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pixabay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在五一长假的第一天发布了。据悉,这是一个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由科学家主导、腾讯公司出资支持的项目,10年投入100亿元人民币聚焦“从0到1”的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强调公益属性……如果这些初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不变形、不走样,对于中国的基础研究来说,无疑是件大好事。

就发展规律而言,科学不同于技术;而在科学中,基础科学又不同于应用科学。只有对基础科学的发展规律有了足够清楚的认识,中国的基础科学才能真正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我们必须懂得,科学具有非功利属性。在数千年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尽管人类始终在孜孜以求地探秘科学,对自然界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但我们很难找到科学发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例证。一部分科学变成了生产力,那是十九世纪以后的事,迄今只有两百多年。

科学,其实就是分科而学的意思。有些科学是生产力;有些现在不是,将来有可能是;还有一些永远都不是!然而,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科学,探索的是自然规律。人们每掌握一条规律,都是一次自然认知的升华,从而在更高的精神境界中生产和生活,直至创造出新的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pixabay

就基础科学而言,我们尤其不能片面、机械、僵化地理解和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牛顿试图用微积分来描述他所发现的力学规律的时候,麦克斯韦基于法拉第的实验成果探索电磁学的数学表达的时候,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时候,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而提出量子化假设的时候……我敢说,他们中任何一位都没有想到自己的思考和研究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

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会理解“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谢晓亮院士这句话的重要性:“本项目将通过‘选人不选题’的方式,长久、稳定支持富有潜力的科学家,给予他们充分自由,将有助于他们潜心探索,收获原始创新的硕果。”

必须点个赞!“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将严格遵循“科学家主导”的原则,并设立科学委员会作为核心机构。在老刘看来,这是决定本项目成败的一条生命线。尊重科学规律和科学家,这是基础科学研究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科学研究的主体是科学家,客体是物质世界。忽视科学家主体地位的科学研究取得任何一种成功,都是让人无法想象的。

来源:pixabay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最强大也最持久的动力。人类渴望了解这个世界,迫切地想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所有的文化,包括宗教在内,都是在尝试回答这些问题时给出的不同答案。而科学的使命就是要不断地揭示宇宙的本质和真相,也只有科学研究才能找到唯一正确的答案。

对于科学,今天的人们应该超越那种功利化的肤浅理解。事实上,促进生产力只是科学发展的一种派生效应。基础科学引发颠覆性创新,进而推动生产力发展,往往都是“无心插柳柳成行”。如果我们只是从生产力的视角来审视科学,那是对科学的矮化。那么,科学的功能和作用到底是什么?答案是,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

科学是技术的源泉。而在科学中,基础科学又是应用科学的源泉。一般而言,科学发现比技术创新难得多,而技术创新又比跟踪模仿难得多。我们经常说,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准确地说,那是技术上的成就,而真正的科学成就,特别是基础科学成就,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基础科学研究因为其规模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过去通常都由政府承担。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社会资本不断壮大,今天我们开展基础研究,已经使政府“不唱独角戏”成为可能。社会各方面力量协调合作开展基础研究,包括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进行投入,成为政府投入的有益补充,这是中国社会进步的表征。

早在四年前,腾讯就联手杨振宁等14位中国科学家,发起公益奖项“科学探索奖”,迄今已资助150位优秀青年科学家。在这方面,腾讯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是值得称道的。令人期待的是,“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和“科学探索奖”评选出来的科学家,都是其领域中极具潜力的学者,他们所从事的基础研究工作一旦取得重大突破,将拓展整个人类的知识边界,造福全球。

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处于重大突破的前夜,而基础科学必将成为这些重大突破的源头。在全球经济科技格局剧烈调整的新形势下,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不断强化基础科学研究,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竞争也更趋激烈。从长期看,任何一个大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有赖于基础科学的繁荣。尽管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对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原创性贡献较少,其后果就是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常常受制于人。

我们的目标是到2050年,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现代化强国要有技术,更要有科学,特别是基础科学。真正的现代化强国必须拥有一大批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伟大科学发现,以及众多能够领导世界潮流的科学大师。

10年投入100亿元,平均每年10亿元。这笔钱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或称得上“巨资”。而较之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的规模,却算不上太大数目。2021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已经接近1700亿元。这件事更大的意义在于“另辟蹊径”的探索。“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带来一股清流,腾讯此举让人们对中国基础科学发展更加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