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平元年(184年)三月初十,这一天天降异象,南郡太守郭永看着襁褓中刚出生的女儿,不由得十分欣喜。

不平凡的人出生会天降异象,果不其然,这个女孩从小就显示出了自己的聪慧,常常语出不凡。父亲更加笃定这个女儿将定有不凡的作为,非常喜爱她,经常夸赞她,还说:“此乃我女中王也。”遂以女王为字。自此,郭氏便有了这个霸气又与众不同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少的郭女王也曾有一段幸福生活,只可惜身处乱世,福祸难料。郭女王的父母在战乱中丧生,她与兄弟姐妹们走散,流离漂泊,后来辗转到了铜鞮侯家成为了一名婢女。铜醍侯为巴结曹府将她当礼物送给曹丕,她的命运也由此发生了重大转折。

崭露头角 助夫登基

刚进入曹府的郭女王只是一个地位低下的宫人,那时的曹丕非常宠爱出身高贵气质脱俗的正室夫人甄宓。甄宓宽厚仁德,她对婆婆竭尽孝道,对仆人宽厚仁爱,全府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了上下一致赞扬。

比美貌比贤德,郭女王自然是比不上的,所以她搞差异化竞争。曹丕与曹植的夺嫡之战,原本备受曹操宠爱又才高八斗的曹植输给了曹丕。这与郭女王的出谋划策有很大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丕被立为世子,郭女王功不可没,她经常向曹丕献纳良策。曹丕渐渐地就对这位足智多谋、屡出奇计的郭女王萌生了爱意。

公元220年,魏王曹操病逝,曹丕继承曹操之位为魏王,郭女王直接被晋封为夫人。郭女王的受宠则是甄宓失宠的开始。

登上魏王之位以后,曹丕并不满足,他要取代汉室,当时与他一同前往洛阳的是郭女王,而甄宓留在了邺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曹丕废去汉献帝,以帝王的身份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建立魏朝,是为魏文帝。登基之后,曹丕封甄宓为夫人,将郭女王封为贵嫔。

阴谋得逞 除掉情敌

曹丕称帝以后,按规矩皇后之位应该由正室夫人甄宓担任。再加上她还为曹丕生下了两个孩子,曹叡是曹丕的长子,在封建社会里,这种地位几乎是没有人能够动摇的。就连婆婆卞太后也经常夸赞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大家都觉得皇后之位非她莫属了,但甄宓自己心里明白,即便占有诸多优势条件,但失去丈夫的爱一切等于零。

独守邺城的她写下了一首《塘上行》,请人交给魏文帝,希望丈夫见诗能回心转意,重新燃起对自己的爱意。

觊觎后位的郭女王没少在曹丕面前重伤甄宓,这样曹丕对她开始有了嫌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诗里表达的是对文帝的爱恨情谊,爱在字里行间,怨也在字里行间。不仅没有挽回丈夫的爱,还给郭女王有了可乘之机,她借机进谗言,曹丕下旨赐死了甄宓。死后将其以发覆面,以糠塞口使她的灵魂在黄泉路上无处申冤。

荣登后位 死因成谜

甄宓死后,公元222年,魏文帝曹丕册封郭照为皇后,遭到了众大臣的一致反对。身为天子,家事也就是天下事,朝臣们认为,皇后贵为一国之母,必须出身高贵,宫里那么多出身高贵的后妃,一个出身卑贱之人何德何能担当皇后之位?

聪明的郭女王当然知道与大臣们硬碰硬绝对是不行的,不如以退为进,表现出自己大度的一面。她告诉曹丕,她并不在乎这个皇后之位。于是一纸上书,谢绝了魏文帝的册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在奏章中是这么说的:“皇后之位是多么高贵啊,需要出身高贵和品德高尚修养深厚的人才能胜任,而我,不仅比不上娥皇,比不上女英,也没有姜氏、任氏的品德,所以实在是不能够胜任皇后的之位。”

曹丕看了这个谢表,更加觉得郭女王不仅能力非凡,更具贤良之德,后来即便再有大臣反对,曹丕也不予理会,坚持立郭女王为皇后。

郭女王没有子嗣,曹丕于是将曹叡过继给她。曹叡侍奉皇后十分地恭敬,郭皇后也因自己无子,便对他留心照顾。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曹叡继位,即魏明帝,郭女王被尊为皇太后。

关于她最后的结局众说纷纭,有说是魏明帝为报母亲之仇,在下葬郭太后的时候,就依照他母亲被下葬时候的样子,让郭太后披头散发,头发全盖在脸上,嘴里还塞满了糠。也有说郭女王是被逼自杀的。

历史的真相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郭后的传奇一生担得起女王二字。

作者梦姿笔谈【如梦如姿,妙笔生花】愿用手中之笔写尽世间繁华,人情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