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的播客节目现已登录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Podcast,Spotify、谷歌Podcast等各大泛用型音频平台,欢迎大家搜索关注“常识报刊亭”,或是手动导入rss地址关注我们的节目:https://anchor.fm/s/960d4abc/podcast/rss

主播的话

2022年4月20日,中国民航局发布了《关于“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调查初步报告的情况通报》。通报称,经调查,当班飞行机组、客舱机组和维修放行人员资质符合要求。机上两部记录器由于撞击严重受损,数据修复及分析工作仍在进行中。

3月21日,东方航空云南有限公司737-800客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埌南镇莫埌村神塘表附近山林坠毁,并引发山火。经确认,机上132人全部遇难,遇难者名单至今仍未公布。东航集团宣传部部长表示,所有航班的旅客名单均属于受法律保护的隐私信息,不属于主动公开的范畴。然而根据端传媒的统计,此前伊春空难、包头空难、大连空难发生1~2天后,官方便发布了遇难乘客的名单。

事故第二天,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事后根据在场记者反映,只有极少数几家媒体被允许进入发布会现场。发布会召开期间,央视没有进行直播,澎湃新闻在微信视频号中转载凤凰卫视的直播信号,也于发布会中途被掐断。路透社记者围绕东航失事飞机维修记录、飞行时长、事故发生时天气等问题提问,东航云南公司董事长孙世英却“照稿读”“答非所问”,引发了网友的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媒体对此事的报道亦受到了限制。事故发生后,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总台等官媒得以进入新闻现场报道。诸如《南方周末》、《新京报》等市场化媒体却无法进入现场获取一手资料,只能转发来自官媒的消息。

空难发生的第二天,以新闻特稿和人物专访见长的《人物》杂志在旗下微信公众号“每日人物”上刊发了一篇描写空难家属的文章《MU5735航班上的人们》。该文迅速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和转载,不少网友表示被文章深深触动,对灾难事件也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但在社交媒体上,该文也遭到了大量的指责和批评。不少网友从新闻伦理角度进行了质疑,表示该文在操作上“侵犯隐私”“吃人血馒头”,给家属带来了“二次伤害”,并提倡媒体不应该去打扰受害者的家属。

3月22日,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自媒体号“肖一凉介”发表文章《人物报道笔下的侵扰悲痛问题》,其借用了西方新闻业中“死亡敲门”(Death Knock)“侵扰悲痛”(intrusion into grief)的概念,称《人物》的报道着力于挖掘遇难者和家属的故事是有悖新闻伦理的。该文发出后引发了新的争论,不少记者表示不能简单用课本上的概念去衡量现实中的新闻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微信公众号“肖一凉介”

记者们的报道也受到了诸多限制。3月26日,前南方人物周刊记者、资深媒体人杜强在公众号“杜啊”上发表了文章《请让我们采访》。文章记录了自己和同事前往藤县采访,遭遇现场重重阻挠的经历,最终二人被当场的工作人员拦下并送出了现场。文中写道“有证的记者会被送出,无证的需要做笔录。”该文在发出两小时后遭到了删除。

这次东航事件也折射出了当下灾难新闻报道的困境。媒体难以深入现场调查灾难原因,网民们在不了解新闻现实的情况下一味强调“新闻伦理”,新闻学界和业界的撕裂越来越大......灾难报道似乎逐渐退化蜷缩到了角落里。灾难报道原本应当是什么样的?灾难报道中的伦理规范又应该是什么样的?灾难报道中的家属真的是脆弱不堪的吗?做好灾难报道的意义到底有什么?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前财新传媒、《财经》杂志的记者——麦烧同学,请她为大家分享了自己此前伊春空难、北京7·21大雨、玉树地震和河南永城丙肝事件中的经历,以及灾难报道中的种种操作规范和伦理规范。

欢迎您订阅并收听我们的节目《常识报刊亭》,与我们一同关注并思考这个时代更具体的问题。

扫码收听

- 节目指南 -

03:10 出身物理专业,麦烧同学为何去做了环境科学记者?

07:55 疫情为什么也能算作灾难报道?此前的灾难报道都会关注哪些问题?

09:48 不同的媒体、记者对同一灾难事件的报道关注有何差异?

16:23 对《人物》“东航坠机事件”报道的一些讨论

17:50 国内新闻伦理问题之一——车马费

20:30 灾难报道的操作空间变化是什么样的?

22:20 伊春空难:十年前的空难报道与东航坠机相比,有哪些不同?

29:00 灾难报道中,专家为什么越来越难采访了?突发现场应该怎么采访专家?

43:55 新闻伦理之二——记者不能增加当地救援的压力

45:00 玉树地震:怎样走访并发现建筑问题的?

50:23 面对灾难的态度:将个人感情放在一边,让公众知晓灾难现场发生了什么

51:00 北京7·21暴雨:为什么会选择一个被淹死的车主做主线?

59:00 在灾难报道中,遇到过哪些惊慌的困难时刻?

1:02:30 河南永城丙肝:如何从碎纸堆里找到了关键的疫情证据?

1:17:20 没读过新闻专业,麦烧同学会遵循哪些新闻伦理?

1:23:00 什么才是人血馒头?对新闻伦理的一个延伸讨论

1:25:00 对大众来说,灾难报道何以重要?

1:26:33 经验分享:做一篇好的灾难报道需要哪些特质?

1:31:53 俄乌战争——当下新闻生态的一个样本切面

1:33:00 媒体的自我辩护便意味着不接受公众的指责和批评了吗?

1:35:20 在当下做灾难报道,记者应该如何保护好自己?

- 嘉宾介绍 -

麦烧同学,前财新传媒、财经杂志记者,曾报道伊春空难、北京7·21大雨、吉林洪灾、河南永城丙肝等灾难事故和传染病疫情,曾获得亚洲开发银行优秀报道奖、英国卫报优秀环境报道奖等。

- 本期人员 -

嘉宾丨麦烧同学

主播丨孬孬 咸鱼

剪辑丨露露

运营 丨Aki

- 歌单 -

From Page to Practice——Bryan Teoh

The Celebrated Minuet for Piano——Rafael Kr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