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号&脉脉「100种职业100种人生:行业故事大赛」参赛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354位真人的故事

我是方师傅,今年49岁,安徽省安庆人,现在居住在上海。

小时候家境贫寒,我初中毕业后学徒三年,然后孤身闯上海,开过裁缝铺子,也在服装厂上过班,还因投资失误亏光过血汗钱。一路风风雨雨走来,如今是服装公司的创始人和自媒体写作者。

人生起起伏伏,只要确定正确方向,顺应潮流,总会脱离谷底,迈向成功。

(16岁时的照片)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三兄弟,我最小。70年代,生活真的穷,父母起早贪黑辛苦一年,所得仅仅可以果腹而已。虽然我们三兄弟学习成绩都还好,但面对着那每学期2元钱的学费,也让父亲很无奈,每年都不得不去农村信用社借钱供我们读书。

其实当时的农村父母都清楚想跳出农门唯有读书那一条路,再苦、再累、再难,也要供孩子上学。但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之下,这些愿望都是苍白无力的。1987年初中毕业后,父亲就送我去师傅家当裁缝学徒了,家里实在无力供养三个读书的孩子。

当时的农村,裁缝还是一门比较吃香的手艺活,在师傅家学徒可以吃饱穿暖,即便没有工钱,至少有口饭吃。对于一个农村穷人家的孩子来说,这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情。

那时候,学徒先签协议,类似“卖身契”,三年的时间都卖给了师傅。我每天第一个起床,挑水、扫地、擦桌子,最难的是早上把店面的木板一块块卸下来,晚上再装回去。人小力微,每次都是满头大汗、手脚发软。

学艺先从“捏布头”练习,然后订纽扣、锁扣眼、撬裤边,时间长了,手指都磨掉几层皮。基本功掌握了,才能上缝纫机,然后缝纫机踩熟练了,再做衣服的零部件。那个年代都是师傅先做一遍,学徒再做。当时,布料金贵,做错了要被骂被罚,每一步都是走得战战兢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学徒的老街)

学徒期满,我离开师傅家,被现实给了当头一棒。当年农村吃饭是大问题,人们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一年仅有一次机会做新衣。学成的技艺无从施展,这怎么办?我对自己的手艺有信心,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决定孤身一人勇闯上海。

记得那年父亲帮忙买了船票,千叮咛万嘱咐,留好回来的路费,混不下去就打道回府。我年轻气盛,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根本没有想过要走回头路。

下了船,两眼一抹黑,普通话不好,乡音浓重,东南西北也分不清,找不到地方落脚,就在桥洞底下生活了几天。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有一天在路边胡乱转悠的时候,碰到一个安徽老乡。异乡见亲人,两眼泪汪汪。后来跟着他到工地,搬了十几天的砖。

我年纪不大,长得又弱小,干了十几天,老乡突然想起我学过裁缝,就建议我开裁缝店,他说在上海会做衣服应该很赚钱。就这样,在老乡的帮助下,我找上海一位老阿姨借了台缝纫机,租了一间铺子,1991年正式在上海开始了我的服装生意。

(当年我的裁缝铺子)

当年上海基本工资一个月才60元左右,但有些好的裁缝铺子,一天可以赚到100元。我学徒刚出来,经验少一点,手艺差一些,不能和那些做西装、衬衫的老师傅比肩。

我冥思苦想,想到一个办法,专门做裤子。虽然没有做西装划算,但是裤子做起来相对简单。后来名气做出来后,仅靠做裤子我也收获颇丰。不但自己留有盈余,而且还供哥哥读书直到大学毕业。

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成衣的冲击来了,人们都买衣服了,裁缝铺子的生意一落千丈。这时候很多裁缝为了生计,选择去服装厂上班。只不过以前做裁缝的时候都是脚踏缝纫机和手工剪裁,去服装厂需要适应工业化的流水生产,把量体裁衣的思路转化到服装纸板上,这个转变很多人适应不了。

那时候哥哥也大学毕业了,我也没有以前的那种经济压力,手上还有一些余钱。我当时选择关掉裁缝铺子,决定去中国纺织大学(现在的东华大学)进修一段时间,打算系统地学习一些服装理论知识。

(重返16岁生活过的地方)

现在回头想想,这是特别英明且影响我一生的决定,如果我不去学习,我永远是一个打工者,一个可有可无的备胎。学习之后,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验,我一直是别人仰视的顶层。

我参加的是大学举办的培训班,专门招收对服装感兴趣又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虽然没有毕业证书,但是我真正学到了受益一生的知识。

学校的学习氛围和我当年做学徒的氛围千差万别。学校里教的知识更全面、更系统,我通过学习,跳出了土裁缝框框,也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坚定了“学到老活到老”的信念。

毕业后,1995年我去了服装厂工作,一步一步从基层做起,熟悉了服装行业的运作模式。其中1999年,在一家日本服装公司做品质管理的经历,对我以后的创业影响最大。

很多人感情上不接受日本人,但是他们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像我当时所在的服装厂,对品质要求异常严格,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其他可以讨价还价的筹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日本公司做品质管理员)

还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日本服装厂的缝纫工不少是站着工作的。甚至日本公司的很多办公人员都站着办公,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工作方式,确实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而且长期坚持也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日本服装公司站着工作的经历,让我在以后直播带货的时候,可以连续工作8个小时,仍然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曾经的磨练,都是日后的甜品。

其实大到民族、国家,小到家庭、个人,都有精华和糟粕,吸收精华丢弃糟粕,才能进步。

(公司的订货会)

