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垃圾分类实施一段时间后,在一些生活垃圾分类强制小区或示范小区内,不少居民已经养成了主动分类的好习惯。5月11日,由昆明市城市管理局主办的“昆明垃圾分类观察团”第五场活动——走近昆明垃圾分类达人,看看他们如何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建昌:两个纸箱也能做分类垃圾桶

关上街道彩云社区圣世一品小区是官渡区建设的生活垃圾分类强制小区之一。每到垃圾投放的高峰期,总能看到杨建昌站在分类垃圾桶旁,和桶边值守人员一起将小区居民错分错投的垃圾重新分类投放。

“很多人认为垃圾分类是很麻烦的事,但是只要有心参与,不需要多专业的分类设备,也能分得很规范。”走进杨建昌家,除了厨房的厨余垃圾桶和客厅的其他垃圾桶外,在角落的地方还立着两只不大的快递纸箱。纸箱里分别套上了蓝色和红色塑料袋,专门用于收集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这两类垃圾产生的数量不多,一个箱子可以用很久。”

今年64岁的杨建昌是一名老党员,因为垃圾分类的意识强、准确率高,杨建昌被聘为小区垃圾分类督导员。除了日常在桶边值守时帮助居民准确分类外,杨建昌和小区其他居民聚在一起闲聊的时候,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居民们注意垃圾分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小了说,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的分类投放,可以从垃圾回收处理公司的App里获得环保金。从大了说,对改善小区改善也有很大作用,所以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进来。”杨建昌一边说,一遍拿出自己的手机展示,“你看,我已经参加过快200次的分类投放,减少的碳排放量超过了1000公斤。”

刘艳梅:儿子也成了学校里垃圾分类“小达人”

记者走进西山区融城优郡小区注意到,云南达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刘艳梅正在对小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常识宣讲。

2018年11月,刘艳梅参加了一次垃圾分类活动,让她没想到的是,正是这次活动,让她成为了一名垃圾分类宣讲员,活跃在各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里。

“刚开始都是凭着自己的热情在做这件事,根本谈不上专业。宣讲内容不成体系,居民接受度也不高。”刘艳梅说,她在实践中逐渐意识到,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全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对宣讲对象的背景、心理、个性、行为有深入的了解。每次宣讲,她都认真研究宣讲对象,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年龄层、知识结构等差别,找出最适宜的方式,制作科学合理的课件,创新讲授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居民对垃圾分类从最初的不理解、厌烦,但在刘艳梅一次又一次耐心宣讲中逐渐发生了转变。渐渐地,说风凉话的人少了,主动问刘艳梅垃圾该如何分类的人多了起来。最让刘艳梅欣慰的是,上小学的儿子也受到了自己的影响。“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有时候入户宣传经常要带着孩子一起去。宣讲的时候,他也听进去了。”刘艳梅说,儿子现在也成了学校里的垃圾分类小达人,“要不是儿子纠正我,我都不知道用过的纸张是属于其他垃圾,我一直以为是可回收物。”

据介绍,截至去年12月份,云南达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已在西山区5个街道9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全部投入“四分类”智能投放设施,其中金碧街道融城优郡小区已完成垃圾分类“撤桶并点”工作,实现垃圾分类设备全覆盖。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小区、示范小区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投放准确率均达到98%以上。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孙琴霞 摄影报道

责编 吕世成

校对 易科彦

编审 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