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历史上有名的送别之地你会想到哪里?是“灞亭东去彻隋堤,赠别何须醉似泥”的灞桥,亦或者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以及南浦、歧路、离亭等地。

而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送别之地都不是这些地方,它是位于安徽宣州的谢眺楼,这个地方李白、王维、孟浩然、苏轼、黄庭坚等大诗人都来过,也在此留下了不少的笔墨,譬如其中李白就留下了一首名作《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作者在凉爽秋季的某一天,漫步在敬亭山南边树木掩映的小路上,那个时候整条小路上空无一人,只有自己,而此刻的景观又是多么的美丽。也正如他诗中所写“江山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江山就如同一副美丽的壁画,诗人置身其中好像走在一副画卷里。

而“山晚望晴空”一句重点就在于“晚”和“晴空”二字,按理说晚上是一片漆黑的,是不会像晴空一样亮如白昼的,其实不难猜出作者在这句诗中所描写的场景里,天还没有黑,应该是傍晚黄昏的时候,天边出现了一朵朵的火烧云,没有一丝傍晚的迹象,宛若晴空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首先来说一下“两水”,它指的是宣城的句溪和宛溪,它们在宣城的东北相交汇,绕着宣城缓缓流淌,远远望去,就好像是一条丝带一样。而在两条溪水之间有一个湖泊,它像一面明镜一样,横跨在宛溪上的济川桥和凤凰桥倒映在了水中,远远望去,双桥好像一条丝带一般随着彩虹落下。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就有江南烟雨的意境了,稀稀疏疏的几个人有一缕青烟袅袅升起,秋天的季节里似乎还透着一丝丝的凉意,笼罩着橘子林和柚子林,夕阳落下,给一棵古老的梧桐树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则由写景转变为抒情,谢公指的是南朝谢灵运,是著名的山水诗人,谢公曾经登临谢眺楼的最高处眺望过远处的风景。作者的意思也很明显了,就是在说自己回忆谢灵运登临谢眺楼北楼的事,这一幕让多少文人士子对此地心驰神往,让多少文人士子将此地视为文化圣地。

除此之外,真正让谢眺楼名声大噪的是谢眺的来临,因为谢眺的到来,这里也被命名为谢眺楼,他和谢灵运一起被并称为“二谢”,谢灵运是“大谢”,谢眺是“小谢”。

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在此留下了笔墨,对于谢眺楼的赞美也是层出不穷,许浑写下一首送别诗,鲜为人知,却让这里成了有名的送别之地:

《谢亭送客》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劳歌一曲解行舟”这句写的就是作者送别朋友的场景,有点像当初高渐离和太子丹送别荆轲的那种感觉,不过氛围没有那么悲伤,倒不如说是渭城朝雨的那场送别,当时空气中迷茫着淡淡的忧伤,而作者却选择了歌唱一曲为朋友送别。

其实我们仔细观察送别诗都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古代很多送别的场景都会唱歌,类似的例子除了以上的两例之外还有我们所熟知的李白的《送汪伦》中所写“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其实这是为了让离别的悲伤少一些,因为在古人的观念中,送别友人就应该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这样可以让他在路上的时候不孤单。

诗中的“劳歌”,这首歌指的是什么歌呢?“劳歌”指的是一种旋律悲伤,表达对友人依依不舍地送别曲,这首歌出自南北朝萧衍的《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成语“劳燕分飞”也就是出自这句诗,毕竟分别是痛苦的,尤其是亲朋好友的分别。当至亲至爱的人分别的时候,那种情绪也会涌入人们的心中,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痛苦,只有经历者才能切身体会。而在劳歌唱完之后,作者也只能目送着友人离开。

“红叶青山水急流”大概意思就是说两岸的青山红叶伴随着江水缓缓地向东流淌。在这里就不得不提起作者的一个妙用了:“红叶青山”,按理说这两个不是在同一季节出现的景物是不应该出现在一首诗中吗?难道是作者犯了常识性的错误吗?

显然不是,青山对应的是原本的季节,时节应该是在初夏,这个时候大地上呈现出的是一片绿油油的景象,而这个季节却出现了红叶,其实我们看一看红叶所代表的意向就不难发现了,“红叶”是多情的,它代表着“相思”和“寄托”,“红叶最多情,一曲寄相思”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再加上红叶本身又是秋天的产物,秋天代表着萧瑟和凄凉,与送别的景象也十分搭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同样的,“水急流”所要表达的也是这层意思,水流的速度和行舟的速度是一样的,流水奔涌不息,载着行舟前往远处,速度之快,转瞬之间,便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距离。

前两句当中,作者的描写有点“水天一色”、“漫江碧透,层林尽染”的感觉,这样的描写山水的方法留下了美好的意境,给予了读者美好的想象空间。

如果说前两句只是淡淡的忧愁,那么后两句可就是如奔腾流水般急转直下的悲伤涌流了。天色已经步入傍晚,酒醒之后人已经走远了,醒来之后只能在满天的风雨中独自离开送别的谢眺楼。

原来两人分别之前喝了一番酒,诗人不胜酒力睡着了,而友人似乎是不想打扰他,选择了默默地离开。当作者醒来的时候,整栋楼里只有自己一人,此时已值黄昏时分,作者猛然醒来,看着楼外的倾盆大雨,瞬间明白友人已经走了,而往远处望去,行舟已经不见了,只有雨和雾。见到这样的情景,作者只能心情失落地从谢眺楼上走下来,作者酒醒了吗?好像是醒了,但好像又没醒。

在这首诗中,诗人把水流、青山、红叶、谢眺楼这一系列的景物描写得绘声绘色、淋漓尽致,如此优美传神的一幅画也在日暮中渐行渐远了,但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尽管相隔很远,作者与友人的心却是相连的。

这首送别诗可以说是送别诗中的巅峰之作之一了,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说的也就是这首诗了,短短四句话,表达的内容可不少,读到结尾还能感受到作者的那种依依惜别的情绪久久未能散去。

而这首诗的地位也是十分显著的,它代表了晚唐送别诗的一个巅峰之作,可以说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并驾齐驱的作品,而王维的这首送别诗则代表了初唐,两者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盛唐气象,是送别诗史上的一个高峰。

可是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渐渐地没有了写书信的习惯,我们也不需要通过书信来表达送别和分别时的伤感了,而那个“山水相隔,彼此之间只能通过心意传情”的年代似乎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