工作多年,奋斗多年,终于看到曙光的那一刻,没想到更大的打击又来了。

2007年,我当时打算在上海买房,工作多年也赚到了首付的钱。只是那一年哥哥拿我的钱去炒股票了。当时的股票市场红火,看到周围人热火朝天的干劲、直线上扬的股票曲线,不心动是不可能的。可惜我们不是股市中的幸运儿,而是成为接最后一棒的倒霉蛋。

买房的首付打了水漂,辛苦的回报变成了一穷二白,那段时间真是我一生中的至暗时刻。彷徨迷茫苦闷,不相信多年的积蓄会化为乌有。可是生活还要继续,有家有子,已经失去的金钱,即使怨天怨地也无处可寻,只能昂首向前,再去寻找机会,想办法把钱再赚回来。

但是,如果再去打工,重头走一遭,几乎是不可能了。因为社会的迅速发展,已经磨灭了这样的希望。上海2007年的房价还不高,我准备买的房子在杨浦区,总价不到70W。经历了2008年、2011年、2015年几次房价大幅上涨后,现在已经价值1000多W。如果我还去服装公司打工,这辈子都不可能在上海买房。

社会总是在前进,拘泥于传统、墨守成规,跟不上时代,就会被淘汰。

也是穷则思变吧,当时一穷二白的时候,就想到了要拼一把去创业。我知道自己身上的优势和手里的资源,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有信心打开局面,于是就开了一个小型工厂。先做加工的订单,自己也当缝纫工人,没日没夜地干活。

(服装公司生产车间)

说起加工厂的艰辛真是一天一夜也讲不完,赚到了钱,但却是拿生命赌明天,每天干十五六个小时是常态。一旦遇到拖欠账款的客户,那真是当大爷一样地供着,说尽了好话。

这时我想,如果一直做加工订单,永远在帮他人做嫁衣,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2008年正好赶上互联网的红利期。我比较善于学习,愿意接受新事物,一边开服装厂,一边学习电脑知识,准备网上开店。学习的时候废寝忘食,成就也喜人,现在我一分钟可以打字120个。

运气从来都是光顾有准备的人,互联网行业迅猛发展,发展初期,给了我们这些较早入驻的厂商巨大的机会。我注册账号的押金都是业务人员垫付的,又恰逢国民经济腾飞,互联网的销售额巨幅增长。

后来我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从加工产品走向独立品牌,踩准了节奏,把握了时机。

(参加安庆在上海的商会活动)

在经营自己的网店赚到了一桶金后,我在上海买了房,生活重新绽放了笑脸,只是这时候孩子读书的麻烦事情又来了。

儿子一直跟随我们在上海读书,男孩子比较调皮,到了初二开始迷恋网络游戏。我当时也想给他换一个学习环境,决定回安徽安庆去读书。但孩子小,又不自律,需要人陪读。

2017年,我做了一个让所有人不理解的决定:放弃公司的所有事务,交给合伙人管理,自己专职陪孩子回老家读书。

我为什么会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一是看到有些老板虽然赚了很多钱,但是孩子没有培养好,懊悔终身。有再多的钱,孩子不争气,钱财终有平淡甚至败尽的一天;二是陪读的四年时间,我虽然放弃了服装业务方面的收入,但是还有自媒体的收入可以支撑日常开销。

我做自媒体比较早,大概是在2014年至2015年间。做自媒体源于儿时的梦想,我一直喜欢文字,小时候就想当作家,工作之后也一直坚持写点豆腐块式的小文章,经常给报纸杂志投稿。偶尔会投中一两篇,不过大多数的文章都处于得不到回复的尴尬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加上海锦纶面料展会)

圆梦自媒体后,我陆陆续续写了100多篇的文章,慢慢地还可以赚钱,那更有坚持的动力了。后来结合自己从事的行业,收获了不少的粉丝和流量。

起初我把它当作一个爱好,没有收益的驱动,没有患得患失的感觉,多学习多读书,而一旦有了收获,就有“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成就感。

准备陪读的时候,我一个月自媒体的收入可以达到1W元,这也是我敢于放弃公司事务,选择专职陪读的前提条件。

后期的放手源于前期的积累,我们处于一个充满变革的新时代,有梦想有想法,付诸实践的同时,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的潮流。

最终孩子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我圆满完成了陪读目标,返回上海继续服装事业。这时候网上兴起了直播带货,我意识到工厂直播应该是趋势,又打算在直播行业去闯一下。

(上海疫情期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我是2020年9月份回到公司的,先是到外面去学习考察了两个月,然后在年底的时候开始了直播。感谢之前积累的14万粉丝,至少在我刚开直播间的时候,避免了个位数观看的尴尬局面。现在我的直播口碑不断地提升,效果非常不错。

可就在直播刚刚有了点起色,突如其来的疫情把我封在了工厂。快递停运,货物无法运输,直播只能戛然而止。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是自己栽树,自己享用果实。虽然封控期间大家都很难,但我认定了自己的方向,未来会更坚定地朝着心中目标走去。

如今我已经快到知天命的年纪,回看走过的路,以裁缝为生开服装厂,我没有成为大企业家;做自媒体,我也没有成为大咖。但是作为普通人,我为自己走过的每一段路自豪。

【口述:方师傅】

【编辑:8月的柳絮】

目前我们已经记录了354位真人故事,感动了被采访人和千万读者。
如果您有故事想讲述,或想加入我们团队成为作者,都请私信@真实人物采访,随时欢迎您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