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过来人的身份,给刚入社会的年轻人提三点建议,关于如何避免35岁危机与实现财务自由,我直接就在开头简单总结出来,如果觉得我的建议很荒谬,可直接划走,省下您的时间。我只希望跟我同频的人,能耐心看完。

1、房子是肯定要买的,不要想着房价会跌,任何时候购置房产都是对的,不管你是想结婚还是一辈子单身,相信我,做房奴肯定好过做房东奴;

2、你也许听过主流的说法说买房要尽可能利用杠杆,但我的建议却相反,我建议是第一套房是用来实现生存自由的,选一个尽可能五年内就可以全款买下的,优先考虑地段,优先考虑住宅而不是公寓,一般这样可选的是一些大单间。第二套房再考虑用按揭三十年的方式;

3、第三点建议是以上第二点的延申,就是第一套房不要为了结婚而买房,因为一旦为了结婚而买房,你肯定只能选那些80平以上的大三房,于是你不得不背上30年的债务,让自己的人生处于极大的风险当中。也就是说,我建议你在实现生存自由前,不要想着结婚,不管你家长怎么催你,你应该要自己把握你的人生,做最稳健的决策。

相信大家可能觉得很疑惑,不是在谈财务自由吗,怎么三个建议都跟买房有关?

接下来我就详细解释,为什么我会给出这三点建议。

你是否知道穷人与富人在思维上面有什么不同?

很简单,穷人把赚钱当成了最终目的,以货币多少来衡量自身财富。

只要还是保持这种意识形态,那终究是韭菜的命,因为他们把一生的精力去追求这些「纸」上,没有花点时间解构这市场,永远不去理解这个世界竞争的本质。

而富人,则是明白了世界竞争的本质是存量争夺。

他们从来不追求纸币,或者从来不把那些说印就印的纸币视为财富,更不会以纸币为单位来衡量自身财富的多少。

他们追求的是占据存量资源,而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钱就会主动找他们。

什么是存量思维?

富人不追求钱,追求的是占据存量

什么是存量呢?

就是那些占据着社会资源的「资产」,如港口,工厂,商铺,房地产,公司股权,耕地,酒庄等等。

这些资产的特点就是能带来稳定产出,或者说能稳定产出的必要元素,或者说是生产或生活资料——它们本身不是消耗品,但却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消耗品。

亦或者像港口或机场那种航运节点,是商铺运输的必要环节。并且它们普遍都有一个特点:

大多是不动产

推荐大家去看《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或者看对这本书的作者罗伯特·T·清崎的一段访谈视频。

他在视频中讲了一个自己的经历,这个经历也同样在书里面提到,就是他曾到「富爸爸」家里去学习如何成为富人。

「富爸爸」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你可以在我这工作,但我永远不会付你工资,因为你一旦为了领工资,就会陷入员工思维,而这是一个陷阱。」

本以为能很快开始挣大钱,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富爸爸」都只跟罗伯特玩大富翁这样的游戏。

直到有一天罗伯特终于忍不住质问,「富爸爸」才从大富翁这款游戏里揭露了一个一直以来最赚钱的行当——资产并购,也讲述了「富爸爸」就是靠不断买地建房子来致富的。

书里不断提到致富的秘诀是四个绿房子,一个红宾馆。

为什么?

是因为可以先低价买下四个绿房子,等它们涨了再卖出来赚差价?

如果你还是抱着这样的思维,那依然把赚钱看成了最终目的,恕我直言那还是韭菜思维。

四个绿房子、一个红宾馆这个道理的本质是,通过占据这些资源,社会不得不与你做交易。

例如你在一线城市有套住宅,通过收租,打工人每个月的工资的一部分不得不上缴给你,而你无需付出任何劳动。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成是,因为你占据了住房资源,于是社会不得不供养着你,你无需劳动便可丰衣足食。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那我存大笔钱在银行,每个月收利息也一样啊,甚至收的利息收入比现在花同样的钱买套房收的租金收入要高啊。

是的,任何时候同一时间的横向比较,租售比肯定低过存款利息的,90 年代初这个差距更大。

那时候的存款利息达到 10%,但如果 90 年代初晓得买几套房来收租,现在一个月租金收入去到多少?

