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要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主要职责是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其中的教养方式非常关键。父母必须彻底放下自己,才能真正成全孩子。

一是放下自己的面子,抵制世俗的偏见。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父母很看重儿女成就带给自己的荣耀感,但也要警惕这种“面子”偏见对孩子的伤害。科学已经研究证明,人的成长是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超常儿童是极少的,大部分的教育对象都是普通的个体,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身心健康、品格优良、有一定生活技能的“平民”,把孩子的兴趣、特长和学业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教育,让他们终生健康发展,而不是拔苗助长,犯让小鱼爬树的错误。

二是放下自己的偏爱,尊重孩子的个性。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接纳每个孩子的独一无二性,看到孩子闪光点并及时给与鼓励和认可,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缺点,但有些缺点是天生的,乃至终生都无法弥补,智慧的父母需要做的是“扬长避短”而不是“扬长补短”。如果父母始终按照自己的喜好要求孩子,控制孩子的思想和言行,结局只能是事与愿违。

三是放下自己的顾虑,成全孩子的发展。父母需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爱与支持,但也要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发展独立性。目前家庭教育的弊端是父母对孩子管得太多,对孩子的自主行为不放心,这样做的后果极易激化亲子矛盾,剥夺孩子成长的自由。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寻找自我,只有切身体验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随着孩子年龄的长大,外界信息、同伴效应和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明智的家长应该大胆放手让孩子自主发展,遇到担心的问题也要秉持守望的心态。

四是放下自己的情绪,改变认知的误区。情绪管理的原理告诉我们:只有坚持非暴力沟通,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家长经常犯的错误是以成人的认知标准看待孩子的表现,生活中因为情绪控制不好激化亲子矛盾的事情经常发生。孩子还处于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理性思维脑区还未发育成熟,儿童一旦受到刺激,爆发起来很少考虑后果。当父母的只有善于倾听孩子的诉求,尝试改变自己的错误认知,按照先谈情后说爱再讲理的认知顺序,才能实现与孩子的顺利沟通。

撰稿人:刘福昌

来源:寿光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