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不够,学霸来凑。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有些人的“爆红”就在一夜之间。

今天在各个网络平台上出现韦神,莫名其妙强上热搜,与之前的现象级博主潘周聃走红形成强烈反差。

而这爆红的背后究竟是媒体的造神还是捧杀?

一个因为用数学一天搞定六个博士四个月都没搞定的物理问题上霸占2天的热搜。

一个因为魔性的起身动作,引起网友争相模仿和追捧,涨粉数百万,播放量更是超过30亿。

01

潘周聃的走红的起因是在《最强大脑》第七季比赛现场,作为参赛选手的他,当主持人念道:“有请潘周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他一副傲娇的表情、犀利的眼神、霸气而略微妖娆的扭头,他狂拽的出场方式,立刻让大家记住了这位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学霸。

这个动作一下子被大家争相模仿,由最初的人传人到人传物,逐渐演变成万物皆可潘周聃。

自此潘周聃稀里糊涂地上了热搜。

随着热度的上升,潘周聃本人也赶紧回应发“素材竟是我自己”的抖音高情商回应,他在解释自己为什么要以那样狂拽的方式出场。

其实无非两个原因:一、为了鼓舞自己。二、因为坐的位置非常紧凑,为了不影响打扰他人。

这样的回应并没有迎来网友们对此类现象的平息,而是更加引起了大家对此现象的热情。

网友们发现,现实中的潘周聃学霸和节目上做着邪魅狂狷的动作的他形成强烈的反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视频中,感受到的是一种谦逊文雅,温润如玉、话里话外透露出文人的涵养。网友口中的“学霸式起身”被他看成是“为艰之步履”。

关于走红就像他自己说,有的人,有道是,走着走着就找到了流量密码,有的人,有道是,走自己的路走着走着变成了那一串密码。

02

走红的另外一个人是北大“韦神”韦东奕,与潘周聃不同的是,他在网络上曝光的第一条视频既没有热梗又没有群体模仿,仅仅只是生活的朴素踏实,而走红却与潘周聃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是极大的反差感。

北大“韦神”是何人物,一个因为在校园内的采访走红,他手拎着大瓶矿泉水瓶和一大袋馒头的平凡路人形象让大家印象深刻,由于他在数学专业领域有着极大的天赋和能力,网友亲切地称他为“韦神”,并将他称作北大的“扫地僧”。

近日,他连续上了三个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而近日韦神爆红的原因竟然是一个人几天时间内解决了一个博士团队四个多月都没有解开的难题。

一家科技公司用PS5做了一个cluster,用来模拟某些产品的物理性能。但是面临一个问题,“模型越复杂,模拟失真越高”。他们用了六个博士,搞了四个月也没有完全解决。总是出现模拟和实际测试有很大区别的问题。他们总结主要是他们对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处理有问题,但是又搞不清楚哪里有问题。在五一劳动节前,科研团队中有一个人说他同学在北大,可以联系一下韦东奕,韦神,让他帮忙看看。结果一天时间韦神就把全部方程发过来了。科研团队从下午调试到凌晨。早上六点多的时候,他们发现实验成功了。和过往的真实数据匹配99.8%。最后,科技公司想给韦东奕钱,韦神不要。说太简单了,没必要要钱。最后说了半天,给韦神的公交卡充了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因为此事将韦神强强上了热搜,而走红后,引发网友热议。一个不看重物质的人,或许充公交卡更加实在一些。面对走红,他本人可能还并不知道,依旧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钻研,北大数学局院长回应韦神帮博士团队破解难题,暂不清楚,但是韦神能够解决很正常,不是什么惊讶的事情,网上的舆论他大概也看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韦神

写到最后

人民网评,他们的舞台从不在互联网,而是在他们的专业领域,不给他们镀不必要的金边,不过多地干涉他们的正常生活,不把恶意、戏谑附着到这两个名字之上,是我们能够给予知识最好的尊重。

两位都是一心一意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钻研,外界的追捧对于他们而言只是过眼云烟,并不会在心里产生一丝丝的波澜,他们对物质的要求不高,知足常乐,置身学术中的快乐,远远超过追逐钱财名利的快乐,对于他们的走红,近期的热搜和媒体宣传确实是过度了。

过度的造神就是对自己无知无能和无力的充分暴露,更是一种别有用心的捧杀。

码字不易,还望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