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公益图书馆的开办是一件特别令人高兴且有意义的事。然而在南京,著名音乐人、制作人高晓松的"晓书馆"在开馆的当天却因为一件事情引发了群众争议——高晓松的馆名"晓书馆"三个字写错了两个字!

仅仅三个字就写错了两个字,这是怎么一回事?是有意为之还是粗心大意?在面对广大群众的疑问时,高晓松却坦然回答"有个性,我喜欢!"

别样书法成错字,网友对此也是炸开了锅,究竟是为个性而忽略错字,还是应该严谨地看待个性书法?大家对此议论纷纷,而其中缘由也是各种引人猜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题字者随心随意因书法错字惹争议

"晓书馆"这三个字是由台湾著名华语小说家张大春所写,张大春擅长写书也擅长写字。在写书方面,张大春著有《公寓导游》、《四喜忧国》、《大唐李白》等不少优秀作品,他写作身怀多技,现代小说、青春小说、古典小说和文学理论那是顺手拈来并且在其中切换自如。

而在写字方面,张大春也是独具风格。在台湾文坛中,张大春是公认的"老顽童",因为姑父是著名的书法家欧阳中石,自幼张大春便研习书法,练了几十年字,同时也办了个人书法展。或许是目无馀子的写作姿态、耍痞嘲弄的叙事风格使得他在书法上也别有个性,挥洒自如。

正应这次"晓字馆"的题字,高晓松十分赞赏张大春的个性和风格,面对争议时只说"大师不拘泥,随心随意,我喜欢。"

其实"晓书馆"这三个字中被网友质疑的两个字为"晓"和"馆"。

首先"晓书馆"这三字题字有繁体字也有简体字。其中"晓"字为简体字,但是张大春大师在写这个字时,将底下的"兀"多加了一横,写成了"元"。

此外"馆"字也有问题,在题字中,"馆"字为繁体字,应作为"舘",而张大师改了一个偏旁,将其写成了"館"。

此事一出,众说纷纭,有人说大师治学不严谨,有人又说这个是个性所显应值得认可,就在这两种不同的声音中,有网友提出了另外一种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补白?通假?究竟该是何字?

有网友指出,"晓"字中"兀"字多一横其实可以理解,这在书法中可以理解为:补白,即补充空白,让这个字整体看起来更加协调一致,也是为了美观欣赏之用。因为书法中的补白常常为古人所用,但是并未大面积地流传下来,所以在现代这个简体繁体相交杂的社会,很多人便不知道书法补白这一举措的由来。

而高晓松的名字中也带有"晓"字,这在书法中就是避讳的用法,补笔或缺笔来避讳,这在书法碑帖中都是很常见的现象。

其次,"舘"和"館"皆为"馆"字繁体,但是因为偏旁不同,所以表达的意义也不尽相同。"馆"字的偏旁为食字旁,应与吃得有关,常用于餐馆、酒馆等;"舘"字的舍字旁则一般用于文化、日常生活之类的建筑,例如:美术馆、体育馆等。

但是"晓书馆"为公益图书馆,有人就提出了,既然是图书馆,那么里面所储存的就是人们的精神粮食,用食字旁的"馆"一语双关,同时又带有隐含的意味,何乐而不为呢?据说,"舘"字是"館"字的通假字,其正主依旧为"館"字,随着古人的用,真真假假都已经流传下来了,真可用,假亦可用,并且又各有各的趣味,又何错之有呢?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汉字在数千年中华文化中不断推陈出新,改革创新,从"晓字馆"这三个字的题字之中就已经可见一斑,然而"晓书馆"这三个字题的究竟对不对,正确的写法应该是怎样,还是要听听专业人士的看法。

繁简互杂,严谨为上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黄正明认为,张大春所题的"晓书馆"繁简得当,字体清晰大气很符合晓书馆的文化定位,甚至可以说是为晓书馆增添了一抹风采。但是从书法的专业角度来看,"书"和"馆"字没有什么问题,因都是繁体字,其含义也很得当。

但是"晓"字确实是写法有点不准确,无论按照哪种写法,下面都是多了一横。此外,繁简互杂,风格上也不太统一。但是晓书馆毕竟只是一个书馆,不是正式的书法展厅,而题字者也不是专业书法家,不必太过苛责,为追求整体协调性也可。只是有一点需得注意,晓书馆作为公众图书馆,还是规范一点比较好,以免对学生造成误导。

江苏省书法院院长李啸也抱有类似的看法。"晓书馆"的题字不能称之为错误,虽然"晓"字多加了一横,但是古代也确有这样的写法,并且是为了整体更加和谐美观。

而"馆"字,李啸表示,虽然是通用的,但是一般吃饭住宿之地为"館",其他的则用"舘"字,用于房舍一类,供游览眺望、起居、宴饮之用,体量可大可小,布置主要以大方随意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像"舘"用于书馆更合适,但是通用也无妨。或许有不规范之处,但作家题字随写,按感觉走也很好,体现雅致的修养,不妨宽容一点看,没必要那么挑剔。

篆刻专家李路平则认为,不存在什么错误,可以这么写,网友如此挑剔反倒显得卖弄文化找茬了。如今,"晓书馆"的题字风波也已经渐渐平息下去了。在这样一场风波的背后我们所看到的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有书法艺术的无限魅力。

或许"晓书馆"题字有错,或许又没有错。但是那又如何呢?中华文化千载传承,其中各家文人骚客的个性也是与之相辅相成,文化是在创新、选择和融合中传承的。

今日的"晓书馆"在个性上,体现了一位文学大家的风采,或许在未来的某年某天,也会有一群人或者一代人将这种个性传承下去。毕竟文化薪火相传,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