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只山鼬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883456/answer/247349275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的中下层劳动人民不是最近才没钱的,是本来就没有钱。2020年5月28日,在国务院中外记者会时提到,我们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 1000 元左右。

你说这 1000 块钱能买多少东西?其实没多少。真相就是,他们只劳动、只生产,但是几乎不消费。那生产出的东西哪去了?被装进了集装箱,一船一船拉到海的那边去了。

海那边的美国人呢?他们不需要生产,他们只管消费。然后那边的政府印了一堆绿票子给我们。但是我们知道一国政府是不能随便印钱的,这些印出来的绿票子呢,本质上就是债务,相当于我们把钱借给了美国人花。几十年来,我们就是在这个模式下生活的。这个钱越借越多,一直累积到了几万亿美元。但是就在几年之前,我们从来没有担心过,对面会还不上。谁让人家家大业大,信用好呢?

下面有意思的问题来了。到底谁是债主?如果这些绿票子直接发到每个劳动人民的手里的话,那么每个人事实上都是美国的债主。但是大家知道,我们是实行外汇管制的。创汇企业需要强制结汇。人民银行把这些绿票子锁在仓库里面(就是我们的巨额外汇储备),然后给国内的劳动者等额的人民币,让他们在国内市场去消费。

但是这笔人民币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相当于拿外汇做抵押,对等的印了出来。从国内的市场看,它也是一笔债务,相当于人民银行对普通劳动人民的负债。因为人民币稀释的代价,是由所有中国劳动者和中国资产的所有者负担的。这么做的一个副作用,是导致了财富在国内市场上的二次分配(宏观上,大家都担负了债务;但在微观上,谁持有资产谁占便宜,谁付出劳动谁吃亏),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表面现象:为什么房子的价格被一路推高,但普通人付出了那么多的劳动,手里还是空空如也。

整理一下整个的债务链条,就是普通劳动者工作了、生产了,但是并没有把赚到的钱拿到手里去消费,而是一转手,把它借给了人民银行。人民银行拿到这笔钱也没有自己用,转手又把它借给海的那边了,换来了一堆绿油油的借条,压在了自己的箱子底里。

如果贸易是自由的,这倒也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如果人民银行只是暂时收购并贮存美元,不久就用这些钱去买高科技、买芯片、买飞机,从美国购买商品运回国内转卖,把多发的人民币给收回去,那就相当于美国人把借的钱还给了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又转手把钱还给了每个劳动者。劳动者可以用上最新的科技,可以买到便宜的手机。我们有了现代化的城市、有了便捷的高铁,普通人在打游戏、看电影、刷视频、出门旅游、吃喝玩乐当中,就把从人民银行收到的还款,用来消费了。

事实上在改革开放之后、2018 年以前,大家就是这么玩的。我们没觉得这个模式有太多的不对,大家也没感觉到消费的枯竭。相反,交易产生了财富——交易越多,分工就越细,效率就越高,资源分配就越合理,人才流动就越迅速,工业基础就越牢固,产业链就越完整,人们的生活也就越来越好。

但今天面临的问题是,世界变了。要是对面不想交易了呢?或者说他们借我们的钱,不想还了呢?最根上的问题,就卡在这儿了。那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是,趁着他们还有些信用,把手里的那些烫手的借条,赶紧给转卖出去。我们看到中国正在大量减持美债,就是正在干这件事情。

但问题是,凡事都有个过程。辛辛苦苦积攒了几十年的借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转手的。这个过程里,大家都得痛苦的熬一段时间。虽然收债的过程痛苦了一点,但是人民银行从外面收回来的钱,还是会被转换成商品(比如说资源、粮食),还给劳动者的。

贸易的下限是什么?是自给自足。毕竟,消费只是整个链条的最后一环,你只有先投资、先生产,才会有消费。假以时间,随着那些「卡脖子」的东西被一点点攻克,内循环一点点建立,暂时枯竭的消费,还是会回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