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6年,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全国各地的工作模范和先进代表都汇集在此,共襄国家盛会。

站立在颁奖台上的周恩来总理正在积极地准备开会事宜,就在这时,他发现全国粮食系统的劳动模范李开文很是眼熟,为了确认身份他还特意将此事告诉了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和周总理

得知消息的毛主席很是高兴,他直接就认出了李开文的真实身份,并直接将他手掌握住了手中,亲切地说道:“我们的老班长终于回来了!真是了不起啊,回到家乡后,我们又多了个劳动模范。”思念战友的毛主席还专门在会后将李开文请到家中吃饭。

就在聊天的过程中,毛主席突然发现李开文的衣服很是单薄,主席痛心疾首地问道:“老班长!您咋穿得这么少?”

李开文

李开文将如何回答?毛主席又为什么叫李开文是“老班长”?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李开文这些年又为何如此窘迫?毛主席又将如何厚待自己的老班长?让我们慢慢讲起。

参加革命,泪别亲友

1898年6月26日,李开文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槐树湾乡响山寺村中,他的父母也都是普通的穷苦农民,只能依靠着家中的几亩田产勉强度日,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

随着大革命的思潮席卷到全国,金寨县当中也掀起了一股红色的风潮,经历过压迫的李开文很是欣喜,立马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并积极地投入其中,成为了一名赤卫队成员。

1932年,已经35岁的李开文走出了深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与亲人,正式地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并加入到了红25军73师219团。

负责分配工作的干事得知李开文的基本情况后找到了他,询问道:“老哥,您这年纪可都比我大了,去前线很是危险,您来参军有想做的工作吗?”

李开文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张口说道:“我这常年在田地里奔波,就练出了一双能走快路的‘铁脚’,您可别因为我年龄大、文化低而嫌弃我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队伍中的“担架队”

干事哈哈大笑:“我们革命队伍从来不会嫌弃任何人的,您去担架队当班长如何?可满意?”

就这样,李开文在刚刚加入红军的时候就被分配到红25军73师219团做一名担架兵,并因憨厚朴实、勤劳努力成为了担架队的班长。

可还没有等李开文开心一会儿,一场灾难便即将降落在他的头上。

有一天傍晚,刚刚吃完晚饭的李开文正在和其他队员们休息身躯,等待明天的战斗任务。可就在这时,远处的红军战士突然吼道:

“国民党的蒋介石要发动‘大围剿’了,咱们部队要马上撤离,现在就要走!”

原来,李开文的红军队伍在进入到大别山运动时,很快就成了蒋介石的“眼中钉”,为了剿灭这支红军,老蒋居然亲自坐镇汉口,誓要将这支革命红军消灭在摇篮当中。

红军战士

得知撤退的李开文当场就坐了起来,他迅速地指挥起班内战士收拾行李,绝对不能将革命设备留给这些“白匪”。

就在大部队撤离的途中正好经过李开文的家中,看到房屋的李开文却一转头撇过了身子,不肯看自己的家最后一面。

究其原因,是因为李开文的妻子刚刚为他生下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他害怕自己这一停了、看一眼,就舍不得走了……

可怕什么来什么,就在李开文行军的途中,他的大儿子李锦旭突然听到了外面声响,刚刚出生的孩子对外界有着天然的好奇心,于是他迈着自己的“小短腿”一蹦一跳地走出了家门,想要和大人一起看热闹。

“爸爸,爸爸……抱!”眼尖的李锦旭一眼就看见了自己的父亲,他迈着自己的腿飞奔而来,可李开文却没有停下脚步继续行走。

幼小的李锦旭怎么可能追上大人,不会跑步的他很快就摔在了地上,当场就哭出声来。听到声音的李开文缓缓地流出了泪水,但他的脚步却依然不停。

一旁的战友拍了拍李开文的肩膀,小声地说道:“开文,你要不就回去看一眼吧,咱们这一趟出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咱们要给孩子留下个念想。”

李开文(老年)给孩子讲故事

李开文没有回答而是继续行走,可他的双眼却早已朦胧,随后边走边说:“革命不能回头!我也不能回头!”

