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两岁是孩子的一个分水岭,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错!两岁前的孩子懂事、听话,然而当孩子两岁后,自我意识开始慢慢觉醒,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脾气,这时他们常常喜欢和家长唱“反调”,家长要求这样做,孩子就偏要那样做。孩子们在玩玩具的时候也会出现这样以自我为主的思想。有时候甚至会因为玩具而发生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男孩妈妈的好朋友要带着孩子来家里玩耍,男孩的妈妈一早就带着男孩去商场购买一些需要的食材和零食。当他们过一家玩具店时,小男孩看到了一款很喜欢的玩具,于是就请求他的妈妈给他买,最终他的妈妈给他买了他喜欢的玩具。男孩拿着玩具开心地回家了。
没过多久,男孩妈妈的好朋友带着孩子来了。男孩妈妈和她的好朋友在厨房开始准备午饭,男孩则带着他的小伙伴一起在客厅玩耍,两人刚开始相处非常融洽,玩得非常的开心 ,然而一阵哭闹声打破了温馨的画面。两位妈妈急忙跑到客厅,发现男孩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另外一个孩子拿着男孩今天刚买的玩具,嘴里不停念叨,我喜欢这个玩具,我就要这个玩具。这个时候男孩妈妈的好朋友开始劝自己的孩子,让他把玩具还给男孩,可是孩子依旧不放手,手里紧紧抓着玩具。这让局面变得非常尴尬,最终在妈妈的劝说下,男孩最终拿回了玩具。

我们常常会看到孩子因为玩具的归属问题发生争吵,有的孩子甚至为了得到玩具,会用哭闹、打闹的方式逼迫对方放弃玩具,从而得到玩具。孩子喜欢抢玩具的根源就是孩子有了物权意识。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将自己喜欢的玩具视为自己的,却不管玩具是否真正地属于自己。这种情况就造成了孩子们之间容易争抢玩具。孩子们之间争抢玩具的行为,很容易产生矛盾,甚至引发争吵和打闹的情况。当家长面对孩子们抢玩具的行为时,家长应该怎么做不仅能够解决抢玩具带来的矛盾,又能更好地教育孩子成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孩子发生玩具争抢行为时,家长不要盲目保护孩子

当孩子们因为玩具的问题发生矛盾,争吵甚至打闹的时候,相信家长都是偏向自己的孩子,不管孩子是否做错,都会去保护自己的孩子。然而家长的盲目保护并不能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很好的引导和帮助,甚至会影响孩子的正常认识观,价值观的建立。所以家长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矛盾的源头。家长只有找到根源,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二、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规则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是孩子成长和模仿的对象,如果家长想要帮助孩子养成规则意识,家长就需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让孩子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模仿。在家中,家长要建立规则意识,让孩子明确地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要遵守人际规则,比如是属于别人的东西,自己想要玩,一定要征询别人的同意。

三、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分享是一种美德,懂得分享的孩子更容易收获友谊。大部分孩子因为玩具问题而争吵,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分享意识,孩子只认为某些东西是他们的专属,不愿意分享给别人。所以家长引导分享。因为分享也是打开孩子社交之路的重要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分享呢?首先是家长要从孩子的思想上开始灌输分享的一种助人为乐的思想,让孩子明白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分享能带来喜悦感和幸福感,还能交到好朋友。让孩子理解分享的意义,让孩子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愿意去分享。当孩子有分享的意愿后,家长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去实践。在家中,当孩子拿着喜欢吃的食物时,家长就可以问一下孩子,我可以吃吗?如果这个时候孩子愿意分享,那么家长一定要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家长还可以适时地告诉孩子,如果你愿意将你喜欢的一些食物、书籍、玩具分享给你的小伙伴,你的小伙伴也会感到和你一样的开心和快乐,他们也会很乐意和你分享。

家长们还在为孩子争抢玩具而无可奈何吗?这样做能更好地帮助孩子!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