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2月初,就有博主在社交媒体上爆料,广东湛江市一家新开的李宁专卖店,已在售卖标有“LI-NING”标识的咖啡。而后在北京、广东和厦门等地部分李宁门店,陆续出现李宁咖啡的身影。随着“宁咖啡NING COFFEE”商标注册信息曝光,再加上公司正面认可回应,李宁跨界卖咖啡算是实锤了。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经营服饰的,怎么就卖起了咖啡?跟中国邮政等前辈一样,李宁也是为了赚钱,但它又不只是为了赚钱。
相关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达到了3817亿元,消费者突破3亿人次。咖啡市场不仅体量大,最关键还有无限的增长空间。我国每年人均咖啡消耗量仅为9杯,别说跟欧美国家相提并论,这个数字还不及隔壁印尼。相关调研机构预估,中国咖啡市场预计将保持27.2%的增长率,远高于全球2%的平均增速。中国咖啡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突破1万亿元。
李宁2021年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7137家门店,分布在各种级别的商业区。李宁若是全面铺开售卖咖啡,将瞬间赶超有6000余家门店的瑞幸(星巴克中国只有5000余家门店),成为中国体量最大的咖啡品牌。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李宁能做好咖啡生意,但它依托自身的门店资源优势,至少能迅速建立广阔的销售渠道,为日后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李宁也想通过咖啡引流,提升线下门店的经营状况。疫情仍在全国肆虐,防疫形势十分严峻,线下客流还未恢复正常。而咖啡已逐渐成为中国用户的消费饮品首选之一,再加上跨界造物噱头,李宁咖啡一定程度上能提升门店线下客流。与此同时,疫情、战争等给未来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李宁多元化布局业务,可以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
但正如毒sir前面所说,李宁跨界卖咖啡,不单是为了赚钱。咖啡和鞋服业态不同,消费者目的性重合度不高,未必能有效提升门店经营状况。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买了一杯咖啡,边喝边看衣服鞋包,想要试穿某件短袖,还得先放下咖啡。你嫌弃过程麻烦,于是放弃试穿离开门店。另一方面,咖啡会占用门店的体验空间,这恐怕对服饰经营造车负面影响。
那么问题又来了,李宁跨界做咖啡,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一场噱头十足的营销活动?
得益于升级“八代形象店铺”,以及直播电商的带动,李宁2021年业绩翻番:实现营收225.72亿元,同比大涨56%。净利润40.1亿元,同比大增136%。但亮眼成绩之下,李宁品牌发展受阻。自亮相纽约时装周后,李宁踩着国潮之风成功出圈,还顺势推出了高端品牌“中国李宁”,去年也打造了全新独立高级运动时尚品牌LI-NING 1990。
李宁的国潮产品,得到诸多消费者认可,特别是悟道等系列限量产品,已是二级市场的稀缺爆品之一。李宁近几年还与可口可乐、红旗等品牌联名,打造跨界产品强化国潮属性。李宁在高端营销上也煞费苦心,不仅签下当红艺人肖战,成为运动潮流产品全球代言人,还与各大时尚潮流媒体合作,借助艺人街拍、潮流活动和KOL推广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品牌高端调性。
趁着国潮之风启用新品牌,再加上一系列联名跨界营销活动,李宁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年轻化,但随着而来的便是“高价格”争议。“以前没钱买李宁,现在没钱买李宁”,成为不少消费者拒绝李宁的口头禅。目前中国李宁官方网店上,稍微带有如“中国李宁”等设计的T恤,售价则要到500元以上。浦银国际数据显示,“中国李宁”平均吊牌价为700元-800元。
被吐槽价格高,说到底,还是李宁品牌影响力不足。李宁虽然踩着国潮之风推出“中国李宁”,诸多产品也得到了消费者认可,但本质上并没有改变李宁品牌的形象。“中国李宁”打开了Z世代的增量市场,对李宁的基本市场影响不大。不妨问一问身边朋友,“中国李宁”和“李宁”有什么区别,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一家。
李宁品牌始终没有真正完成高端转型,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消费者会吐槽“价格高”。但最关键的是,国潮之风正在褪去,运动产品要回归到功能性上,李宁很难再靠潮流实现突破。本质上是面向年轻人的运动品牌,过去靠着国潮黏住了一批年轻消费者,如今风口过去,再加上高端化尚未成型,一旦失去了年轻人的粘性和消费,品牌就只能走向市场边缘。
李宁需要与年轻人加强沟通,咖啡或是最好的利器。
咖啡是年轻人的饮品首选之一,且属于高频次、成瘾性的消费品,品牌粘性度远高于服饰。李宁若是成功经营好咖啡,不仅能扩大自己的粉丝圈层,还能将自己的产品服务链无限外延,从而提升年轻消费者对李宁的认可度。就如同苹果公司,依托优秀的核心产品,推动生态产品发展。买了Iphone的用户,若是要配一个耳机,大概率会选择Airpods。李宁反其道而行之,用咖啡黏住消费者,从而推动品牌向上。
毒sir不敢说李宁这招一定能成功,但就当前发展形势而言,跨界卖咖啡不失为一个妙招。李宁能否争夺年轻人的眼球和钱包呢?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