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观察最近几年,美国在处理中美关系时的言行,很容易就能发现一个特点:他们在重复制造矛盾,然后又主动“灭火”的过程。

俄乌战争初期,美国政客和媒体配合,称中国准备或者即将给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一时间搞得风声鹤唳,结果过了没几天,国务卿布林肯和五角大楼又公开说,现在没有找到任何关于中国“军援”俄罗斯的证据,也没有看到相关迹象。

前不久,美国政客和军方炒作台海问题,增加对台军售,派议员窜访台湾地区,甚至一度传出美国政坛“三号人物”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要前往台湾地区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没过多久,佩洛西“战略阳性”,窜访行程不了了之。最近,更是传出拜登政府取消了上台后第一笔对台军售的消息。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5月6号,五角大楼发言人约翰·柯比,就再次提及美国依然遵守“一个中国原则”,还说五角大楼认为,中国只是在提升自己“武统”的能力,并没有迹象表明眼下就有“武统”的意向。

很显然,这也是为前两天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说当前世界局势趋于动荡,大国之间发生军事冲突的概率大增一事,主动灭火。

以上种种事实,让人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美国人到底怎么想的?为何制造矛盾的是他们,最后主动出来灭火的,还是他们呢?

其实,这背后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眼下的国际格局来看,俄乌战争正在进行,美国一方面担心中国或明或暗地支持俄罗斯,一方面又不想在这个时候彻底跟中国交恶,逼迫中国去支持俄罗斯。

这种矛盾的心态,促使美国对中国,总有种“不放心”。要是两个国家外交关系是正常的,那么有顾虑的时候直接交流一下,消除就好了。可现在中美关系,由于美国执意打压中国,正处于一个十几年来的低谷期。

双方之间的不信任感增强,交流的频率降低,效果大打折扣。尤其是拜登政府上台后,美国说一套做一套,促使双方之间就算达成共识了,最后也不一定能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特殊的氛围,促使美国不断炒作“中国威胁论”,最后发现自己是杞人忧天之后,又主动“灭火”。

说白了,这就是美国对中国政策不了解,不确定,不信任的背景下,一种频繁试探的手段。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疑邻盗斧”。

其次,从美国的对华长期战略上来看,现在的美国想要打压遏制中国,但却又不能跟中国彻底翻脸。

因此只能不断找新的理由,一次次地发起对中国的舆论攻击,等到这种攻击可能会引发双边关系进一步恶化,以至于发生军事冲突或者其它恶性结果的时候,美国又连忙灭火,然后再重新寻找机会甚至创造机会,发起下一轮舆论攻击。

用兵法的概念来说,这就是典型的“疲敌之策”。美国就是要维持一个双方之间关系紧张,但又不至于太紧张的状态。

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回应国内的舆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努力营造一种中美对峙的国际氛围,让美国的那些盟友小弟,时刻绷紧阵营对抗的弦,免得被中国“拉拢”。

最后,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美国这种自己煽风点火,自己灭火的行为,当然也跟中国实力不断增强有关。

说得直白一点,如果今天的中国没有眼下这个实力,那么任何一次美国主动挑起的危机,都有可能像乌克兰危机一样,演变成俄乌战争。

大国博弈,就像是一个“不眨眼”的游戏,双方都紧盯着对方,任何一个示弱或者说被别人看到的破绽,都有可能变成真正的攻击。

美国借助一次次煽风点火,不断地试探中国,其实就是在寻找中国的破绽,摸清中国的实力,并借此评估双方的战略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台湾问题为例,如果当初佩洛西宣布将窜访台湾地区时,大陆的表态稍微内敛一点,没有派舰队在相关海域演习,表达自己守护核心利益的战略决心,那么最终佩洛西是不是会“战略阳性”,就不太好说了。

再比如美国媒体炒作中国“军援”俄罗斯,如果我们没有坚持独立自主的政策,让美国看到机会,那就有可能会逼我们做出一个类似的承诺,并且“选边站队”。

综上所述,美国这种一边炒作矛盾分歧,一边又主动灭火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其外交战略的一种手段,也是在玩“钢丝绳游戏”,以前他们是这么做的,以后肯定也还会这么做,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应对任何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