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潍城区不断加强党建引领创新提升基层治理工作水平,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关键,完善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体制,以健全党建联建机制为重点,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平台,着力破解制约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突出问题,夯实基层基础,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稳定,推动城市发展。

“家门口”党群服务站

基层治理让群众说了算

“每家都有一两辆车,再加上外来的车,现在小区车位根本不够,我建议加收管理费控制小区汽车停放量……”“现在买车、养车压力已经不小,再加收停车费用大家负担就更重了……”“我觉得还是再规划一些流动车位……”

在潍城区南关街道西南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记者见证了一场热烈的联席议事会。会议由小区党支部牵头,业委会、物业企业、街巷商户、党员和群众代表等参会,会议主题是解决小区停车难。

4月28日,潍城区创新提升基层治理工作动员大会召开,通过三级视频会议系统收听收看完会议后,西南关社区书记任光海干劲满满,因为他发现自己正在干的与区里的要求“不谋而合”,社区基层治理商量着办,好评差评群众说了算。

经过一番商讨,大家最终决定由社区筹资新设蓝牙停车和车辆识别系统,3名从事规划工作的业主义务重新规划设计,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在小区里又“挤”出了160余个车位。这样的联席议事会,在潍城区100多个党群服务站每周定期召开,使居民的角色从“边上站、边上看”变为“一起议、一起管”。

建立健全“家门口”党群服务体系是近年来潍城区抓党建、强治理的创新举措。据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宫世伟介绍,潍城区是潍坊市中心城区,一方面老旧小区多,老年人多,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另一方面,一批新建小区交付后管理缺位,业主满意度不高,121处住宅小区“家门口”党群服务站的建立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了群众“事有地说、难有人帮、怨有人解”。

“物业管理难题多,基层党组织不能不作为。”潍城区南关街道仓南街社区党委书记张霞说:“通过利用小区公共服务房、物业办公房、弃管闲置房等资源,建立起实体化的‘家门口’党群服务站,基层党组织可以协调好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居民之间的关系,改善群众服务,推动解决‘关键小事’。”

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在潍城区,居民使用手机上的物业服务评价平台,可对基层党组织、物业公司等的群众服务打出“好差评”。潍城区西关街道月河社区党委书记陈天虎说:“我们社区内有的老小区基础设施不完善,雨季积水、垃圾清理等问题经常让居民有怨气。有了‘好差评’后,群众的急事烦事都可以在线提,问题可得到答复或解决,群众还能对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进行评价,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党群关系更融洽了。”

建强“三支队伍”

让基层治理工作落地生根

基层治理需要党的组织来“领着干”。潍城区委成立基层治理工委,由组织、政法、编制、民政、财政、住建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横向健全议事协调机制,纵向强化区、街道、村居、网格四级联动,建立起了统一领导、简约高效、执行有力的基层治理工作体系。

“我们提出了围绕织密一张网络‘分头干’、完善一套机制‘抢着干’、制定一项规划‘盯着干’、擦亮一个品牌‘比着干’等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十个一”措施,在基层治理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让人民城市的人民性落到民心深处。”潍城区委组织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魏学全说。

为此,潍城区突出加强基层治理“三支队伍”建设,持续夯实基层治理工作的基础底盘,构建起基层治理的“四梁八柱”。

找准基层治理痛点,打造高素质“专职社工”队伍。

“为民办实事,没有人不行,我们积极吸引专业社工师补充到社区工作中来,充实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力量。”潍城区民政局副局长李建富说,潍城区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工作重心和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汇聚,以基层社区队伍建设为切入口,引入高素质社区专职工作者,连续3年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吸引学历高、素质高、年轻化、专业化的队伍,补充到社区工作中来,扎根基层,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打造了一支为民办实事的基层治理骨干队伍。

“我们将社工理论和社区工作的实际相结合,更好的服务社区的每一位居民。”潍城区城关街道曹家巷社区“90后”助理社工师王婷说。作为中心城区的老小区,曹家巷社区居委会成员年龄结构偏大、专业知识匮乏,一度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从2020年起,潍城区统一面向社区公开考选社区专职工作者,为社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王婷一报到就进入工作状态,负责跟进改造工程中强电入厦项目,为了让每户居民能够解决飞线充电隐患,她在家家户户之间来回奔波,白天与施工人员进行入厦改造,晚上加班打电话通知居民第二天进行接电。77岁的韩大姨身体不是很好,儿女常年不在身边,轮到韩大姨时,王婷忙前忙后,全程为韩大姨家通好电线,看着满头大汗的王婷,大姨感叹:你为我们居民的事太上心了!

