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都市,我们夹在“快节奏”的生活和“碎片化”的信息中,思绪变得跳跃,身心也容易感到疲累。

放不下便利都市生活,忘不掉恬静田园烟火,这矛盾心情该如何抚平?来内江这座公园走一走,心便踏实了——

2017年正式对外开放,横跨城镇与乡村,包含全市首条旅游绿道,以打造“内江最大郊野公园”为目标的小青龙河湿地公园,正是市民暂别都市生活尽享田园风光的绝佳之所——

5月10日的小青龙河湿地公园,阳光明媚,风景如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绿意盎然

约上三五好友沿着休闲绿道一路骑行,倾听着路边音乐盒里飘扬而出的动感乐曲,呼吸着微风拂过脸庞时,空气中阵阵浮动的田园清香,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要跳动起来。

景色宜人

作为全市率先启动的旅游绿道工程,这条蜿蜒曲折绵延7.7公里的休闲绿道,是小青龙河湿地公园“却之不恭”的“主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场宽阔

漫步于绿道之上,浪漫的人们总是喜欢慢下脚步,透过指缝在斑驳的树影间寻找阳光的颜色。

景观小品

绿植覆盖的道路两边,时不时以灵动俏皮之姿闪现眼前的人文景观小品,令人应接不暇。健康、饮食、运动、文明礼仪……一个个娇憨可爱的提示词,一句句温柔贴心的关怀语,让在此休闲放松的人们,不知不觉间规范起自己的文明行为习惯。

风景秀丽

2014年12月17日,东兴区旅游休闲绿道(小青龙河湿地公园1期)开工建设,北起于小青龙河与汉安大道东段交会口,以单线设计,途经高桥、东兴、新江三个街道办事处共5个村,南至新江街道国光村1组大桥,全长7.7公里,2017年正式对外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卡拍照

在这里,与绿道相映成趣的小青龙河,河水清澈,波澜不惊,湿地公园独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得到完美融合。若是遇到每年的暴雨季节,奔流湍急的河水便会生生显出几分内江城市发展蹄急奋进的向上氛围,令人为之沉醉。

驿站指示

此外,园内以农作物景观、原生态河道、自然田园风光三大特色景观为主体,采用骑游步道、绿道驿站、文化展示、保留农田等方式,将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优点和美丽和谐的乡村环境相结合,构筑成集旅游休闲、运动健身、科普教育、文化娱乐多元组合于一体的绿色开敞空间,既满足了人们对城市发展便利的需求,又让人们能够尽享农家田园独有的“慢生活”时光。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不用远足,就在城市近郊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享受人文荟萃的陶冶,是小青龙河湿地公园对内江市民的另一种馈赠。

美丽宜人

在小青龙河湿地公园,要想与历史人文、商务学习、知识文化“打交道”,简直不要太容易。

占地面积60余平方米、藏书1500余册的“看看24小时智慧书屋”,是前来打卡人群精神文化的能量汲取地。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管理,只需通过智能身份认证、自助控制、自助借还等智慧化系统,便可实现门禁、办证、图书查找、图书借还“零门槛”。

文韵悠长

此外,在小青龙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专家组在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案例基础上,结合内江实际,对小青龙河景观绿道的植物配置、绿道驿站、水利及河道治理、排污、防洪、夜景等方面进行了规划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朴典雅

设计方案秉承“水墨青龙,人文篇章”的设计理念,运用“起承转合”的设计策略,将“内江十二景”融入绿道展示系统,沿途主要节点包含6处人文景观(圣水灵湫、雁塔秋香、二林晚眺、龙洞朝云、三堆耸秀、书楼昼锦)及8处自然景观,实现自然景观与内江文化相融合,展示内江浓厚文化底蕴的同时,让游客感受到美丽的滨水景观。

据了解,小青龙河湿地公园总规划面积约316.2公顷,陆域面积269公顷,约占总面积的85%,全长约12.8公里,项目预算总投资2.2亿元。

小青龙河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共分为三期建设,一期项目建设已于2016年12月底全部完成,二期项目即沿岸农村聚居点污水治理支管入户工程、小青龙河休闲绿道二期4.6公里生态修复工程等正在有序推进中。

未来,一个更富田园气息的郊野公园将收纳你我的乡愁,赋予我们重新出发的勇气!

文图:王彦霏

编辑:杨惜寒、钱兴梅

为切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方便来(返)内人员履行报备程序,结合内江实际,市应对疫情应急指挥部推出“甜城个人主动报备系统”,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主动报备。市外来(返)内人员,抵达内江后2小时内或接到报备短信通知后,须主动向所在村(社区)、单位和入住酒店报备,或通过“甜城个人主动报备系统”进行线上报备(报备链接http://www.tcyqbb.cn/,或在微信小程序搜索“甜城个人主动报备系统”,或扫描二维码),积极配合所在村(社区)做好疫情防控措施。

全面推广。各级机关单位、医院学校、商场超市、宾馆酒店、景区景点、餐饮娱乐、影院网吧、交通站场、宗教场所等重点单位、重点场所,要主动张贴“甜城疫情报备”小程序二维码,主动宣传引导市外来(返)内人员进行报备。

严肃责任。不主动申报、刻意隐瞒信息或拒绝接受隔离医学观察,造成疫情传播或有传播严重危险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有关规定,依法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