但当时突围的难度比众人预想的困难得多,身为担架班长的他却从未摸过步枪,只因当时的红军部队装备简陋,他只能在战士冲锋时跟在后面,当有人倒下后第一时间冲上前去,挽救他们的生命。

为了尽快突围,部队便让战士们将一些笨重的武器损坏,将他们全部遗弃在路旁轻装上阵,但李开文却没有这番“优待”,他们的担架上是一个个重伤流血的战士,这些人不能抛弃,李开文只能负重前行,甚至累到大口吐血。

连日的负重前行早已把每个战士的脚上磨出了血泡,更为难受的是,国民党士兵对他们紧追不舍,部队经常需要在夜间撤离。

此时有一个李开文的老乡走到了他的面前,苦苦哀求道:“班长!我实在是受不了,我求求你了,让我回去吧,我想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围剿”战争中的红军战士

李开文知道他是太压抑了,于是劝说道:“你想回哪里?回山里?你就不怕家里的人戳你脊梁骨吗?”随后他用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苦口婆心地说:

“咱们参加了革命就不能回头,现在的大别山早就是敌人的地盘了,你现在回去不是送死吗?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跟着队伍走出一条活路,随后将家乡一同解放!”

此时的老乡也缓过神来,沉默许久的他点了点头,再次拿起担架继续上路。

随军撤离,遇见伟人

就在部队转移时,他们已经行走了三千多里地,此时的他们已经突破了敌人的封锁即将安全撤离。

得知消息的李开文如释重负地将担架放到了地上,用自己破烂的衣衫擦了擦脸上的汗珠,如释重负地休息了起来,等候下一步的命令。就在这时,天空中突然传来了“轰隆——轰隆”的巨响,李开文随后感觉到一股气体袭来,把他弄得不省人事。

原来是国民党的得知红军逃离后还不甘心,他们派来了侦察机前来巡逻,国民党士兵投下了十枚炸弹扎入地下,并掀起了黄土碎石。

国民党飞机

而天空中的轰鸣之声并没有引起李开文的注意,一枚炸弹就在他身旁几米处爆炸,铺天盖地的黄土紧随而至,直接将李开文埋在了地下。

“快来救人啊!”几个幸存的小战士高声呼喊道,并很快组织起了救援队,这才将李开文从地下挖了出来,但他们看着浑身惨白的李开文还以为他牺牲了,便打算将他安葬在此。

但李开文的老乡却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班长就这样牺牲,于是他把自己耳朵放到了李开文的鼻子前,静静地聆听生命的迹象。

“没有死,班长还没有死!他还有呼吸!”老乡突然听到了李开文还有微薄的呼吸声,只见他拼命地摇晃着李开文的脑袋,边摇边说:“开文!开文!你可不能就这么牺牲了啊!你家里还有孩子等着你呢?咱得回家!”

就在老乡的帮助下,昏迷不醒的李开文硬是睁开了双眼,随后被人送到了医院休养了一年时间。

这一次的受伤很是严重,李开文的耳朵也因此难以听到声音,身体机能也严重下降,再也不能登上战场,拿起枪支。

李开文老人

李开文出院后第一时间就找到了自己的团长,用力挺直自己的病躯,大声吼道:“团长!我想当兵,我想当一个真正的兵!您就给我一杆枪上战场吧。”

在战场之上,如何的风吹草动都会关系到自己的生命,参加红军的李开文一定明白其中的道理,严重受伤的他却选择在此刻前往一线,必然有了牺牲的打算。

团长不忍心李开文早早离去,他用手紧紧地握住了李开文的手说道:“你早就是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了,你这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好好休息吧。”

