐,还主动退出去了。

这堪称应对创业顺境时期各种诱惑的应对方法的教科书!

后来呢?刘邦就顺利地击败项羽,统一天下,开创汉王朝四百年基业,为我们主体民族进行冠名了吗?

灭秦之后,各路创业团队尊楚怀王为义帝,项羽为西楚霸王。随后项羽就把义帝给弄没了,自己要坐天下了。于是刘邦打着为义帝报仇的旗号,展开了讨伐项羽的楚汉战争。

随后的多数时候,便是刘邦被项羽各种摁在地上摩擦的蹂躏。只要刘邦帅军遇到项羽,肯定被项羽打败。西楚霸王真的不是白叫的,在那个时代就是军事才能的天花板。

刘邦有几次被项羽打得差点没命,最严重的一次还在阵前被箭射中,身负重伤。就这样,刘邦还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直到当时另一位军事才能的时代天花板韩信的决定性出击。

韩信与萧何、张良并称汉初三杰,史上号称“兵仙”,是当时唯一能够与项羽有一拼的军事家。最终刘邦经历千难万险,等到韩信从齐地带兵一起打到垓下之战,才把西楚霸王灭了。

我们从刘邦的创业过程中,可以看到五个核心人物的作用。刘邦作为团队领导,懂用人,听人劝,善激励。史书上说,樊哙一次战斗杀了多少敌军,有没有“先登”、“陷阵”这种顶级战功,刘邦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有功就赏,即时兑现。

萧何作为团队的二把手,管行政、管人事、管后勤、管融资。刘邦什么人用在什么岗位上,萧何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议。刘邦带着军队到处打仗,萧何的军需钱粮准时到位。刘邦在前线与项羽对峙,萧何把大后方看得稳稳当当。

张良作为头号谋士,除了神话故事一般的被黄石公传授兵书的经历外,张家原本就是战国时期韩的贵族,一家几代人在韩王那里当丞相。这种见识和知识底蕴就不用说了。

韩信作为当时的唯二的顶级军事人才,是刘邦团队绝对的业务精英。团队业绩就靠他撑着,没他的话竞争对手真的就从物理上把你消灭了。

还有前面没有提到的第五位核心人物陈平,是刘邦团队的情报机构负责人,堪称首席信息官。没有精准的市场调研信息,创业团队的各种决策就都是抓瞎。

除了这五个代表性的人物,刘邦还有樊哙、周勃、英布等猛将,都是创始团队或者中途招募的业务精英。

就算是这样的全明星阵容,就算创业初期就在机缘巧合下,让刘邦团队拿到了最完整的“企业管理手册”、“全球市场调研数据”,刘邦还被项羽几次打到差点没命。

这样的磨难,才是创业应该经历的正常过程。

后来的朱元璋也是类似的过程。他的顶级创业团队有刘伯温、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智囊与猛将,还在与陈友谅的斗争中差点没命。

这都说明,任何成功都是经历足够考验与磨难之后才能获得。而坐天下这种顶级的成就必然也就伴随着顶级的考验与磨难。

很多人对《孙子兵法》的理解,是这本书在教我们怎么打胜仗。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孙子兵法》其实是在教后人如何不输,而不是怎么赢。

我们日常用语中喜欢说的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而原文却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打仗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而且性质上属于现场直播型“一锤子买卖”,没有彩排、没有重来。

因此,打一场仗,前面每一个环节的准备工作环环相扣,一处都不能掉链子。而到临场打仗的时候,又有各种现场可控与不可控的突发因素,比如刮个风、下个雨、起个雾等等。

为什么影视作品里面总能听到“限多少日将军粮送到前线,逾期者斩”这类的台词?为什么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陈胜带队的民工团队因为连日暴雨,赶到目的地要逾期,结果肯定要被杀头?

就是因为打仗是一件环节特别多,而且每个环节相互依赖程度极高的活动。从概率的角度来讲,每一个环节不出错的概率即便是99%,那么连续10个环节不出错的概率就降低到了90%了!

而如果不出错的概率是90%,那么连续10个环节都不出错的概率就降低到35%了!

所以,孙武才在他的兵法里面大篇幅地强调战争的重要性,强调谨慎对待战争的意义,以及最好要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因为,一旦打起来了,各种现场因素太多,决定战争成败的,搞不好就是运气了。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例子其实不在少数。

《孙子兵法》应用在创业领域也是同样道理。创业要应付的方方面面的事情太多,一环扣一环的环节太多,创始团队要经历的各种考验与磨难太多。随便哪里掉个链子,都可能导致毁灭级的失败。

而大学生毕业生年纪轻轻,无论见识、经验、经历、情绪和欲望方面的控制能力等,都远不能和刘邦、朱元璋团队相比。武断一点的说,普通大学生创业,成功了和中彩票头奖的概率差不多。

真正看起来靠谱的大学生创业,并且有点希望能够成功的情况,一种是创业团队自主研发出了极具市场价值且独一无二的技术或产品,另一种就是背后有高人指点及雄厚资源的。

第一种创业形式其实起点相当高。这种创业本质上就是如何快速把一项实验室里面的技术或产品进行市场化的行动。创业团队要找到靠谱的资本、有敏锐的市场眼光以及营销能力。这样的创业行为,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

第二种创业形式其实起点更高,基本上就是在“拼爹”了。属于下一代拿着上一代的资源进行成长型试错。如果创业二代的个人条件比较优秀(参照刘邦的性格特质),那么成功的机会也不小。

以上扯了一大篇幅,就是探讨了大学生创业大概率不成功的微观层面原因。还有一个宏观层面原因,其实刚刚已经提到了一点。

前面刚刚说,大学生创业靠谱性和成功率较高的两种形式,第一种就是自带原创性技术或产品创业。这一点和宏观层面关系极大。

众所周知,我们在尖端科技领域一直处于追赶地位,近几年才在个别领域达到并驾齐驱甚至略有超越的水平。

因此,宏观层面上来讲,这种原创性技术或产品的创业,一般发生在科技最领先的地方。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老美家,以硅谷为代表。其实还有另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地方,那就是以色列。硅谷很多科技基金甚至科技巨头,都非常喜欢收购以色列的科技初创企业。

我们由于起步较晚,基础积累较为薄弱,这方面估计还有不少路要赶。这里只能说,希望我们这片土地,随着财富的不断积累,能够把更多官方资源和社会资源,投入到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之中吧。

最后,对于大学生创业这件事情,还是要建议很多朋友,无论经济形势多么困难,就业形势多么严峻,千万不要把创业当成是逃避就业困难的一个出路。经济已经很严峻,就业都困难了,创业不得加倍困难吗!

大学生也好,其他年轻人也罢,多读点历史,学习祖先们,比如刘邦、萧何、张良(主要是二代们的榜样)这些先贤们的经历和智慧。等我们积累的见识和经验足够了,经历的苦难和社会毒打足够了,我们再考虑开创一番自己的事业。

(全文完。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