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标题——你是个好人吗?我呸,你才是个好人。

你曾经有多少次想当一个坏人的?反正我毫不避讳地说,我想过很多次!

“好人”的口头禅多半是:

我都是为你好……但主语其实都是“我”。

好人是无私的利他的人,或者利己同时也利他的人。

那么加了引号的好人,就是那些看上去为别人,但其背后另有企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人”总愿意在别人世界里指手划脚,指点江山,但自己的世界云雾缭绕,迷茫一片。

“好人”是用“付出”的方式索取的人,是用“爱他人”来“爱自己”的人。

好人”很累,但如果不“好”下去,就会感觉空虚或担心被排斥。

“好人”有被需要的瘾。

“好人”的面具戴得很深。

这样的好人,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也有可能那就是我们自己。

小时候看电视,我常问父母,究竟白衣服的是好人还是黑衣服的是好人。

那些影视作品里,好人无一不是历经苦难,受尽折磨,方能感动天地,最后依赖神助或者自身顽强的意志,才得以战胜坏人。

获胜的理由看似必然,实则侥幸。

很多都依赖千钧一发之际的神佑,或者敌人的疏忽,或者自己莫名其妙的运气。

完全不具有普适性,换句话说,如果别人来当好人的话,可能早就死翘翘了。

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想当一个坏人了。

这些满腔正义的影视作品,仿佛全程都在我们耳边低诉:当好人那么苦,去当个坏人吧!

回到现实的职场中,当一个“好人”真的是很累的。

一个没有原则的人,最容易被别人控制。

你没有了原则,人家对你自然就没有了底线。

我们做好人,是为了内心安宁,为了营造好的环境。

所以,选择做好人的前提,只有两个:我愿意,或者,对我有利。

如果你内心不甘,如果别人从不领情,你却永远忍让,永远不为自己争取,永远打落牙齿和血吞,那就不是好人,是怂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时候,“好人”是一个陷阱。

他们一旦给你贴上好人的标签,下一步可能就要侵犯你了。

你这么好,一定要帮我哦。

你这么好,一定不会拒绝我吧。

你这么好,一定可以体谅我原谅我啊。

于是单位的垃圾桶就该你倒,额外的工作就该你加班干,最后的年终奖就该你最少。

于是朋友聚会就该你付钱。于是别人说话没轻没重地伤到你,你就该不在乎。

于是就算你背着房贷,亲戚借钱你也该给。

于是所有的规划安排,就算跟你相关,也没人来问问你的意见。

于是你总是那个被忽略,被怠慢,被最后一个想到的人。

谁让你是好人呢?

倒是那些浑身是刺、一惹就毛的人,永远不会被亏待。

当你活成了别人不敢活的样子,你就冒犯了他们装模作样的人生。

有个网络词汇叫“好人卡”,一般用来指被拒绝或被分手,比如“你是个好人,是我配不上你。”

“好人”往往是不再向外投注能量,心轮闭塞的人。

人与人之间能量交流互动的时候才会感觉幸福,所以没有能量流动的好人被抛弃实在太正常。

“好男人”多表现为封闭的程序化生活,不需要别人也不愿意被需要。

“好女人”多表现为付出和自我牺牲,内心只有极少的爱和很多的怨。

经济学里有一个概念,叫机会成本。同样的一个小时,你拿去刷朋友圈了,看电影就少了一小时了。

同样的五块钱,买了一个苹果了,就等于是放弃了买一个芒果的可能性。

想取悦所有人?

结果很可能是谁都取悦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法拒绝别人,不代表你是好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常见。

明知对方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也知道自己不想承诺的,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无法拒绝,让自己身心俱疲。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取悦症」。

测试,你有取悦症吗?(多选)

乞讨者找我要钱,我往往都会给

同事找我帮忙,我一般不会拒绝

大家都觉得我是个好人

我非常不想和他人发生冲突

我不想别人生我的气

我很少把工作派给别人

当我拒绝帮助他人时,我会内疚

我平时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我

我帮了别人,别人不感激,我会生气

如果你有3条以上符合,那就基本已经确诊取悦症了。

心理学认为:

通常做好人是边界不清的,因为在潜意识里,只有不断地牺牲掉自己,才是个好人,才会被成全为好人。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界限,一味地忍让、没有原则,只会让自己过得不舒服。

