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吗,马自达一开始是个造瓶塞的。这事说来话长,而且说来也奇怪。你去网上问20多万预算买什么车,一大堆人给你推荐马自达,说什么发动机牛、操控好、东赢宝马了。但是,你看看这大街上没几辆马自达。难道是因为开马自达会塞车吗?
别看马自达销量不如其他几个日系品牌高,但是论资历马自达可一点不比他们小。今年是马自达成立102周年,马自达也是日本车企当中第二家达到100年历史的车企,第一是三菱。就连现在的日系老大丰田也还没到100年,所以,马自达也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百年车企了。
一、马自达的前身
提起百年车企,他们的历史都很传奇。比如宝马,人家一开始是造飞机发动机的;比如奔驰,汽车就是人家发明的;再比如马自达,也很不错,人家一开始是造软木塞的,就是红酒瓶的软木塞。要说这事,有个人在这当中非常地关键,这个人的名字叫丰田重次郎,他是马自达的创始人,接下来我们叫他大郎。
大郎出生于日本广岛,从小家里很穷,因为他家一共有 12个孩子,所以生活的压力就很大。而且大郎的父亲身体也不好,所以在大郎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所以大郎10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己打工赚钱养活自己了。后来13岁的大郎在一个铁匠铺里学习机械制造,学得还不错。学成之后到了一家造船的军工厂工作,工作稳定,收入也还可以。按照正常人的思维,这时候的大郎应该攒点钱找个对象结婚生子,普普通通平平淡淡地过完这一生,但是大郎不甘平庸。
因为自己对机械特别地感兴趣,所以他在造船厂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萌生了一个自己创业的想法。但是创业不是喊两个口号就行了,是实打实地需要投资砸钱进去的,而大郎只是一个普通的员工能有多少钱,而在这个时候大郎命中的贵人出现了。这个人非常地重要,他的到来改变了大郎的命运,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马自达,这个人就是造船厂的一个高管,名字叫东屋恒吉,接下来我们叫他东子。东子是大郎的领导,有点钱,他也很欣赏大郎。于是,任大郎作为婿养子,什么是婿养子呢?说白了就是上门女婿。这样一来两人可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大郎你创业不是需要钱吗?老丈人给你。
1895年,东子出资帮助大郎开办了第一家工厂东屋铁公所。你们是不是以为从这个时候大郎就开始顺风顺水,然后创立马自达了?错!所有的成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因为这个大郎缺乏经营经验,所以这个工厂不到一年就倒闭了。后来,大郎又去了三菱造船厂工作,接触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后来大郎也不断地创业,但是公司都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发展,于是大郎辞职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日本广岛,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难道自己真的不适合机械制造业吗?于是在1920年,大郎在自己的老家日本广岛接手了一家名叫东洋软木工业株式会社的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一些和木头有关的产品。比如红酒瓶塞、热水瓶塞等等。这下,大郎真正远离了机械制造业,和造车越走越远。
转折从一次世界级的关东大地震开始。地震之后的灾后重建工作需要大量的运输工具,于是大郎把自己公司名字里的软木两字去掉,改成了东洋工业株式会社,开始制造当时日本社会急需的一种交通工具——三轮车。1931年,东洋工业正式推出了旗下的第一款机动三轮车Mazida Go。虽然只是一辆三轮车,但是它的出现代表了马自达造车史的开端。那马自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造汽车的呢?
