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旨在切断传播链并快速扑灭疫情,自2021年8月以来一直被用来应对传染性更强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如德尔塔和奥密克戎)。不过,中国当前正在评估动态清零政策的可持续性以及潜在的缓解措施。
2022年5月10日,Nature Medicine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教授团队题为Modeling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Omicron in China的一项建模研究成果,研究显示,如果中国取消当前的动态清零政策,可能会引发大量奥密克戎感染,造成约155万人死亡,对重症监护(ICU)的需求量也将升至现有床位15.6倍。
截至2022年4月18日,中国91.4%的3岁以上人口完成了新冠疫苗全程接种,53.7%的3岁以上人口打完了加强针。然而,这一免疫水平可能不足以防止疫情暴发。2022年3月1日至4月22日,中国近乎所有省份共报告逾50万例奥密克戎感染病例,其中93%来自上海。为了探索从大流行遏制阶段过渡到常态阶段的可能性,同时将疾病负担控制在最小(疾病负担包括需住院和重症监护的患者人数以及死亡人数),余宏杰和同事开发了一个模拟新冠病毒传播的数学模型,并根据2022年上海奥密克戎疫情发展的初期阶段进行校正,从而对取消动态清零政策后的新冠疾病负担进行了预测。
作者假设的基线情境为人群接种了加强针,但不采取更严格的非药物干预(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NPI)如大规模核酸检测和出行限制,也不使用抗新冠病毒药物的情况。在这一基线情境下,2022年3月出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及至2022年9月的6个月里,可能会造成510万人住院、270万人进入ICU、155万人死亡。60岁及以上未接种疫苗人群可能会因为这一疫苗覆盖缺口,占到全部死亡病例的74.7%。
论文作者还分析了三种缓解COVID-19疾病负担的策略:第一种是继续推广疫苗接种,包括加强针和增加60岁及以上未接种疫苗人群的疫苗接种;第二种是使用抗新冠病毒药物;第三种是采取更严格的NPI。在这三种策略中,没有哪种能单独将死亡率降至流感季水平,或是防止对重症监护产生过度需求。但作者也发现,如果结合不同策略——包括加强老年人和易感人群的疫苗接种,提高抗病毒药物的使用,以及非药物干预——就有望降低死亡率,防止医疗资源出现挤兑。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2-018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