组织志愿者开展普通话培训、开展限时免费停车引导、做好日常疫苗接种服务工作、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卫生清理……现在的曹家巷社区,像王婷一样的专业社工师有4人,他们挑起了社区涉及居民急难愁盼的工作,更好的把基层社会治理的举措落到社区的大小角落。

“在2020年招考40人、2021年招考50人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加大招考力度。”李建富介绍说。

截至目前,潍城区已经组建起一支600多人组成的专业化社会工作者队伍,他们穿梭在城市的各个社区,成为打通服务群众“末梢神经”最后一公里的星星之火。

提升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创新,打造社区“红色管家”队伍。

4月11日,潍城区召开“枝叶关情——潍美家园”物业服务创新发展新闻发布会召开,总结推介在物业管理和基层治理方面的经验和成效。

在物业服务中引入“红色管家”,潍城区通过成立物业行业党委、物业企业和业主委员会党支部,将党的领导延伸到物业企业和群众自治组织,打造以党建为统领,社区服务中心、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方协同、全方位监督的运行模式,实现社区治理水平和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

城关街道长胜社区积极探索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新模式,创新“小板凳,议民生”,成立“小板凳议事会”,把小区议事场所从室内转到室外、搬到现场,通过社区、物业、业主同坐“小板凳”共商社区事,拓宽群众意见收集渠道,源头化解共性问题,用心解决个性问题。

南关街道仓南街社区立足红色物业解民忧,打造“宜居物业”品牌,辖区东方家园小区党支部创新“五事工作法”:进家门说事、坐下来议事、实打实办事、敞开门明事、请群众评事,被评为全省社区社会工作典型案例。

北关街道后姚社区实现党建引领,“小物业”变身“大管家”。作为“城中村”改造社区,后姚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红色物业”,从管好小区“小物业”入手,当好服务居民“大管家”,以靓丽颜值、真情服务,打造环境优美、关系融洽的温馨家园。

让基层治理工作有抓手,打造基层治理“网格员”队伍。

参加工作4年,每天2万多步,覆盖9座居民楼,服务居民900余人。

刘璐璐是潍城区北关街道友爱南社区第二网格网格员,2017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有四个多年头。

“我所负责的友爱南社区第二网格,覆盖9座居民楼、单位,居民900余人,为进一步掌握了解网格内居民的相关情况,通过走访入户、电话调查等方式摸清网格内的人口基本信息。”

日前,记者见到了潍城区北关街道友爱南社区网格员刘璐璐,社区里有多少住户、多少空巢老人,辖区有多少家商铺、分布在哪个具体位置,如今她都了然于胸。

“要有耐心,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做。”这是刘璐璐常常用来激励自己的一句话,调解矛盾不被信任时,她坚持耐心地沟通与交流。在服务居民的同时,她用心用情,把自己网格内的居民当做自己的亲人,为他们排除生活中的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要想把基层治理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有一支能适应新时期基层治理要求、有为民服务意识的基层队伍。

作为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具体执行者,网格员的工作虽然平凡琐碎,却事关千家万户,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潍城区的刘璐璐们始终坚守在一线,记录民情、调解纠纷、入户走访、关注重点人员……

这就是潍城区网格员工作的日常。

“服务居民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会继续坚持下去。”刘璐璐笑着说。

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打造群众满意基层治理工程

潍城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抓好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推动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和重大民生工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先后投入5.3亿元,累计对3.34万户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提升,其中仅2021年改造数量就达2.3万户,改造户数占潍坊市总量的38%、全省总量的3.56%,列潍坊市第1位、全省第2位。

2022年,潍城区计划对南关街道、西关街道、北关街道涉及的91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升,改造总建筑面积130多万平方米,1.8万户居民将享受到这项福利。

“改造内容为水、电、暖、气、路、弱电改造、雨污分流改造、楼梯公共部位修缮、停车设施改造、配建社区服务设施等,并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全市城市更新工作思路的重要内容。”潍城区潍城区住建局副局长胡思峰说,老旧小区改造和基层治理工作是相辅相成的,老旧小区改造是基层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改造好的小区是提升基层治理的基础。

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潍城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造后的小区不仅要“好看”,更要“好住”,不仅要“面子”,更要重“里子”,并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全市的“城市更新”工程。

充分尊重居民意愿,采取“两轮”征求意见法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改什么、怎么改,由群众说了算,以需定改,结合小区实际,制定“一小区一方案”,做到既整体推进,又照顾个性需求。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居民才是真正的甲方,满意不满意,群众说的才算数!”潍城区住建局旧改办主任丁志胜介绍说。

坚持“共同缔造、共治共享”理念,采取政府引导、多元化投入模式,引入社会资本,以老旧小区改造“4+N”试点为契机,深入探索多元融资机制,吸引专营单位、企业、沿街商铺、居民等多方面社会化投资,带动企业、商户发展,全方位提升片区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

重点抓质量,树立精品意识,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建立参建单位评价制度,加强施工过程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工地扬尘防控、文明施工等措施,并邀请业主代表全过程现场监督,在保进度的同时,严格把好质量关、安全关,真正“改一个、成一个”,确保工程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坚持“重改更重管”,推进老旧小区软硬件同步提升,项目改造完成后全部落实物业管理,让改造成果有效延续,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老旧小区的安全无保障、环境脏乱差、公共服务不健全等顽疾,不断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突出地域特色融合,按照功能完善和历史传承相结合的原则,在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环境品质的同时,将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历史传承等文化和商业元素相结合,按照区域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彰显地域文化,及时总结和挖掘前期建设中的创新做法,建成具有潍城特色试点和可推广复制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