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宁5月7日消息(记者黄月芬 通讯员李素芳)近日,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劳动课标”)登上热搜,“9月起中小学生要学会做饭、修理家电、种菜养殖……”引发网友热议。5月7日,记者走访了广西南宁市多所学校,了解学校、家长以及学生对此项课程标准的态度和看法。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南宁市澳华小学的劳动基地——生态种植园,五年级的学生正在园里拔草和给蔬菜松土、浇水。他们告诉记者,生态种植园是他们非常喜欢的一个地方,在这里可以体验种植蔬菜的快乐。

在南宁市澳华小学,学生们给蔬菜浇水(央广网发 记者黄月芬 摄)

在南宁市澳华小学,学生们在锄草(央广网发 李素芳摄)

南宁市澳华小学校长谢海啸告诉记者,2015年,该校开设了生态种植园,四至六年级都有本班的种植园,并且每周会安排劳动课让学生对种植园进行护理。“我很喜欢生态种植课,不仅能学到很多科学知识,也能体会到种植的乐趣与辛苦。”六年级三班的梁洪凡说。

针对教育部发布的劳动课标,谢海啸说,学校会加强劳动课程的利用,强化学生收纳、打扫卫生、整理着装等能力。此外,该校会继续用好“生态种植园”,让学生体验翻地、播种、浇水、施肥、收获的完整过程。

无独有偶,南宁市滨湖路小学也有种植劳动课程。5月7日上午,记者走访该校了解到,学校设有专门的种植基地——童趣廊,学生们在这里种蔬菜、瓜果,并定期给它们浇水、施肥等。

在南宁市滨湖路小学的童趣廊,学生们种植的鲜花、蔬果(央广网发 李素芳 摄)

在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学生们种植的水稻(央广网发 李素芳 摄)

“我们设有科学课,通过种植和养殖相关课程,引导学生种植蔬菜、瓜果、花朵、水稻等,以及养一些鱼、小鸟、兔子等,让学生们热爱劳动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科学知识。”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德育处副主任庞国艳说,学校很重视对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4月下旬,我们以鸡蛋为主题开设了一个烹饪课程,今后会继续进行‘学生每周做一道菜’的尝试。”

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学生在家学煎鸡蛋(央广网发 南宁市滨湖路小学供图)

庞国艳认为,劳动课标为学校开展劳动课程指明了方向,“让孩子热爱劳动的同时,我们也更加明确了育人的方向和目标,开拓了开设劳动课程的思路,今后学校会在劳动与学科融合方面做更多的尝试。”

记者了解到,南宁一些学生对劳动课标里要求“中小学生要学会做饭”的相关课程充满期待,并表示自己能够胜任。“我相信我能够胜任做饭这项任务,因为平时我会帮妈妈做一些简单的菜,有一定的烹饪基础。”南宁市澳华小学六年级一班的杨瑞媛说,“我很期待这个劳动课程,除了能收获知识,还可以在父母下班之后,做热腾腾的饭菜给他们吃,我会感到很开心。”

对于教育部发布的劳动课标,不少家长表示赞同。

“很支持,我们这代人都是自己烧饭做菜长大的,所以我希望我的小孩也能学会,以后到社会上可以更好地照顾自己。”南宁市澳华小学五年级一班李诗琦的妈妈唐女士希望通过劳动课程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

在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一实验小学,学生们正在收获蔬菜(央广网发 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一实验小学供图)

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一实验小学于2022年3月开设劳动种植课程,不久前,学生已经收获了一些果蔬。今后该校会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继续开设一系列的劳动教育课程。

针对劳动课标,南宁市一些小学正在积极探索。

记者从南宁市邕宁区龙岗北小学了解到,该校接下来会开设劳动课程,开展关于劳动教育方面的课程与活动;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银杉校区将设置劳动课程和相关课题,预计5月底开展劳动基地启动仪式,学校有一片菜园正在规划中,今后将成为劳动学习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