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航空工业的历史上,有很多辛苦研制的机型,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有服役,甚是可惜。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夹在歼8和歼10两款非常成功的战斗机之间,因为不切实际的高要求最终被放弃的歼9战斗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歼9和歼7放在一起,先进性一目了然

1958年,中国在苏联老大哥手把手的帮助下吃透了米格-19战斗机的全套技术,生产出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歼-6战斗机。1964年,中国再次成功仿制二代机巅峰之作米格-21,也就是歼-7战斗机,这个时候中苏交恶,中国的设计制造开始逐渐摆脱对苏联的依赖。中国航空工业从零开始,却能一步登天,航空人开始有了基本的自信。

歼-6为中国航空工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歼-7的研制中国工程师已经开始逐渐摆脱对苏联的依赖

上世纪60年代,台湾的美制F-104“星”式超音速战斗轰炸机、B-58“盗贼”超音速高空轰炸机、U-2“蛟龙夫人”高空侦察机等不断窜犯大陆,歼-6、歼-7系列存在飞行高度不够和“腿短”的通病,应对起来有困难。1964年,中国决心独立设计制造自己的第一款高空高速截击机。当时有两种基本方案:一是将歼-7拉皮放大装入2台发动机,先实现高空高速性,其他问题以后解决,这是相对稳健的方案,代号歼-8。二是以歼-6、歼-7取得的技术积累为基础,全新设计出一款世界先进战机,一次性解决高空高速、升限、高空机动、雷达、发动机、导弹武器等问题,这是相对激进的方案,代号歼-9。

歼-8的设计相对保守

J-9前卫的设计理念在设计性能上大大超越了J-8方案,但也在开发过程中造成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

歼-9被要求用来对抗西方世界最先进的二代机——美国F-4“鬼怪”、法国达索幻影II。设计指标非常高,但有点脱离实际。比如单发设计需要高性能大推力发动机,结果直到1980年代依然造不出符合要求的发动机。还有计划装备霹雳-4半主动雷达型空空导弹,号称中国版“麻雀”,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F-4

法国幻影

最终沈飞的歼-8战胜了成飞的歼-9成功服役,不过研制歼-9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它为歼-10战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歼-10采用的鸭式三角翼机身就是歼-9的成果。

歼-10身上有歼-9的影子

早期的歼-9战斗机深受美国F-4战斗机的影响,主要是F-4在越战中对比歼-6、歼-7(米格19、米格21)表现优异,中国设计师觉得其主体结构值得借鉴。后来,为了满足“双25”指标(在25000米的高度上达到2.5马赫)的要求,改为类似法国“幻影”系列的三角翼设计。实话说,中国的设计师是很有眼光的,在1960年代就选择了新潮的无尾三角翼和鸭式布局前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5年设计工作开始之后,沈飞陆续提出了4种全部都是两侧进气的布局方案,包括:前缘后掠50度的后掠翼(歼-9I)、后掠57度的三角翼(歼-9II)、前缘后掠55度的后掠翼(歼-9III)、以及双前缘后掠角的双三角翼(歼-9IV)。这四种设计经过风洞验证,都无法达到“双25”指标。

之后又提出歼-9V,造型酷似法制幻影系列战机,升力、机动都有明显改善,不过操纵困难的问题还是难以解决。

在经历了一系列不成功的尝试后,沈飞决定集中精力搞歼-8,歼-9的研制工作被转移到成飞。

歼-9VI

成飞接手后,在歼-9V基础上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鸭翼布局、腹部或两侧进气的歼-9Ⅵ方案。上级要求试制5架原型机1980年首飞,1983年实现定型。歼-9的基本性能如下:采用涡扇-6发动机,最大推力70.6千牛,加力推力121.5千牛,推重比6。采用205雷达,探测距离60-70千米,有效跟踪距离45-52千米。装备一门23毫米机炮,4枚PL-4导弹(半主动雷达型最大射程18千米,红外型最大有效射程8千米)。

设想的歼-9机腹进气版

设想的歼-9双发版

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航空工业发展停滞,影响了歼-9、PL-4导弹、WS-6发动机的研发,一切美好的设想最终都成了泡影。歼-9的性能在很多方面可以与F-16、幻影2000、米格29等四代战斗机相媲美,许多设计也被后来的歼-10单引擎战斗机项目所采用。但,歼-9项目本身最终在1980年彻底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