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上个世纪末泡沫经济危机爆发之后,日本就陷入了长达数十年的经济停滞,多年来GDP都在原地踏步,而经过多年发展,各项经济指标仍然没有达到上个世纪的巅峰水平。

而在这种长期的经济停滞也给日本带来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那就是低欲望社会。

所谓的低欲望社会用中国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集体选择躺平:不结婚、不生子、不买房、不消费,也懒得去争先拔尖。而且这种现象在年轻群体中,还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跟其他国家不一样的是,日本人消费萎缩,不是因为口袋空空,在客观上没有能力消费。而是有一定财富的积累却主观上无意愿去消费。

这也让日本的低欲望社会成为了全世界独一份的奇特案例。

最低房贷率也不买房

其实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跟现在相比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在繁荣时期,日本人的花钱如流水是令世界都瞩目的情况:日本富商拿着大捆大捆的现金,飞往世界各地用上万亿收购各种美术品。

普通人也可以在城市里面挥金如土,把纯金打造的金箔当做海苔伴着拉面一起吃。

然后大概是对于日本人这种疯狂奢靡的惩罚,泡沫刺破的时候,让许多人一夜之间从云端跌入了谷底,许多家庭破产破灭,无数人流落街头。

而或许是从上一代人那里吸取到了教训,现在的日本人消费可以说是极其谨慎,尤其是在房产这种大笔消费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日本现在有着全世界最低的房贷利率,日本人也不想买房。

日本房贷利率有多低呢?

以最具代表性的“FLAT35”为例,这是住宅金融支援机构与民间金融机构协作,提供的一种长期固定利率房贷,利率只有1%左右,而日本35年的长期贷款也只有不到2%的固定利率。

与之作为对比,美国房贷利率为3%以上,韩国为4%以上,中国则为5%以上。

日本现在的房贷利率可以说其有史以来最低,在历史上其他国家也鲜有这么低的时候。

一般的国家,利率低于4%就会让市场火热起来,但日本的地产市场却是长期停滞,土地价格不及繁荣时期巅峰的一半,而在那个时期,纵使顶着8%到10%的高利率,日本人也照样愿意贷款盖房买房。

而且,在现在的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国的老百姓也与当时的日本人一样,纵使利率再高,也要贷款盖房买车,拼命工作奋发图强。

但现在的日本人却对购房完全失去了兴趣,泡沫经济的阴影一直萦绕在他们的心头。

日本人对低贷款利率虽然没有反应,可对价格的负面因素就异常敏感了。

像2015年日本将消费税提高到10%,结果新车销量一下子也暴跌了10%,减少了505万台,轻型轿车更是下跌了16%。

而且就像是中国投资界最爱说的一句话一样,日本人坚定奉行了“现金为王”的信条,不但不借贷,存款倒是连连走高。

按照官方统计,2014年的时候日本每户负债金额最多是作为顶梁柱的40岁年龄组,平均负债978万日元,也就是大约50万人民币,但他们的储蓄同时高达1033万日元,钱债相抵还略有盈余。

而且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负债金额递减,储蓄金额递增。到了70岁以后,负债金额就降到96万日元,而储蓄金额则增加了2197万日元。

日本人负债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人,尤其是年轻人不愿意买房,大多数人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房贷是一种无谓的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拥有住房也是适应当今自由市场时代的办法。

这是因为一旦拥有住房,就会收窄了人生的选择,即便上一个人今后的活动范围就会被限制在了这栋住房的周围,这对求新求变的年轻人来说反而是一种累赘。

反过来,没有住房自由度就高得多,相较于有房者,能住上租金便宜,通勤时间较短的租房,金钱和时间反而会更充裕,倒是更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而且年轻人不买房,不只是一种想法或是单纯的抱怨,而是已经成为了一个突出现象。

要知道泡沫经济破灭之后的日本房价并不高,非都市区的二手独幢楼房不过500万上下,即便是东京等大都市的房价也很便宜了不少,日本房贷发放的门槛也不高,但即便如此日本的年轻人也不愿意去背贷买房。

按照日本政府的白皮书,从1983年到2008年的25年间,30岁至39岁的持房率从53.3%降至39%,30岁以下的持房率也从17.9%降至7.5%。同时,40岁以下在租住的比例,则从39.7%上升至59.7%。