二、马自达初期形成
先给大家看一张图,一开始看到这张图的时候,我也很纳闷,怎么现在社会对马自达的恶意这么深的呢?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个马自达不是马自达汽车,而是代表三轮车。其实在江苏和安徽有很多地方,他们都把三轮车叫作马自达,为什么呢?实际上这和马自达汽车还真有关系。
前面我们说过号称东瀛宝马的马自达推出的第一款车是一辆三轮车,1931年那个时候的马自达还叫东洋工业,东洋工业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机动车Mazida Go,不是四轮轿车,而是一辆三轮车。后来,马自达的三轮车曾经有一批进入过中国市场,包括侵华日军当时在中国骑的三轮摩托有很多都是马自达生产的。所以,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他就叫习惯了,看到三轮车它就叫马自达,好像一些地区还把SUV和越野车叫作吉普车一个道理。于是,才会有了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牌子。
其实这个时候的日产和丰田也才刚刚开始研发自己的汽车,还都处于起步阶段。所以,马自达的造车历史还是非常悠久的,三轮车也成了马自达造车的起点。而在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战争的到来让这个大郎措手不及,不知道下一步该何去何从。广岛成为了军事工业重地,东洋工业在军方的要求下开始制造军用武器,从摩托三轮到步枪,公司的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大。1940年,东洋工业开始了四轮汽车的研发,虽然战争给东洋工业带来了很多的收入,发生了一笔战争财富,但是东洋工业也差点被战争毁掉。
日本广岛这个名字我们都很熟悉,很多人都是从那颗原子弹爆炸当中才知道的。日本广岛这也是东洋工业,也就是马自达的老家。而在战争时期,日本广岛迎来了一个非常恐怖的客人——“小男孩”。所幸的是马自达的创始人大郎和他的儿子松田恒次都逃过一劫。战争带来的伤痛让大郎领导的东洋工业从军工生产中脱身而出,转而生产战后重建所需要的各种四轮交通工具。1950年6月,马自达CA诞生,这也是马自达历史上第一辆四轮车。而在这个时候马自达,也就是东洋工业的创始人大郎去世了,公司交给了大郎的长子松田横次。
松田横次从1927年就跟着父亲大郎一起进入了东洋工业,同样对机械特别地感兴趣。在接手了公司之后,不仅把原有的三轮车产业做大做强,还开始全面进军汽车产业。马自达造出的汽车因为性能好价格便宜,所以在日本卖得特别好,成为了当时仅次于丰田、日产之后的第三大日本汽车制造商,也为日后的马自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其中的福美莱和Capella两款车型,后来也演变成了我们熟悉的马自达3和马自达6(参数丨图片)。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日本从战争的阴霾中走出,经济开始复苏的初期,很多来自国外的汽车品牌进入了日本市场。这也让很多日本本土的汽车品牌的销量受到了打击。日本政府为了壮大汽车制造业,对日本当时的大小车企进行了统筹合并。无数的小厂不是倒闭就是被吞并。东洋工业,也就是马自达同样也无法置身事外。丰田横次看到了危机的存在,决定赌上一把。于是,把目光投向了刚刚发布不久的汪克尔发动机,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转子发动机。
三、马自达转子发动机封神之战
马自达为什么会和转子发动机杠上了呢?网上有一个段子说马自达“卖民用车赚钱,然后研究转子发动机,后来破产,继续卖民用车,再研究转子发动机,继续破产,无限循环”。但是,实际上转子发动机并不是马自达发明的。要说这马自达和转子发动机之间的关系,要从上个世纪60年代说起。
之前我们说过那个时候的日本已经从战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了,经济开始复苏,工业开始迅猛发展。而这个时候很多外国车进入了日本的国内,对日本的本土汽车品牌的销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所以,如果不创新就会被市场淘汰与。于是,在丰田、日产等大厂纷纷向美国车企学习,拥抱美国市场的时候,马自达却把目光投向了德国。德国工程师菲利斯汪克尔发明出了一款没有活塞的转子发动机,体积小、重量轻、转速高、爆发力强。但是转子发动机也有很多缺点,比如油耗高、烧机油、成本高,所以德国人很快就放弃了对转子发动机的研发。而这个时候的马自达却把转子发动机当成宝贝,不管花多少钱,都要把转子发动机做到更好。于是,马自达就把所有的筹码全部压在了转子发动机上。于是这件事就被车迷口口相传,“有钱了研究转子,没钱了,卖两年车再回来研究转子。”
虽然这是一个调侃,但是这般执着的确感染了不少人,马自达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心血对转子发动机进行改良。终于在1967年5月,马自达率先完成了转子发动机的量产,推出了首款搭载转子发动机的车型——COSMO Sport 110。最让我们熟悉的应该还是马自达RX—7。后来,马自达还推出了RX—8。但是在2012年RX—8就停产了,这也是最后一款搭载转子发动机的量产车型。
对于马自达的转子发动机最辉煌的时刻,无疑就是1991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那场比赛,马自达787B以领先第二名两圈的巨大优势,一战成名,这也是亚洲汽车厂商第一次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夺冠,也是唯一个搭载非活塞发动机的车型在勒芒的比赛中夺冠。也成为了马自达的魂,并且俘获了一批又一批的忠实粉。从此,转子发动机一鸣惊人,也让更多人了解了转子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