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轴一圈两核多心〞
住房保障体系,
到2025年,
全市计划筹集建设各类
保障性住房约8.7万套!
《珠海市住房保障专项规划
(2021-2035)》
现正公示中!
为实现“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住房保障目标,构建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具有珠海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于近日将《珠海市住房保障专项规划(2021-2035)》(以下简称《规划》)向社会进行公示。
《规划》明确,规划范围包括香洲区、 金湾区、斗门区、高新区、鹤洲新区(筹)。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根据《规划》的总体规划布局,我市将以城市主要服务中心为重点保障区域,串联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各重点区域为综合保障发展轴,在全市整体构建“一轴一圈两核多心”广覆盖、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
“一轴”:指串联高新片区中心、三溪科创小镇、南屏科技生态城、鹤洲新区(筹)、斗门片区中心、西部片区中心和航空产业园的综合保障发展轴。
“一圈”:指包括富山工业园、平沙工业区、高栏港经济区、联港工业区、新青科技工业园、龙山工业区等西部主要工业园区的产业保障服务圈。
“两核”:指两个重点保障核心区,分别是高新片区中心和西部片区中心,加强保障性住房供应,助力产业发展,打造住房保障高地。
“多心”:指城市各重点保障组团。
根据《规划》的远期目标,到2035年,我市以空间融合、资源共享、和谐人居为住房保障发展目标,达到住房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住房保障服务效能显著提升,住房保障需求精准覆盖的保障目的。
根据《规划》的远期指标,到2035年,我市实现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60%。
那么,我市近期都有
哪些建设目标和指标呢?
根据《规划》,到2025年,
我市以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
住房困难问题为核心,
加快构建以公租房、
保障性租赁住房和
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
住房保障体系。
全市计划筹集建设
各类保障性住房约8.7万套。
珠海市近期保障性住房
主要指标表↓
各区保障性住房具体如何筹集建设?
快跟着小布往下看,
了解各区近期的建设指引!
香洲区:
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
积极推进北山村、广昌村和上冲村等旧村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优先考虑利用园区低效等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形成以南屏科技生态城和三溪科创小镇为重点,更新改造多点开花的“2+N”保障性住房空间格局。根据《规划》,香洲区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约2.6万套。
鹤洲新区(筹):
以洪湾及保税片区为主
重点布局保障性租赁住房
结合洪湾工业生活配套项目,近期以洪湾及保税片区为主,重点布局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撑片区多样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根据《规划》,鹤洲新区(筹)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约0.6万套。
金湾区:
优先在生活配套成熟的区域
布局保障性住房
考虑末来的住房保障需求,优先在金湾片区中心、联港工业区和红旗片区等生活配套成熟的区域布局保障性住房。
为支持产业良好发展,促进产城融合,建议在航空产业园和平沙新城等工业园区新出让的工业用地内,配建合理比例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以解决产业人口住房问题。
在产业园区周边新出让的居住用地中,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整体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
根据《规划》,金湾区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约2.1万套。
斗门区:
在产业园区配建
合理比例保障性租赁住房
综合考虑人口分布情况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服务能力,将斗门片区中心和新青工业园周边打造成住房保障核心区。
为支持产业良好发展,促进产城融合,在富山工业园、龙山工业区、斗门港等产业园区配建合理比例的保障性租赁住房。
根据《规划》,斗门区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约2.0万套。
高新区:
以金鼎为中心,
形成保障性住房核心区
结合新增居住用地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需求,近期高新区将以金鼎为中心,形成保障性住房核心区。
在新增的工业用地中按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上限比例建设项目配套用房,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可将上限比例提高到15%,提高比例增加的配套用地主要用于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
鼓励在园区低效用地扩容提质过程中,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性租赁住房。
根据《规划》,高新区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约1.4万套。
《规划》公示期于
2022年5月28日截止,
公示期内,
市民可通过拨打电话
0756-2660756
或发送电子邮箱至
zjjzfbzk@zhuhai.gov.cn
反馈意见
《规划》出台后,
将促进我市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
管理体制机制,
逐步改善各类人群的住房困难问题,
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获得感和幸福感,
助力珠海打造民生幸福样板城市。
素材综合自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封面图/珠海发布 叶秋明
编辑/陈淑娴
责任编辑/谭伟江
三审/种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