有些好人,因为怕拒绝对方,而产生愧疚。

做为一个好人,他们往往承受不了这种愧疚感,这只会让他们深深的自责。

他们只有去做一些违背自己心意的事情,让对方感到满意、让对方感到舒适。

而这个过程,往往是自己让自己难受,自己勉强自己。

深夜里,你困的两眼打架,但电话那头,闺蜜一直跟你吐槽、诉苦,你很想挂电话可又不敢;

下雨里,你同事找你借伞,你明明只带了一把伞,却还是好心将伞借给同事,自己却在办公室苦等雨停了再走;

· 这些原本是别人的事情,原本应由别人承担的,却因为你好人的心态被他们全转移在你身上了。

很多时候,我们应该问问自己

我为什么一定要做个委屈自己的人?

不做好人又会怎么样呢?

你可以尝试说不,撕掉好人的标签。

你未必是好人,只是没机会变坏。

斯坦福监狱实验:

1971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主持了“斯坦福监狱实验”,引发了全球心理学界重新审视以往对于人性的天真看法。

实验中,通过专门测试挑选了征募来的受试者,即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这些人被随机分为狱卒和犯人两组,接着被置身于模拟的监狱环境。

实验一开始,受试者便强烈感受到角色规范的影响,努力去扮演既定的角色。

到了第六天,情况演变得过度逼真,原本单纯的大学生已经变成残暴不仁的狱卒和心理崩溃的犯人,一套制服一个身份,就轻易让一个人性情大变,原定两周的实验不得不宣告终止。

在监狱试验的参与者中,所有人都深深地陷落于自己的设定角色,束手无策,无法自拔,甚至连这个游戏的设计者津巴多本身也卷入其中。

津巴多在实验的总结中说道:

“当好人变成了坏人的时候,那些坏人并不认为自己变成了坏人,他们要么认为受害者是罪有应得,要么认为自己采取的手段是有其正当目的来作为基础的。“

在这个实验中,原本单纯善良的学生在非常短暂的时间里,性格发生巨变,监狱的特定环境和人为的情境设置激发了人性中恶的一面,使他们失去了自主判断的能力。

好人一夜之间就可以变为坏人。

大家都是人,为什么有人敢欺负你呢?

比如,你和老公原本家庭地位平等,为什么过着过着,你就不由自主变低微了呢?

根本原因非常简单,就两个:

第一,他之所以敢怠慢你、敢欺负你,是因为你做人没有原则

第二,即使你有原则,但你没胆量、没能力去维护你的原则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框架问题”。

一个人敢在你面前肆无忌惮,是因为他已经把你摸透了,他觉得你是个怂包,又没有底线,他咬定你不敢反抗。

西方有句谚语: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在生活里我们是不是总会做一些让自己感到难以置信的事:

忽悲忽喜、勃然大怒、破口大骂、举止失常……

不要忽略这些失控的经历,试着去了解自己的阴暗面吧,它是我们的朋友,可以释放我们的潜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本质。

人与人之间,不是说你对他好,你一味地宽容、忍让,就可以在他心里有一席之地。

长久健康的关系,不会因为你的臣服而完美。

心理博弈无处不在,我们身处的环境和关系里,处处都存在博弈。

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有对抗和较量,如果你只会做温顺服从的羊羔,那必定会成为狼群口中的美餐。

我鼓励你做一个好人,更鼓励你做一个“不好惹”的好人,该有的权益就要去争取,那些看上去的老好人都不是好人,那些不好惹的人才是真好人。

我们选择做一个好人,是因为刻在骨子里的善良,但这并不能成为别人可以肆意伤害我们的理由。

聪明的好人,从不主动惹事,但并不怕事。要让坏人更猖狂。

菩萨低眉,金刚怒目!

有棱角的善良才是真善良,没有锋芒、没有棱角的人,是很难在这个粗鄙的世界走得更远。这股锋芒和棱角就是智慧和原则。有了智慧和原则才会有底气。

在这薄情的世界里,学会绝情地活着,你的善良,必须带点锋芒!

不要用好人来绑架自己,坚持你作为好人的底线和原则。

愿我们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心存善良,但应有护身铠甲,做一个不好惹的好人。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小贤心理

作者简介:贤弘老师

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实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