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港南沙港区,载着集装箱的重型卡车来来往往,一艘艘集装箱班轮满载着货物从这里扬帆启航,一派火热景象。

据悉,1—4月,南沙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达267万标箱,同比增长18.34%。今年3月以来,全国疫情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的严峻态势,给港口等物流行业带来极大挑战。广州港切实做好双统筹,抓防疫稳生产,多措并举保障粮食、能源等重要物资运输通畅,确保产业链供应链“不掉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疫情的不利影响,广州港努力开拓货源渠道。市港务局组织召开港航经济分析会,研判生产形势,科学精准施策。同时,开展暖企助企行动,主动拜访船公司,加大外贸客户营销力度,拓展“一带一路”和RCEP沿线国家客户资源。截至4月底,广州港集装箱航线增至254条,其中,外贸集装箱航线148条,年内净增7条。

广州港畅通的物流供应链和快速的出口通关效率吸引了美的、奥马、松下、格力等企业商品通过南沙港进出口,保障了外贸货源流通顺畅。“目前我们在海外打开了更多市场,广州港功不可没,畅通的外贸运输通道和快速的出口通关效率让我们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据奥马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前4个月通过南沙港出口的产品数量平稳增长。

为全力提升港口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广州港对内深挖潜力,科学安排船舶泊位、靠泊时间,合理规划港区作业场地,周密策划集装箱疏运流程,提升外线拖车的装卸车效率和驳船、大船作业效率。同时,紧贴客户需求,积极协调客户、冷库、车队、船公司以及海关口岸部门,提前审核单证引导客户提前申报,货物到港即可以知道直接放行或查验,总体大约节省1-2天时间,1-4月,南沙港区进口冻品吞吐量达20281标箱,同比增长81.2%。

对外,广州港加强与海事、海关、边检等口岸部门的沟通,建设海事数据共享、关港通、便捷通关立体监管、直装直卸关港平台等系列口岸协作平台,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落地。同时,引入港口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主要港区集装箱码头智能理货全覆盖,提高进出口货物流通效率。目前,外轮理货已在黄埔老港、南沙三期实现集装箱智能理货常态化应用,南沙二期已经完成建设投入使用。

为促外贸供应链畅,广州港拓宽网络布局,深入推进“湾区一港通”,自3月佛山南海九江-南沙“湾区一港通”顺利首航后,吸引了佛山进出口机械设备、家电家具、陶瓷建材等大宗物资从南沙港口岸进出口。同时,充分发挥南沙港拖车、驳船、铁路集聚的优势,通过水陆、水水、水铁等多式联运模式,将木材配送至佛山、江西等地,把南沙港打造为木材集散中心。4月,南沙港区“湾区一港通”模式下累计进出口吞吐量达9834标箱。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柳时强

【通讯员】唐旭妍 熊晓东

【作者】 柳时强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