把这个数字再结合前头那么低的房贷成本,我们可以说日本年轻人是真真正正不愿意买房,那也怪不得日本的地产市场会持续低迷了。

不结婚也不生子

日本人不愿意买房子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他们的结婚率和生育率都在降低。

这很好理解,如果一直是一个人住或者只有夫妻两人住在一起,那对于居住的要求也就会简单很多,市面上大量精装修的出租房就已经能够满足了这种一、两人家庭的需要。

可是如果哪怕只多了一个孩子,出于对下一代的负责,那就必须要考虑扩大空间了。

可低欲望社会的日本人恰恰是既不愿意结婚,更不愿意生子。

日本结婚率常年在5‰左右的水平,出生率则为跌破1.5,2009年之后日本就进入了负增长的时代,按照估计,2050年,日本人口就会只剩下8000万。

结婚率和出生率的双双跌入谷底,首先是日本人在婚姻观念上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

在过去,日本人在20出头的年纪就结婚的大有人在,那个时候即便大家手头拮据,但是只要情投意合就会成婚。因为那时候人人都对未来充满希望, 认为自己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

但是现在日本就像前面所说的一样,泡沫危机的阴霾始终没有从头上散开,每个人对未来都非常谨慎,都认为必须有一定的家底之后,才能走进婚姻的殿堂。

另外对于日本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的大部分精力都被电脑、手机和游戏机吸引走了,异性的吸引力可以说是降低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比起他们父辈的活跃,新一代的日本男性里充满了所谓的草食族。所谓的草食族在婚恋上的表现就是不积极,不主动,随遇而安,对恋爱和婚姻的欲望不强。

这就造成了日本男性在恋爱上的主动性大大降低了, 而同时间的日本女性的地位和收入都在提升,这也拉高了她们对于配偶的标准,这就让双方都更难找到心仪的对象了。

所以这些种种原因下来,就造成了婚期的一再推迟。

现在日本男性的平均初婚年龄已经来到了31.2岁,女性则为29.6岁,实在是相当的晚婚了。

而且结了婚之后,也不一定意味着就要生子。

日本社会到现在为止都还认为男方工作,女方照料家庭的家庭模式是理想的状态。

但这种家庭模式在繁荣时期还可以支持,因为员工收入普遍较高,光是丈夫一方工作就可以养活一家人。

可是到了现在,因为经济停滞,就业减少,工资降低,还有大量的临时工取代固定合同工,所以不要说是有小孩的家庭,就是没有小孩的家庭也多是双职工才能满足两个人的开销。

而按照日本的文化传统,只要小孩出生,女方就需要辞职回家相夫教子,这样等于家庭收入减少的同时支出却扩大了。

按照现在日本的平均收入,妻子辞职回家等于让家庭少了300到500万日元的年收入,这笔钱不可能是丈夫一人辛苦工作就能弥补上来的。

除非丈夫的收入颇丰,一个人的年收入就能超过700万日元,全家的生活条件还会保持在原有的档次,不然的话就会出现明显下降。

这些经济上的考量加上青年男女择偶观的改变,共同推动了日本生育率和结婚率的双降。

何必争先?

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老龄化的社会,全国超过四分之一的人都是65岁以上的老人。其实按照国际标准,人口里7%的人都超过65岁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日本的老龄化可以说是世界第一。

而似乎也是跟这种老人遍地的现象相适应,日本领导者或企业高层的高龄化也是家常便饭,见怪不怪。

举例而言,最开始作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残疾人奥运会组织委员会会长,是1937年出生的前首相的森喜朗;

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榊原定征1944年出生;

担任安倍战后谈话专家学者会议主席,同时也是日本邮政社长的西室泰三是1935年出生;

读卖新闻集团总公司会长兼主笔的渡边恒雄1926年出生。

日本这种到处是老人管理高层或老人领导者,被人批评是“老人公害综合症”。

这一方面可以说是老人恋权不愿意撒手给年轻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日本青壮年缺乏向上攀爬的兴趣,要不然也不至于让高龄者一直占据高位。

根据一项调查,日本2016年新进公司的员工里头,最终人生目标是想当总经理的只有9.5%,想当部长(部门经理)的比率为21.1%,想当科长的比率为10.7%。

从结果看,日本年轻员工普遍缺失成为企业领军人物的宏大目标,相对于在公司出人头地,他们宁愿选择“长期且安心的工作”。

另外还有一个调查,以上市公司里651位科长作为对象,他们绝大多数一边承担管理职责,另一方面还要处理具体的一线业务,结果在回答最终想寻求的职位时,还有14.9%的人想“恢复成普通的职员”。

其实这个结果并不让人意外,对很多日本人来说,在公司上班也仅仅是上班而已。

日本工资反正几十年都没有涨过,人们觉得把时间投在工作上毫无意义,而且自己在上班期间又多受约束,想干的事又不能干,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此而已,挨到下班再去干自己想做的事情。

想要出类拔萃,做出一番事业但这样的理想抱负,已经在日本大部分年轻人身上丧失殆尽。再加之今后人口减少和超高龄化趋势越发加剧,日本经济从长期看更是缺乏动力。

对于这种潜在危机的预感也让日本人不愿去背负风险,徒增辛劳,还不如捂紧自己的荷包来得靠谱。

日本社会这种普遍的低消费让大部分企业都在原地踏步,只有两家公司例外,那就是日清优衣库

日清是一家食品公司,生产各种各样的即食食品,最出名的就属日清方便面。

这类快捷、简单、便宜的食品正好契合整个社会大背景,就像是日本人对待工作的态度一样:反正只是为了糊口,还要求那么多干嘛?

