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多如牛毛,很多在当年名声赫赫的诗人,在现代已经不被广大老百姓熟悉了。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诗词的读书人。关注我,一起来了解唐代冷门诗人李频的传奇人生,他一首诗获得贵人提携,一首诗抱得美人归,太有才了!

李频是晚唐时期的寿昌长汀源(今浙江建德)人,他小时候就喜欢读书,博览群书,渐渐培养诗才,少年时期就奠定了不凡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当时的寿昌县令穆君曾经带着一大帮当地的文人前往寿昌当地的“灵栖洞”游玩。

景色如此美好,穆君触景生情,诗兴大发,于是吟诵起来:“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

念了这四句,穆君的诗意忽然断掉了,怎么也想不出合适的诗句了。

显然,穆君本来想要吟诵一首五律,一开始估计是诗意澎湃,信心爆棚,所以脱口而出。

可是等到四句诗念完,就忽然到了强弩之末的阶段,想不出合适的续句了。

这就尴尬了!

如果穆君这时候是一个人的话,那是无伤大雅。反而可能有一桩美谈,君不见诗人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也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好饭不怕晚,好诗更不怕费时间。问题是,现在是众目睽睽的游玩时间,现在一大群人都跟在县令身后看着呢。

就好像喝酒,才刚刚把酒倒在杯子里,结果人就醉倒了,这叫什么事!

穆君非常尴尬,老脸微微一红,差点想要钻到地缝里去。

就在穆君不知所措的时候,人群里忽然钻出来一个少年,正是熟读诗书的少年李频。

李频也不客套,也不说废话,直接顺着穆君的诗句吟诵道:“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

“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

哇塞,这首诗绝了!诗歌前四句写诗人入山,揣测山中有多少人家。结果走了大老远,没有看到山里的人,只感受到空旷的山,斜照的落日,安宁的自然。

前四句有点“泛泛而谈”,和“灵栖洞”本身其实也没有太大关联。然后,李频接着写的诗句,“灵笋”与“异花”,显示出“灵栖洞”之灵,显示出诗人对于大自然景观的惊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两句,则是说诗人感叹造化之神秀,心中忘记了俗念,产生了隐居仙山的想法。

其实,这里的所谓隐居,所谓“茅屋”,只是嘴巴说说。但是这种嘴巴说说,却能够真实反映出诗人在看到自然景色后感受到天籁之声,感受到自然之闲适,从而有一刹那的心灵挣扎。

所以说,这首诗虽然算不上神作,却也称得上精品之作。

尤其是在穆君前四句的基础上,李频能够妙笔生花,将诗意进一步推广,表达出穆君这个县令因为自然而忘俗的想法,符合穆君的心声,可谓才华过人。

毫无疑问,穆君感激李频的解围,更惊叹李频的才华,因为这首诗而对李频青眼有加,鼓励李频说:“你出口成章,将来成就一定会超过你。少年,好好努力吧。”

对少年李频来说,县令是一个提携他的贵人。正是在穆君的赏识和鼓励下,李频得以快速成长,得以结交文坛名流,成为当地有名的才子。

在新手村打下基础后,李频的想法也是节节高。他不满足于在老家的成名,他还想要获得全国的名气。

这时候,李频盯上了当时的诗坛大家“姚合”。姚合与贾岛齐名,人称“姚贾”,在当时可谓鼎鼎大名。

李频说做就做,他与朋友一起,走出了老家,来到了千里之外的长安城,拜见了声望崇高的姚合。

姚合当时地位很高,听说有两位无名诗人前来求见,心中不以为意,随口说:“那就先把他们的诗集拿过来看看呗。”

姚合随手翻看着李频的诗集,忽然间眼睛一亮,然后口中大声称赞:“妙哉,妙哉,这首诗写得太好了,太有才了!”

姚合看到的诗,是李频的《湘口送友人》:“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天。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宵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这首诗是李频的代表作,流传千古,被广大文人墨客称赞不已。

此诗写诗人在湘江的渡口送别友人,全诗内容以写景为主,围绕“离人独上洞庭船”层层设景,情景交融,感情真挚,体现出送别的不舍,羁旅的辛酸,思乡的痛苦等复杂情绪,意在言外,情味无限,令人拍案叫绝。

所以当时姚合看到这首诗,赞不绝口,两只眼睛都直了。姚合连忙把李频请进来,相谈甚欢,对李频好感爆表。

这样有才的年轻人,真希望是自己的子女啊!

然后,姚合想到自己的女儿还没有丈夫,很快就和李频订下婚约,把女儿嫁给了李频。

现代人娶老婆要有车有房,但是李频啥也没有,在京城还只是一个无名小卒的时候,却娶到了大名人姚合的女儿,简直是麻雀飞上枝头变凤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前提是,李频真的有才!他能够写出《湘口送友人》这样一首诗,抱得美人归也是理所当然啊!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多多点赞、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这对我非常重要。我是真游泳的猫,再次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