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一个“不反驳”的习惯,你跟他人的冲突能减少百分之九十

文:萱小蕾、图:网络

关注我、给你我的人生经验和观点

开车出去玩,到一个路口,右侧出来一辆车,我已经到他跟前了,他又停下了,我就往左打了方向,再超过那个车往前开去。

坐后座的老公开始说我,意思是“让速不让道”,说我不该往左让,不该往左打方向盘占到另一条道,还说我以前也老是这样。

他说的话没有错,但这一回我不想接受,因为我觉得这次情况不同,右侧的车已经出来了,又在停下让我了,我只能往左侧打了才能过去。

同时我看了后面并没有车过来,前面左侧没车,才往左绕过去的。

他又说我喜欢占道的事,我反驳说:“我占道的情况不多,有也是看前后左右没有车才占的,占的原因不是我喜欢占,是怕掉到右边沟里,或是右边地面有坑之类的,或是怕预估距离不行,擦到右边车身。”

看我都不接受,他来一句“你这样早晚出问题。”

一句话给我惹火了,怪他不会说话不要说。

这样的场景,肯定很多人见过经历过,对于有男人的女司机、大概更常见。

不过我家这种时候也不算太多,但是偶尔也会来一次。每一次两人都会不欢而散,各有各的理由。

有时弄得他坐在车里时、我开车就自然有压力,会不由自主去想:我这样开他又会觉得如何如何,弄得人心里有负担。

反而是自己开车出去,或车上有不会开车的人时,很轻松,也觉得自己能驾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我经常不接受他说教的原因,因为我总觉得他未必真的观到了全貌,毕竟路上的情况我是第一视角,更应该知道怎么走,得按我的习惯来更保险,而不是按他的指令来。

按他的指令,自己就不会思考,反应就会慢半拍。

这便是我不喜欢他总是指点我开车的原因的。

但是换个角度看,我知道他说的道理是对的,但情况每次会不同,可能有时我的确是犯了错误,不过我觉得应该变通,在没有车的情况下,那个道理和理论是不是就可以不那么严格?

这样想大概也是不对的,不过每次他说的时候,我都会想要反驳,一反驳,两个人就得多争几句,结果自然是都不高兴。

抛开这事的对错,或许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不开车的人不应该叨叨正在开车的人”,这个也是对的。

按这个思路,我又占理了。

不过回到客观角度上来看,叙述这件事情的人是我,也许真是我自己强词夺理了,是我的判断和操作不确。

要是这样,我得反省,并且接受建议及改正。

当时的我能意识到这个,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争执。

可惜的是,人们遇到被人指点、建议,教育、教训等情况时,畅快接受的并不多,多半都要反驳,要找理由,借口,原因,或者讲另一套道理给赢回来。

如果对方说的是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那可能还会耐着性子听一听,当是学习。可对方说的是自己也知道的道理,那就很难接受了。

这就是人们习惯性反驳他人的原因,其实很多道理即使我们知道,也未必真的都做到了,抑或是我们即使真记着这个道理要时刻用上,在随机反应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没用上或突地忘记了。

就比如我绕过那辆车时,可能就是想着不要碰到它的头,但是却有点忽略左边是不是会有危险,即使我真的是看了左侧的情况,正确的方式也应该是看到那辆车头伸出来后、继续保持原来的位置不动,等它过去,或多观察确认一下左侧再绕过去。

那个等和观察的时间,会让我老公觉得我是深思熟虑确定没有危险才绕道过去的。没有这个动作,没有停顿地左打方向往前绕,即使没有危险,即使我真的确认了,他也会觉得我是侥幸没危险,认为我是忘记了“不让道”这个条款。

当然,这里的重点是说反驳,如果我想清楚以上这些问题的产生,我便不会跟他争执我的行为是什么原因了。

我应该在他说第一句话时,就回答说:“你说得对”,要是觉得不高兴,还可以回一句“哦”。后面他再说什么,都可以用接受的态度去面对。

任何时候,我们只要克服了反驳欲,也就争执不起来了。

生活中很多冲突矛盾、很多争吵打闹,都是因为不肯认输,或者说是不愿听别人说的,只认自己的理,自负或自我或自大,或是的确是自己有理,所以据理力争,然后彼此脸红脖子粗,气得不行,甚至大打出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很多事都没必要如此,夫妻,恋人,同事,朋友,家人,就更没必要事事反驳对方了,温柔地听,温柔地回应,至于谁对谁错并不是很重要。

如果觉得对方说的有理,听从也没有坏处,说的不对,不反驳也不完全照作就好,没必要非得嘴上说就个赢,哪怕是被误会,哪怕是自己真有理,也没必要事事反驳,处处争个谁对谁错。

做到了这一点,生活中的冲突真的要减少百分之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