换句话说,90 年代初存 100 万来赚利息收入到现在,跟 90 年代初花 100 万甚至是借 100 万来买房收租到现在,这两者现在哪个过得好?

相信大家心中都有答案。

货币的锚定物是什么?是它的购买力,它的购买力是随着通货膨胀不断降低的。

而存量资产的锚定物是什么?就是人类对它永恒不变的需求,例如住房需求,这需求是永远不变甚至会随着经济发展更加旺盛。

其实购买资产就是在「做空」纸币,并且也确实赌对了,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世界各国的货币发行是没有约束的,通货膨胀会永远持续下去,聪明的富人们就是看透了这点。

李嘉诚怎么致富的?很简单,他就是比大多数人更早看透世界竞争的本质是存量争夺这一道理,于是不断的购买地皮,甚至是负债购买。

随着香港发展起来,他因为占有大量用地,拥有着港口、机场、商业与住宅大楼等等,靠着租赁收入成为首富。

巴菲特怎么致富的?他就是早期买了几个科技股跟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持有到现在,靠着分红致富的。

那我们普通人该怎么做呢?

我们要明白,比起努力赚钱,更重要的是明确自己该储存什么,该存什么留给后代,不让你可能瞎忙活一辈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住一句话,钱多钱少只是外在表象,财务自由的本质就是因为你手握着资源,你不需要劳动便可丰衣足食

而其中房产就是任何人只要努力一把都能够得着的资源,尝试去占有它。

接下来一个问题,对于刚出来社会的年轻人,该如何买房?应该抱着怎样的心态买房?

在谈这个之前先说下什么是35岁危机。

35岁危机是怎么形成的?在我看来大道至简,就是还没解决生存自由的情况下,提前去实现其他自由,如购物自由与旅游自由,也就是陷入了消费与享乐主义。走向财务自由的第一步,是实现生存自由,如果没有这第一步,其他自由看似实现了,但其实都是泡沫,是建立在沙砾上随时都会崩塌。

什么是生存自由?现在吃喝穿其实都没有什么压力了,就剩下“住”是需要去咬牙努力一把才能解决的,那么生存自由其实就是住房自由,不被房东赶的自由,只有实现了这个,才来谈购物自由、下馆子自由、火锅自由、旅行自由。

道理很简单,那为什么那么多人做不到呢?我身边有不少起点比我高的,现在却陷入了财务危机,35岁了依然买不起房,有随时被辞退的风险,到头来反而还不如那些一开始就全职送外卖后来买房的人过的好。

为什么?是他们不够优秀?收入不够高?都不是,而是陷入了一种心理学现象——驱动力的错误投射。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读书是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大学里面会有职业规划课程,但却从来没有“人生规划”。久而久之,我们脑里只剩下“找到好工作”这个目的,如同思想钢印一样不断的摆布你的决策,忘了我们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忘了找到好工作是为了什么,忘了这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一旦你把“工作”当成了目的,自然而然你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一个能永远输出自己劳动力的位置,为了打工而打工——这就是驱动力的错误投射。

并且一旦获得这个位置,你就会松懈,失去了方向,忘了奋斗是为了什么,会进入一个虚假的安全感,于是你开始陷入消费主义,成为一个月光族。

摆脱这种思维陷阱的第一步,就是要想起来你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奋斗是为了什么?其实所有人想要的都大同小异,就是能过上无忧无虑的舒适生活,能够实现那若无烦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能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同时依然有稳定的被动收入,或是能够进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同时依然有不错的被动收入,亦或是最俗的,每天在属于自己的小房子里睡到中午自然醒都不用担心吃喝拉撒的问题。

这才是你奋斗的目的,而绝不是为了满足那消费欲带来的短暂多巴胺,然后面对无尽的债务与租约到期时的恐惧。

然后开始规划,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几步?首先第一步毫无疑问是生存问题,也就是住房问题。

所以我建议刚出来工作的年轻人,先给自己订个阶段性目标,如在5年里全款买一套或是5年内能还清所有贷款的房子。

这时候肯定有人要跳出来说了,现在这房价这么贵,怎么可能5年就能全款啊?