随后在团长的安排下,李开文到了炊事班负责伙食,但让团长没想到的是,李开文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体问题自暴自弃,反而因为烧菜好吃,被众多战士们亲切地称为“老班长”。

种种的危机却让李开文更加强大乐观,而他人生也即将迎来转机。

红军长征(画)

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之后,红军主力部队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前往陕北,长征的序幕就此拉开。1934年10月红军部队进入草地,战士们只能吃着草根、树皮、皮带、野菜,勉强裹腹。

而当时的李开文除了要四处寻找食物之外,还要保护“火种”。

在一望无际的草地当中雨雪天气常常会有,所以每天的做饭生火都十分困难,看着战士们连一口热水都喝不上的李开文很是难受,为此他专门想了一个好方法。

在部队临走前,他便会将湿漉漉的柴草塞到自己的身上,任凭其中的枯枝落叶扎破皮肤也要将它们烘干;当部队选择休整时,他便会从衣服中拿出柴草生火,用一块烂布擦一擦身上的血渍。

就这样,李开文的灶台总是第一个升起火焰,其他师团的炊事班总会望烟而来取得“火种”,还有人专门向他请教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炊事班准备做饭

每日遭受痛苦的李开文当然不肯其他战友受罪,于是他说道:“我这是运气罢了,有时候也是这样子的,你们缺火了就过来拿。”

就这样,李开文和他的“火种”立刻在全师中传开,并逐渐传到了中央。

1937年,此时的长征早已结束,中央组织部便安排李开文来到延安,并担任炊事班班长、特灶班班长,专门负责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徐特立、蔡畅等中央领导人的伙食工作。

为了能给首长们补充点肉食,他便用自己的工资攒下一点钱来,跑到老乡的家中购买猪肉,“偷偷”地放入菜中。

当他听说毛主席喜欢吃红烧肉的时候,专门跑到其他炊事班中求师,向他们请教红烧肉的做法。让人惊喜的是,李开文的红烧肉很得毛主席喜欢,主席还多次夸赞了他。

但没过多久,毛主席便找到了李开文,认真地说道:“现在的局势紧张,你以后还是给我做点土豆就好了,咱们不能浪费啊。”

毛主席在延安

当时给中央领导人做饭除了要保证营养之外,还不能铺张浪费,可其中最为重要的却是掌握他们的饮食时间。

有一年冬天,李开文将全部中央领导人的饭菜都做到餐桌之上,就在其他领导人的秘书很快就饭菜送了过去,但唯独不见毛泽东的饭菜有人端走。

当时天气寒冷,李开文便将变冷的饭菜重新热了一遍,将他端到手中向主席送去,可是刚刚走出闷热的厨房,他的身体就感受到了一股寒冷。

“啪——啪”李开文在敲了敲主席的房门后便走了进去,这时一阵寒风前线吹来,本就身体不好的李开文当即就打了个颤,口中的牙齿也上下跳动,很是窘迫。

而这一幕恰巧被毛主席看到,主席将手中的毛笔停下,难受地说:“老班长,天气这么冷啊,你穿得有些单薄了。”

李开文听到主席的话心中便感受到了一股暖流,他小心地将饭菜放到了桌子上,开心地朝着主席说道:“主席,您就放心吧!我这是刚从厨房出来而已,不冷的。”

毛主席听到此话五味杂陈,他转身从衣柜中拿出了一件羊毛衫递到了李开文面前,说道:“那我也不能让你挨着冷回去啊,这毛衣你穿着。”

毛主席读电报

李开文激动得感激涕零,他诚恳地说:“主席,您的好意我知道了,但这衣服我可不能要,这件……”

未等李开文说完,毛主席就打断了他的回话,开玩笑地说道:“老班长啊,您就不要推脱了,您要是生了病,谁给我做红烧肉啊?”

