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东盟能源转型圆桌会

电动汽车国际合作走向何方

编者按

交通领域是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汽车电动化在全球范围内欣欣向荣,也在亚洲不断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状况如何?市场潜力有多大?有哪些是合作的重点领域?5月10日举行的“汽车电动化与亚洲绿色交通发展”中国—东盟能源转型圆桌会邀请了国际组织代表、政府和行业以及学界代表,带来了最前沿的观点和建议。

中国—东盟能源转型圆桌会是中国—东盟发展知识网络秘书处正式揭牌成立后,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设立的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在能源转型领域互学互鉴、加强合作的交流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丽娟

在中国—东盟能源转型圆桌会的开场环节,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主任赵昌文、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东盟能源中心执行主任乌塔玛分别围绕中国和东盟国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主任赵昌文

汽车电动化和绿色交通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低排放为动力的电动汽车会为陆路交通提供最大的减碳潜力。

汽车电动化应该从供需两侧双管齐下。在供给侧,需要越来越多的绿色技术,比如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的电池、电机和控制系统以及智能网络、自动驾驶等其他相关技术。在需求侧,需要创造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和消费的友好环境。除此之外,还需要从建设兼容的基础设施,比如充电设施等入手。

多边机制、战略协调和研发合作是电动汽车和绿色交通国际合作成功的三个支柱。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双边和多边机制可以有效推动国际贸易和合作。2022年1月1日生效的RCEP采用了累计规则,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优化能源效率,从而加强区域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科技和产业的成果将可以更好地造福双方和全球,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和能源转型、低碳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要通过区域发展战略协调加速合作与发展。《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联合声明》强调,要增进地区国家间战略互信和合作共赢。近年来,许多东盟国家制定了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战略和配套政策,这些政策框架为中国企业进入当地市场创造了良好环境。可以预期,中国—东盟国家在电动汽车产业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第三,研发协作能够鼓励技术转移,同时也能够培育自我研发能力。中国在电动汽车的生产、销售和保有方面是全球领跑者之一。如果中国和东盟伙伴能够结合各自的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将会有很

大的机会把绿色交通领域合作最大化。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

目前,无论是中国还是东盟国家对于交通的需求都日渐旺盛。汽车电动化不仅是各国投资、消费和贸易的支柱,同时也是可持续增长的支柱,能够提升能源安全。此外,汽车电动化还可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中国和东盟国家在电动汽车领域合作前景广阔。在合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投资贸易合作平台,比如建设更多充电基础设施、拉动电动汽车生产的投资、扩充供应链等,在电动汽车行业创造更多价值。

交通行业电动化是能源基金会关注的领域,能源基金会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尤其是和东盟相关国家加强合作。

东盟能源中心执行主任乌塔玛(由安迪·塔尔塔代表致辞)

东盟国家对于能源的消耗量非常大,因此提高汽车能效对实现绿色发展非常重要。像很多新兴经济体一样,东盟国家也在采取措施积极发展,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和实现能源转型。其中,交通领域的汽车技术转型就是非常重要的突破口。在这个领域,一方面要发展电动汽车以进一步实现能源转型,另一方面也要实现技术转型进一步降低电动汽车的价格。

电动汽车在东南亚处于起步阶段,有非常大的增长潜力。目前,已有一些政策帮助电动汽车相关企业进一步发展。在国家层面,一些东盟国家已经建立了电动汽车发展目标,在2025年、2050年分别有中期和长期的电动汽车发展目标,比如泰国计划在2030年将电动汽车生产量提高到30%。

总体而言,东盟国家须进一步通过政策和相关能源转型策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所以,东盟成员国在共同合作促进生物燃料发展以及电动汽车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合作,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减少汽车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需 求 与 潜 力

电动汽车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动汽车是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必须对中国—东盟国家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经验、做法以及发展需求、潜力、政策等有所了解,以更好地了解目前的发展态势,为未来的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能源联通部主管马修·威腾斯坦

为了实现国际能源署设定的到2030年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60%,中国和东盟国家都在积极发展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各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机遇在于,目前全球超过20%的排放量来自于交通行业,要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就要更多地使用清洁能源,这加大了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对投资者而言,这是非常重要的机遇。尤其是很多东南亚国家要发展国内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这是未来电动汽车非常重要的潜在市场。

挑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和服务。电动汽车的电池需求在逐年上涨,须加快发展电池技术和关键材料技术。同时,电动汽车的服务也非常重要,比如充电服务、换电池服务等,需要更多积极的行动来支持。另一方面是要考虑到供应链的安全性和可负担性。

要应对这些挑战、使化石能源逐渐向可循环能源方向发展,需要各国在电动汽车及相关支持性行业作出更多部署和安排。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

中国电动汽车已经发展了十多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化水平都快速提升,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可以说成绩斐然。

具体来看,电动汽车实现了三个突破。

一是技术突破,技术水平提升了产业化的水平。充换电设施持续建设,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充电设施网络,车电分离模式也在加快创新,换电站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同时,中国电动汽车培育了整车和零件企业,通过政府支持示范推广拉动了创新和发展。

二是产品有所突破,续航里程大幅度提升,很多产品车型达到了续航里程500公里以上,且达到1000公里续航里程的产品也在陆续出现,车型日益丰富。电动汽车的成本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可以和燃油车进行市场竞争,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认可度也日益提升。

三是市场突破。中国电动汽车产销连续7年全世界第一。截至2021年末,电动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784万辆,占到全球保有量一半以上,而且2021年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用户已经上升到63%。消费者在日益认可的同时对车型也非常关注,私人消费者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同时,传统汽车企业在积极拥抱新能源汽车,影响力在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得到良性发展。