你觉得贵是因为你以结婚为目的去买房,自然你就只会看那些80平以上大三房。所以我接下来给的建议是我认为最实用,但是却跟主流思想相悖的建议——那就是第一套房不要以结婚为目的,而是为解决生存为目的去买。

我身边不少人买第一套房时,就是以结婚为目的,背上了30年的月供,每月的月供占了他们收入的一半。其实这样就等于把自己绑死了,不敢辞职也生怕被辞职,只希望自己过着30年如一日一眼望到头的日子。

你试下代入到他们的视角,如果现在有个有一定概率挣到1000万的机会,但前提是要辞去现在的工作,你会敢吗?

阿比吉特·班纳吉凭借着《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这本书获得了 2019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在书中这样提到:

「穷人因为今天不劳动,明天就有可能饿死,于是他们只能不停地劳动,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思考到底怎样才能致富,而越不去思考,就越陷入了贫穷陷阱恶性循环。」

这是不是像极了大多数的人?

大多数的人为了还贷款、付房租、在大城市能够一席之地,于是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在谋求一个能够稳定付出自己劳动力获得收入的机会,成为一个螺丝钉,乞求别人给他们一个可以一直劳动下去的机会。

然而即使这样,近年来的行业动荡,不少人失去了饭碗,一下陷入了财务危机,深陷债务与抑郁的泥潭。

所以,我真心建议第一套房是选择那些力所能及、咬牙几年就能全款的,尽量选择自己工作的城市,并且优先考虑地段。只有这样,优先解决了生存问题,你的未来才充满无限可能性。

就拿我的来说,其实我第一套房是买在广州白云区,一套只有20平米的单间,住宅产权,总价30万。因为总价太低,银行不接这种房的住房按揭,所以我只能走消费贷或信用贷,分5年期还清,于是我一下子贷了20来万,每个月还5000左右(但现在国家已经不允许消费贷流入楼市,所以只能以存款方式买房)。我打算那5年咬紧牙关熬过它,但后来兼职美团骑手后,财务状况比预期的好很多,所以我两年内就还清了贷款。

虽然只有20平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即使是两个人生活也可以很温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独立卫浴,甚至有独立阳台:

虽然是小了点,也不能拿来作为婚房,但我熬过了两年后,实现了生存自由,我就会发现我的人生可以充满无限可能性,我不怕被炒鱿鱼,我就算送外卖也照样能过的很滋润,我甚至可以大胆辞职,去尝试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生。

而我也真这么做了,我辞职后的一段时间里,除了做期货独立交易员外,开过民宿、开过格斗馆、当过巴西柔术教练、做过电商、倒卖过模型、写过小说,而现在主要做自媒体,这个过程中我依然有做兼职骑手的习惯。

这个不断尝试不同环境的过程中,有失败,有成功,我对这个市场的理解的深度与广度都在不断提高,最后给自己买多了另外四套房(全款哦),其中有广州80平的两厅两房,也有佛山跟惠州100平的三房,还有一个佛山的商铺。

现在不敢说实现了财务自由,但至少靠着收租,实现能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的自由。

另外现在我还给自己报了个游戏建模的1对1私教课,因为我一直很热爱电子游戏,我幻想着有一天也能加入到这个行业中。

而我之所以能这样,完全是因为我先解决了生存自由,于是有足够的底气与充沛的精力去拥抱变化与风险,去跳出舒适圈。

我们一直说要跳出舒适圈,大多数人做不到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恐惧”。为什么会恐惧?就是因为还没实现生存自由,如果一个变动会让你承担交不起房租的风险,你何来底气跳出舒适圈呢?所以要跳出舒适圈很简单,就是把恐惧的根源解决掉就好了啊。

所以年轻人,听我过来人一句劝,刚进社会经历毒打是必须的,但不能一直被毒打,你必须给自己定下一个一步步实现自由的计划。

同时实现生存自由的另一层意义,就是脱离父母对你的掌控。有时候必须承认,父母的一些想法会坑了自己的孩子,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催婚,让自己的孩子被债务绑死,无法脱离舒适圈。

什么时候,你才想起为自己而活,自己的人生应该自己把握?

最后我真心奉劝各位,不要盲目听从他人的指挥,而是要自己想一想,怎么做才对自己最有利。

最后祝福大家,每一个关注我的人都能实现财务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