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原刊于《中国书法》杂志2022年第四期,特此鸣谢

学 书 自 述

张利安

于我而言,学书法是苦乐参半的事情。说苦,是指每每遇到新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时候使人苦难;说乐,是指每次面对古人一笔一画而有所心得的时候会会心一笑。然而,总的来说学书法也没有不可示人的秘诀和奥秘,唯有用心坚持,勤奋苦练而已。

我的学书之路,大体而言是以阁帖中“二王”一路为主线,通过对阁帖的分析,掌握阁帖中的用笔规律、节奏,结体方式,字组的处理关系等等,再用到其他帖学的学习与书法创作中。换句话说,我对帖学“二王”的理解可以归纳为“万能钥匙”四个字。因为“二王”在某种程度上看是帖学的高峰也是帖学一脉的主流。只要是取法帖学,他们是绕不过去的取法对象。基于此,我们看“二王”之后的帖学,都以“二王”为研习对象。确定这个书理脉络,就能理解“二王”的无用而用。孟会祥老师曾写文说魏晋无体,无体也就无用。这个“体”是指“很强的规律性”,如“颜体”、“欧体”、“柳体”般,容易学成规矩而用于实际的书写上。反观魏晋书家与“二王”,他们的规律性似乎是要弱很多,“体”的特征性要模糊,也就难以掌握。然而,“二王”是帖学的领军人物,他们的书法看似无体而无用。仅仅“看山是山”的角度来讲,的确如此。如果从书学和书理的角度继续分解“二王”的内在规律,再以“二王”之后的取法“二王”的书家进行分类与整合,“万能钥匙”的功能就提现出来了。当然,这个梳理,务必将“二王”解析成独立的个体,即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两纲,并将之后取法王羲之、王献之的书家各自归为目。

分析出这两个纲目,我进一步梳理取法王羲之的书家,以及取法王献之的书家,分别进行临摹、解读,以及反复训练,找出他们不同取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比较取法大王的书家在大王的基础上有哪些是继承的,有哪些是突破的,有哪些是舍弃的。同理,比较取法小王的书家在小王的继承与创新上有哪些取舍和突破。书法的技法训练,务必精益求精,务必分析他们之间的细微之处。例如,每个笔画的起笔入锋角度,行笔的走向,收笔的转承关系,等等。分析多了,会发现古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只是做了微妙的创新,亦或是细微的增减。书法和写诗同理,都是戴着脚链跳舞,要合仄合韵。细微处,纤毫处,有可能正是他们的创新之处。当然,除了用笔,结体的空间,以及字组的搭配处理方式与章法的突破也是继承和创新的突破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上述的训练,掌握了相对的笔墨功夫之后,需要做各种的尝试。用大王的用笔方法,或者是用线规律去套用不同书家的结体,亦或是用王羲之的结体去尝试不同书家的用线方式。反之,王献之一脉的也如此。期以不同的混搭模式寻找一点新的生机。

当然,从用笔、用线,到结体、章法的不同尝试训练之后,有一点要时刻地提醒自己。即,自己书法审美的风格基调。如果说上述的训练是为了完善自己技法上的手头功夫,那么书法审美风格的基调就是自己艺术上的目标和追求。不同的基调或者是艺术语言,决定了自己对不同法的选择和运用。风格是雄强的基调,那么就要选择配套的用线规律和相对应的结体处理方式,甚至是相符合的章法,以及墨法规律。我学书法的基调是倾向于清雅、细腻一路的。因此,在对“二王”帖学一路有了整体的梳理之后,我经常对董其昌的书法加以关注和研习。目的在于其风格、格调的处理上,以及其用墨的细腻、丰富、透亮的运用上。因为,相对来说董其昌离我们较近,流传下来的墨迹较多,而且被氧化的少,保护的也好,便于直观的分析和解读。另外,董其昌相较于其他的书家,他的用墨是与众不同的,细腻、丰富、层次还多,而且淡而不失神采,反而有一种别于古人的淡雅、飘逸之趣。

除了上述之外,行、草书一脉的书体,是要具备篆籀之气的。如果仅仅在行、草书书上下功夫,笔墨语言自然能学到手,但陷于此而不能跳出来,所写的作品也难免囿于点画化,缺少中厚之气,缺少自然书写之气。因此,在用心于行、草书的时候,也要留心篆书的学习,亦或是篆籀气的理解。反之,行、草书,尤其是草书“贵流而畅”,长时间的练习也容易让字流于线条化,而导致点画形态的粗糙、不精准。有线无点画,有点画而无线条都不是书法的可取之处。两两并存,相得益彰。于是,楷书的学习,也自然地纳入自己的学习范畴。这就是常说的“楷法意识”,或者是“楷书功底”的重要性。如白蕉行书的楷底在欧。

当然,楷书的训练,也益于静态字内空间的训练,比如,对欧阳询父子的楷书进行比对分析,则不难发现,他们在字内空间的处理方法上的异同。

大致地说了上述学书心得,只是自己走过的路子,不一定适合于人。只是想说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找到属于自己的就可以。然而,要我说,想写好书法,勤奋苦练是必须的过程也是不二选择。有好的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勤奋是最好的捷径。

当然,要说“法外求法,书外求书”,还是要看点书,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毕竟,书法是门综合的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

张利安,斋署止庐、笠盦。出生于浙江温州,现居河南郑州。中国书协职业道德与行风建设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协理事、草书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青年书协副主席,二级美术师。

中国书协主办展览的获奖及入展经历: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银奖

第四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七子”

第五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七子”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楷书”“草书”二体入展

第二、三,四,五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中国力量·全国扶贫书法大展

“天下大同·魏碑故里”全国书法展优秀奖(最高奖)

全国首届“刘禹锡杯”书法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

第二届全国草书展

全国第二届手卷书法作品展

全国首届书法小品展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第二届全国隶书大展

'99年《中国书法》年展

全国一、二届册页书法展

全国第二届正书大展

全国第一、二届行草书大展

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大展

全国第一、二、四届扇面书法展览

全国第五、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

2009年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张利安书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