新能源汽车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是在产业链方面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风险。二是在产品方面,电动汽车的安全可靠性、低温实用性和使用便利性亟待提升,其完全替代传统燃油车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形成。三是在使用环境方面,充电设施虽然已经达到了2.9∶1的充电桩和汽车的比例,但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充电设施不足问题依然存在。同时,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渠道不够通畅的问题也存在。

总之,全球汽车供应链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中国汽车行业也要加强与各国各方开放合作。中国和东盟国家过去就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和发展,汽车产业合作比较紧密,中国汽车产业愿意与东盟国家就新能源汽车合作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自身的驱动力在稳步增强,逐渐进入快速持续增长的轨道。

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够高速增长的原因,除了技术进步、供给改善和政府政策推动之外,还有三个因素值得关注。

一是我国汽车消费正处于普及化的中后期阶段。一般而言,在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消费者在汽车消费思维和习惯上,其固化的惯性和路径依赖不是很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这一时点进入市场、快速增长,基本上可以分享到整个中国汽车消费扩张的红利。

二是我国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规模,特别是年轻消费群体。他们往往具有个性化、时尚化、圈层化的消费特征,而且对未来具有更乐观的收入和就业预期,拥有更强的消费倾向,更加注重产品的科技感、体验参与和绿色环保,这些特征都与新能源汽车消费有比较高的契合度。他们不仅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张中发挥着一些重要的创新引领作用,而且是未来中国能源汽车消费的主力群体。

三是从区域结构来看,中型城市和乡村市场份额出现快速提高的趋势。2021年,人口在50万—100万的中等城市和县乡市场新能源汽车份额分别提高到19%和13%,与5年前相比分别提高了5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是近年来中国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

(本报记者王丽娟整理)

转 型 与 合 作

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实现共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推动中国—东盟汽车电动化与绿色交通发展工作,首先要了解中国和东盟国家政府、国际组织、多边金融机构以及产业协会、企业、科研机构等在新能源汽车与亚洲绿色交通发展合作中的角色和作用,更重要的是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合作促进汽车电动化发展。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

东盟是全球非常重要的汽车市场,中国和东盟在汽车电动化领域的合作具有非常强的协同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产品合作,以公共交通电动化作为优先切入点。公共交通是各国政府都非常关注的电动化方向,其率先电动化能够更快地实现各国减碳出行的目标。中国电动化启动也是从公共交通开始的,公交、出租、邮政、环卫、物流等领域电动化成果显著,双边合作也有非常巨大的空间。

二是产业领域,东盟推动电动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利用矿产资源优势,发展电池材料、电池制造产业链,对东盟而言也是发展方向之一。中国有较为成熟的产业链,双方既可以形成产业互补关系,也可以推动中国制造产能向东盟有资源优势、市场需求的地区转移,形成深度合作。

三是政策领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政策体系,很多经验做法也得到了实践验证,可以和东盟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充分交流和分享。

亚洲开发银行交通项目负责人亚莉珊德拉·蒋

电动汽车对于亚洲开发银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领域。亚洲开发银行近年来支持了很多国家发展低碳汽车,这些支持措施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技术援助、项目开发、项目融资、能力建设。

在这四个领域中,亚洲开发银行为电动汽车提供的一揽子政策服务包含了三个要素。一是电网因素。仅部署电动汽车是不够的,也要考虑怎么入网、并网。二是政策因素,包括国家政策和当地政策,短期支持和长期支持。三是经济因素。受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电动汽车产业需要一些电价和税收的补贴政策。亚洲开发银行在金融领域也有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可以提供。

总体来看,未来不仅要考虑如何部署电动汽车的发展规划和体系,同时也要考虑如何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发展更加可持续的交通体系,满足长期的减碳要求。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将这些解决交通和能源的方案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一个更加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总经理原诚寅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是中国政府为了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建立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希望通过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用原则支持整个产业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合作方面,有三个切入点。一是在产业方面,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产业模式应该是国际共享共用,从而共同打造更大的场景。在这种模式下,中国和东盟的合作不仅是技术场景的建设,也包括政策的共享和示范应用模式的探索。二是在标准体系方面进行合作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共同探索、共同发展,最终使其变成区域标准。三是围绕着学校和研究机构层面的合作。未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新能源减排技术、低碳零碳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都是世界共性技术,这种层面的技术合作不会只限于中国国内某个学校或研究机构,一定是跨国家、跨区域的全面合作。因此,学校、研究机构和产业伙伴跨国家、跨区域合作将会成为趋势。

新能源汽车下一个阶段发展是全新赛道,所有国家和产业伙伴都在探索新的场景,以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在此过程中将产生更多的合作机会。从产业、标准、研究这三个方面切入,将会有效推动中国和东盟的合作,也能形成更紧密的协同关系。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吴志新

发展智能化电动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东盟拥有比较完备的汽车产业基础,并在积极推进产业包括汽车的电动化发展,已经是全球重要的汽车市场之一。

近年来,东盟主要国家电动汽车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和政策措施在不断完善。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经历了近20年发展历程,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

中国经验可以为东盟绿色交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东盟绿色交通快速发展,也将为中国和东盟汽车产业合作创造比较良好的契机。一是开放共享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经验,包括实施过程中的教训,助力东盟电力汽车产业发展。二是汇聚中国汽车产业优势资源,继续完善并深化中国—东盟标准化交流与合作机制。三是发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多部门的联合优势,为东盟新能源汽车发展全面赋能。四是倡导建立中国和东盟汽车产业对话机制,推动中国—东盟产业间的合作。(图片来源: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

(本报记者王丽娟整理)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监 制丨王辉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张丽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