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与朋友聚会的时候,有位朋友一来就和大家诉苦,表示自己现在越看自家孩子越不顺眼,越来越不喜欢自家孩子了。

朋友甚至还给大家举了个例子,她早上出门的时候,明明已经答应了孩子回来给他带吃的,但孩子还是死活不让她出门,非让她陪他去游乐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朋友非常烦躁,冲着孩子责骂了几句,孩子才算是消停,但嘴里还一直嘀咕着要去游乐场。

朋友表示这样的事情不在少数,所以她现在对自家孩子越来越讨厌,甚至都想一走了之,不要这个孩子了,或者想要换个孩子。

其实我朋友出现这种心理非常正常,因为无论是在亲子关系当中,还是在夫妻关系里,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心理,也就是越看对方越讨厌,怎么也喜欢不上来。

但是出现这种心理的原因有很多,甚至有很多家长并不是真的讨厌孩子,而是受到了“破窗效应”的影响,所以才会出现这种心态。

01家长为什么会越来越不喜欢自己的孩子?

正如我所说,很多家长之所以越来越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其实和破窗效应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因为破窗效应是指一扇窗户被打破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修缮,那么这个破口就会变得越来越大,直到整个窗户都完全坏掉。

但如果窗户在一开始就没被打破,那么就不会有破口的存在,而窗户也会一直保存完好。

所以在这种效应的影响下,很多家长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心里出现了一扇关于孩子的破窗,导致自己对孩子越来越讨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家长感到厌烦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经历好几个逆反期,而这每一次的逆反期,都是孩子人格以及三观的不断完善。所以他们也会在这个过程当中,与家长出现各种各样的碰撞,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诉求。

所以很多家长会觉得,自家孩子之前明明非常听话的,但怎么突然就变得不再听话,总是和自己处处顶撞。那么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家长就会逐渐对孩子产生厌恶感,甚至在孩子每次顶撞后,都会加深这种厌恶感。

所以家长也会对孩子释放出这种“厌恶”的信号,这种信号在被孩子接收后,很有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误会,甚至会让他们觉得家长不再爱自己了。

但这并非是真的“讨厌”,很有可能是因为家长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所以内心产生了这种不悦感。所以当孩子挑战自己的权威时,这种不悦感就会不断出现,从而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越来越讨厌。

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区别产生落差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都有听过家长夸赞别家小孩。我在小的时候,就经常听父母夸赞邻居家的小孩,认为我处处都不如邻居小孩,所以总是让我多学学邻家小孩。

其实这种孩子与孩子之间的落差,也会让家长心中出现“破窗”,导致自己看自家孩子各种不爽,甚至会出现非常讨厌的情绪。

所以在这种“破窗”之下,孩子不管做错什么事情,家长都会不自觉地进行对比打分。时间久了后,就真的变成了别人家的小孩比自家的小孩好,而这扇破窗也会越来越大。

孩子的成长打破家长的内心底线

每个家长对于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底线。所以当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打破这条底线,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值,也会随着这条底线不断降低,那么心中的“破窗”也会逐渐变大。

这其实并不能完全怪孩子,因为很多家长并不会与孩子制定规则,所以孩子只能通过自己的方式试探底线和规则,直到踩到家长最终的红线。

这其实在日常生活当中非常常见,我们常常会在超市看到有些小孩,为了让家长买某个东西死缠烂打。那么有的家长就会和孩子妥协,有的家长即使和孩子耗着,也不会妥协,这就是底线和规则导致的。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家长如果能在一开始就与孩子设定相应的规则,那么孩子就不会故意去为了试探底线而打破规则,所以也就不存在“破窗效应”的问题了,因此家长也要反思一下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对于孩子的期盼过高

作为家长,自然是希望孩子可以成龙成凤的,甚至有的家长就等着孩子有了出息,可以跟着享享福。

但教育专家东方老师认为: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所导致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所以当家长对孩子的期盼一次次落空后,就会使得他们对孩子出现失望,内心也就会慢慢出现那扇“破窗”。

所以家长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否存在对于孩子期盼过高的情况?因为在很多时候,绝大多数孩子都只是个普通孩子,所以家长的这种期盼越高,可能只会让心里的这扇“破窗”变得越来越大。

02家长该如何避免这种不良情绪的出现?

家长因为破窗效应的影响,使得他们对于孩子的喜爱度降低,甚至出现了厌恶的情绪,但这不一定是真的,可能只是某种不良情绪在作祟。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能够做的事情,就是控制以及避免这种不良情绪的出现,以免自己对孩子越来越不喜欢。

尽量控制住自己的不良情绪

拿破仑曾经说过:“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所以情绪的控制,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但很多家长在出现不良情绪后,因为不知道该如何控制与表达,所以会把他们放在脸上,从而传递给孩子。

首先,家长要明白自己的这种不良情绪,并不是真的不良情绪,而是破窗效应导致的,所以千万不能踩坑。

所以当自己因为孩子的问题生气或不开心时,不妨先转移一下情绪,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其他方面,这样能够避免自己因为不良情绪的缘故,导致孩子受到不必要的影响。

那么当自己的情绪逐渐冷静后,不妨可以再去回想一下刚刚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往往在这个时候进行复盘,更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重新确认自己对于孩子的期望值

家长在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后,就应该对孩子的期望值重新做一个评估,因为过高的期望值只会让家长落空,从而使得内心的破洞变大。

首先,家长要明白自己的孩子到底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之后再对孩子的评价或期望进行调整,从而达到目的。

那么在这一过程当中,家长势必会经历反复的过程,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孩子也是在不断地成长,所以随着他们的成长,每一次期望的设定也自然会出现变化。

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优点

很多家长内心的破窗越来越大,其实和他们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有关系,所以在做减法的时候,对于孩子的期望值也就会越来越低。

因此想要打破“破窗效应”带来的这种影响,首先就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学会去善待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这远比只盯着孩子的缺点要好。

这其实可以用“钟摆效应”进行解释,当给钟摆得力越大,那么,钟摆到达另一方向的高度也会越高。

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放下自己对于孩子的成见,转而用发现美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这样就能很好地将“破窗”修补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其实能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同时也能避免因为误解,导致家长心中的“破窗”出现。

在《与孩子其实很简单》这本书中,作者就提到:家长采用怎样的沟通方式,就很有可能决定孩子的人生方向走向哪里。

所以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尽可能地以鼓励为主。这样不仅能让孩子获得安全感,觉得家长非常认可自己,而且也能让家长发现孩子的长处,不至于一直盯着孩子的缺点。

而且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也能了解孩子最为清楚的状态,这样也能让家长调整自己对于孩子的期望值,更加方便他们与孩子设定目标。

孩子的成长,并非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也需要家长以及整个家庭的参与。所以家长在这个过程当中,出现一些情绪的变化,其实是非常正常的,毕竟大家都是第一次做家长,不一定就能一次性做好,所以有些反复也能被理解。

但是当家长发现自己存在情绪的问题后,一定要及时解决与调整,这样才能避免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出现。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