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老人去世不满三年,又生了小孩,过年能贴春联吗?这就要看当地的习俗。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改规矩“,还有的说”隔湾改规矩“。不同的地方风俗上是有一定差异的。

从普遍的地方风俗上来看,老人去世不满三年,又生了小孩,过年是可以贴春联。

民俗即民风,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既然是生活文化,就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民俗也是以人为本,常动不息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贴春联)

过去老人去世葬礼是不允许孕妇参加,表面上是对去世老人有妨碍,实际上是关心。

这方面的解读,过去人们往往带有迷信色彩,实际上是古代老人对未来出生小孩的一种非常具有人性的关怀。因为古代人生存最大的天敌就是传染性疾病,那时往往对去世的人有没有传染病并不了解,因此,让孕妇远离。

古人说“生老病死,时至即行。”生老病死佛教指人的四苦,即出生、衰老、生病、死亡。时至即行,是说人生的自然规律,无法逆转,顺其自然也就是了。

中国的儒释道三教之中,儒教规范人的行为,讲究礼,守孝制度就是儒教所强调的核心内容之一。而释道认为人生境况在无法逆转的时候就要顺其自然。

儒释道三教对中国民间的风俗影响是深刻的,过去大多数民众都是信仰是非常复杂的,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一种发散性的、杂糅在一起的,既道守儒教的礼制,也信奉佛教人世轮回,也就是投胆转世,同时也相信道家的得道成仙之说。

三教中强调守孝三年制度的是儒教,释教认为人死投胎去了,没有必要守孝,道家认为人死如灯灭,又说人生如花开,人死如花谢,也不强调守孝。

只是到后来,儒释道三教在历史上为了生存,进行了激烈的斗争,通过此消彼长的反复过程,最后相互妥协,相互融合,既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某些方面相互承认。如在孝方面就是如此。

(孔庙)

儒家创始人孔子理念是强调孝,但不一定要顺。孟子阐述孝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如此看来,新生的人比老去的人要重要,就也是就,有了后人喜大过去世老之孝。于是,民间就有了“一喜压三灾”之说。有人将那句话之中的“喜”字理解为新婚之喜,是错误的,这个“喜”即婴儿的诞生。

因为民间还有“一孕挡三灾”之说。这里的三灾是虚数,是指家庭中一切不顺的事情,非佛教中的大三灾与小三灾,也非人生运程学中的三灾之说。

老人去世,民间认为就是一种家庭的不顺,民间有“孝子三年不抬头”之说。这里的“不抬头”有两层意思,一是有孝在身,三年内要夹着尾巴做人,不能张扬;另一层意思是提醒孝子,守孝三年,孝子在这三年内会有很多不顺意的事出现,要忍住脾气,不要滑向灾祸的深渊。

但是,如果孝子家中如在守孝期有新生儿诞生,那么所有的不顺之事就会烟消云散,孝期实际上也就提前结束,过去讲究有孝之家的规矩,比如,民间有孝之家贴春联的”一白二黄三绿四红“之说,也就不必要固守了。这样过年时就可像平常人家一样,贴红对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是家庭最大的喜)

这里要说明的是,因地域不同,风俗不一样,也许有的地方老人去世不满三年,生了孩子可以贴红对联,有的地方则不能贴,这种事情还是入乡随俗,以当地的风俗习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