见此李开文也不好推脱了,在毛主席的关怀下他走回了灶台,可他却将衣物送给了更加苦难的战士,并没有自己穿上。

弃官从农,又见主席

1949年3月,中共中央从西柏坡来到了北平城,李开文也跟随着毛主席的脚步和其他的中央领导一同在此工作。

当时为了解决干部紧缺的问题,国家专门创办了几所文化学院,在毛主席的授意下李开文来到了北平中央机关文化学校学习。

1949年7月,李开文从干部学校毕业,这时他的老战友李维汉找到了他,说道:“老李,组织决定派你到天津的糖厂当厂长,你愿意去吗?”

糖在当时是稀缺资源,能到糖厂工作不仅轻松还没有风险,这种美差可不多见。

李开文听到后直接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急忙问道:“老李啊,你这个天津糖厂要多少人啊?”

李维汉赶紧示意他坐下来,随后说道:“也就一千多人吧,怎么了?”

李维汉晚年

“这么大的厂子,都快赶上一个团了,我知道自己没有这个本事,这个事情你不要想了,还不如我回大别山好了!”李开文赶忙说道。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毛主席耳中,主席亲切地问道:“听说我们的老班长不想去天津?”

李开文这才将实情说了出来:“当初我们红军撤退后,国民党的部队没好做坏事,我出来好多年了,临走前都没看一眼我的妻儿,天津的糖再甜,也没有家乡的水甜啊。”

毛主席微微叹了口气,点头说道:“回去也好,你可要经常给我写信啊!你要记住,你是从中央出去的!”

随后,李开文的组织关系被转移到了安徽老家,当地部门经过商讨后决定:任命李开文同志为金寨县副县长。

可这个消息遭到了李开文的强烈反对,他宁愿回到家乡当粮食站的站长,也不能接受这份任命。当时地委也没有办法,只能同意了他的请求。

要知道李开文可是红军时期的老革命,与他一同参加革命的人中,就走出了16名少将,而他的工作能力更是受到了中央领导的直接肯定,但老人认为自己年龄大、文化低,怎么也不愿意接受任命。

响山寺粮站,李开文老人工作的地方

李开文虽然是站长,但却喜欢在场子里帮助工人,当别人不想钻到仓板底时,他钻了进去,并将老鼠洞一个个地补好;当屋顶被黄鼠狼破坏时,他便会爬上梯子,将“窗户”一块块地堵住。

1956年,李开文当选为全国粮食系统的劳动模范,当他看到颁奖台上的毛主席、周总理……眼泪忍不住地流了下来。

主席看到李开文时也感慨万千,他兴奋地说道:“我们的老班长终于回来了!真是了不起啊,回到家乡后,我们又多了个劳动模范。”

可在会后,当毛主席看到李开文穿得还是那么单薄时,又回想起当初在延安时,李开文连夜给自己送菜的场景。

主席痛心疾首地问道:“老班长!您咋穿的这么少?”

李开文看了看身上单薄的衣物,满含热泪地说道:“不冷。”

到底冷吗?怎么能够不冷?12月的北京冰天雪地,李开文只穿着一件黑色棉袄,穿着露小指头的布鞋,这还不够冷吗?

主席当即送了他一件皮大衣和一双红头皮鞋,又和李开文聊起来了当初的革命生涯……

可就在回到金寨之后,李开文并没有将衣物留下,他将大衣送到了县展览馆,皮鞋则给了一个更加苦难的老汉。

李开文故居

1992年2月29日,李开文老人在家中病逝,临终之前他对后辈说道:“你们要安心农村,把老区建设好,让党中央放心!”

临走前,老人依然念念不忘的是家乡、是农村、是中央,他用自己的一生向我们证明,人生的光辉在于奉献,人格也能如此伟大。

泪别家乡、舍生取火、寒风送菜、两次送衣,李开文老人从未索取过什么,也从未得到过什么,他就像火把一般,为更多的人照亮道路,直到燃烧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