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不能作为治疗依据,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转自小荷健康App真实医生笔记

【基本信息】女,46岁

【疾病类型】腰椎间盘突出

【治疗方案】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骨科常规护理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4天/术后1、3、6、12月复查/每年随访

【治疗效果】好转离院

【作者信息】韩立伟 主任医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个缓慢进展的疾病,病程初期仅表现为腰部酸胀不适,需要较长时间,才会发展为下肢放射痛,一旦放射痛出现,提示病情已经较为严重。

一、初识患者

张大姐是一名工厂流水线上的员工,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每天在流水线上工作12个小时左右,初期表现为腰部疼痛,也在附近医院就医,建议休息,保守治疗。但张大姐仍然保持长时间的工作量,久而久之,腰腿痛的症状越来越严重。自诉这次来我科,已发作10余日,感觉到腰痛伴有右下肢麻木,活动不灵,在本地医院行椎间盘CT显示L4-5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入我科后为进一步证实及诊断行磁共振检查证实此诊断。查体:腰椎生理曲度正常,活动自如,双下肢肌力正常,肌张力正常,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右小腿皮肤痛温觉减退。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治疗过程

张大姐入院后,我为他完善了专科查体,以及相关的术前检查。入院的生命体征显示张大姐除了腿疼,一般的中年常见疾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病等)都没有。随后我为张大姐开出了术前检查,包括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离子血糖、肝功肾功、甲乙丙肝、梅毒、艾滋病,这些检查会指导我们的手术方案,也会为麻醉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各方面的检查都达到手术标准,随后我的治疗组和张大姐和家属共同商讨制定了手术方案。

择期于椎间孔镜下行椎间盘摘除术手术约1.5小时成功结束。术后给予止痛、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切口3天一次定时换药,切口换药见切口愈合良好无明显渗出,红肿,皮缘坏死,2周左右拆线,拆线见:切口愈合良好,无红肿,无皮缘坏死。术后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了许多,因为术前交代病情已经制定手术方案时,大姐的紧张情绪我也真真切切的感受的到,故手术成功结束后张大姐悬着的一颗心才彻底放下。术后3天后在家属的陪同下带腰围带下地活动,2周后大姐要求回家静养,详细的向大姐介绍了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后,大姐医嘱离院。

三、治疗效果

张大姐出院时腰腿痛的症状明显好转,精神状态良好,出院时诉腰腿痛症状明显缓解,右小腿前外侧痛觉减弱。术后1.2.3.6.12月复查的情况,张大姐腿痛症状缓解90%,已经基本恢复了大部分功能。患者及家属 非常满意,整体治疗效果比较好。

四、患者在治疗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术后佩戴胸腰椎支具3个月,保护腰椎。三个月可逐渐去除胸腰椎支具,

2、术后2-6周内应避免双下肢负重活动,以免影响腰部的组织愈合和康复

3、出院选用合适的体位卧床休息,床位不要于腰部过凹

4、定期复查。

五、医生感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个缓慢进展的疾病,病程初期仅表现为腰部酸胀不适,需要较长时间,才会发展为下肢放射痛,一旦放射痛出现,提示病情已经较为严重。例如张大姐前期仅引起腰痛,而没有神经根症状故不需要手术治疗。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样判断自己的腰腿痛是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呢?一、前驱症状 前驱症状是指腰间盘突出症发病前的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而引起的症状。腰椎退行性改变一般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尤其亦可出现下列症状:

1.急性腰痛的发生。往往是轻微的动作而诱发,例如弯腰洗脸,腰部剧痛,经卧床休息,或服用止痛药,甚至不经过任何治疗而自愈。

2.腰痛反复发作。这种前驱症状的出现表明椎间盘退变或椎间关节不稳定,疼痛发生持续3天至一周左右。

3.慢性持续痛。有这种症状的病人,往往有几年反复发生的急性腰痛病史,而是逐渐转变成持续性腰痛。二、症状1.腰痛:腰痛是椎间盘突出症状最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发的症状,发生率约91%。腰痛主要发生在腰背部或腰骶部。发生腰痛的原因主要是椎间盘突出时,刺激了外层纤维环及后纵韧带中的椎神经纤维。2.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部分病人发生在L4-5和L5-S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坐骨神经痛多为逐渐发生,开始为钝痛,而后逐渐加重。疼痛多呈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坐骨神经痛多为单侧性疼痛。在某种姿势下,因活动或腹压增加疼痛加重,或突然出现触电般的放射痛,自腰部向下肢放射。

张大姐的突出症状是腰腿痛,那么当我们出现前驱症状是应当及时就医,得到专业的指导,避免走到手术这一步,不仅给自己的身体带来损伤,也加重了家庭的负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