优衣库则主打经穿不贵的休闲服装,同样是以“省钱”作为卖点走进了大批日本年轻人的衣柜。年年上升的业绩曾给了优衣库一种幻觉,以为是自己的品牌深入人心,于是在2015年曾一度提价。

结果优衣库当季度销量大跌,之后又赶紧降价才度过了危机,日本人的消费观念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

还有一部分人更是将这种躺平和节俭发展到了极致,在日本有大量的自由职业者或者尼特族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于是他们把各种生活开销都极大地压缩。

他们和朋友合租在几坪的小屋里,这些出租屋大多时间都“暗无天日”,因为背光的房子更加便宜。日常的洗漱就去公园用公共自来水,为了省钱头发常年不理,或者就自己动手用剪刀随手一剪了事。

对他们来说,并不需要像上班族那样有规律的时间概念,也没有早中晚的节奏,肚子饿了,就在便利店买上便宜的便当,或者饭团、面包充饥,价格不过是500日元,一天吃个一两餐便能生存下来。

日本的低欲望社会便大抵如此了。

低欲望的背后

其实对现在日本35岁以下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之所以选择这种低欲望的生活,和上一代的经历是脱不开关系的。

因为他们的父母正好经历了整个泡沫经济时代,那时候的日本人朝气蓬勃,总是充满干劲,全身心都扑在了工作上面。

可是相对而言,对于家庭的投入就少了,在那个年代一个典型的日本父亲形象是一大早就出门上班,直到深夜才喝得醉醺醺地回来,跟子女交流很少,甚至不记得孩子的生日和上学的年纪。

在这个环境下,子女和父母是疏离的,夫妇之间多有争吵,庞大的房贷也总成为家庭抱怨的来源。

而泡沫经济的破灭又仿佛让父辈的一切努力成为了一种残酷的笑话。

所以,对于新一代的日本人来说,从幼年开始就对这种生活方式有着很深的排斥,他们不愿意像父辈那样辛劳工作了几十年后结果发现一场空,更愿意活在当下,能够优哉游哉地过完自己的这一生。

另外,日本的年轻人从有思考能力的时候开始,就一直处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代中,所以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不只是房贷,连结婚生子等所有的风险和责任,都不想承担。

而除了家庭和历史的影响,现在日本社会日益严重的阶级固化,无疑也促进了低欲望社会的形成。

因为,我们细究日本人“躺平”背后的心理会发现的,他们都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努力也不会有收获”

在日本,很多时候一个人一辈子的成就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决定好了。

按照日本机构的调查,如果把15到34岁的年轻人划分为正式雇员、非正式雇员、失业者和无业者四大类,就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相关关系:

包括父母亲在内的家庭全部人口的收入越高,本人成为企业正式雇员的比率也越高;反之家庭收入越低,本人成为无业者的比率也越高。

换句话说,一个人若是想成为能够被企业作为正式雇员,间接地取决于他们父母亲的所属阶层。

这并不难理解,出生于较富裕阶层的年轻人,可以从小就去教育资源更丰富的私立中学,同时也可以花大价钱去补习学校补习功课。

这样自然能够取得更高的学历,也就更容易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可是家庭不那么富裕的年轻人,只能上公立中学,最终学历较低,很多人读到高中毕业就无法继续深造,也难于找到好的工作,因此很容易沦为失业者或无业者。

而经济长期停滞又让社会的发展机遇减少,较好的机会都被既得利益团体所把持着,机会只在他们内部流动,很少能让其他阶层分一杯羹。

这在日本最明显的就是政治界,从地方议员到各县市首长,从内阁长官到首相大臣,全是由政治世家门阀所把持,平民出生在日本政坛几无出头之日。

其他行业也或多或少有这种现象,那么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自然是也就去选择一条轻松的低欲望之路了。

参考文献:

1、中国知网;日本少子化问题研究;社会科学Ⅱ辑;2021年第01期;

2、中国知网; 日本泡沫经济分析;经济与管理科学;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