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30日,微众银行一如既往地选择在五一假期前夜披露年报。年报显示,微众银行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69.89亿元,同比增长36%;净利润 68.84亿元,同比增长39%,净资产收益率为28.24%。

从业绩看,微众银行称得上是民营银行中的龙头。

从营收和净利润数字看,2017年-2021年,微众银行营业收入分别为67.48亿元、100.3亿元、148.7亿元和198.8亿元、269.89亿元,2016年-2020年期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32%;拨备前营业利润分别为39.79亿元、53.5亿元、96.72亿元、116.11亿元、173.9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34%;净利润分别为14.48亿元、24.74亿元、39.5亿元、49.57亿元、68.8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7%。

从营收和净利润增长速度看,微众银行还是很优秀的。2021年,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只有12.6%;零售之王招行近三年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也只有13.64%。

资产质量方面,微众银行披露的数据也显示良好。2019年-2021年,微众银行不良率分别为1.24%、1.20%、1.20%,拨备覆盖率分别为444.31%、431.26%、467.4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甲财经注意到,微众银行的业绩或许太好,以至于财报中似乎使用了财技手段隐藏利润,这主要体现在其贷款减值准备计提上。财报显示,2021年,微众银行计提贷款减值准备95.68亿元,同比增长56.89%,实际核销及转出54.62亿元,当年收回以往核销贷款3.61亿元,截至2021年末贷款减值准备余额148.06亿元。

过去几年,微众银行一直保持较高的贷款减值准备计提规模,对于主要从事次贷信用贷的机构来说,超额计提坏账准备当然可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但过高的坏账准备则有隐藏利润之嫌。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过去6年里,微众银行资产减值拨备占当期营收比例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除了2018年外,其余5年均在30%以上,最高的是2019年,为37%;2021年次之,比例为36%;过去六年,资产减值拨备与净利润的比例也畸高,平均在140%以上。

此外,微众银行财报中关于递延税资产的数据也证明,其确实隐藏了当期利润。2021年,微众银行“其他依赖于银行未来盈利的净递延税资产(扣除对应的递延税负债)为 22.56 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依赖于未来盈利的递延资产分为由经营亏损引起的和其他原因引起的两类,显然第一种不符合,那么这里大概率是指金融企业贷款减值准备超过税法允许税前扣除标准纳税调增而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盈利的秘密

说到藏利润,那就很有必要接着探讨一下,微众银行为何如此赚钱?

1)从用户数看,微众银行已经成为四大行以及邮储银行之后拥有最大用户数的银行机构。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微众银行个人有效客户数3.21亿,比2020年末增加约4900万人。中国总人口14亿,这意味着平均每4.4个人里就有一个是微众银行的有效客户。对于一家成立仅8年、没有线下物理网点的互联网银行来说,发展速度是惊人的。

公开资料显示,微众银行个人用户数在国内仅次于中农工建四大行以及邮储银行,远超招商银行(约为后者的2倍),也是交通银行个人用户数的1.7倍,是中信银行个人用户数的3倍。

2)再来看贷款规模。

基于腾讯微信以及QQ庞大的用户群,微众银行发展迅猛。这从其几大业务规模增速上可见一斑。

例如,贷款规模方面,截至2021年末,微众银行管理贷款余额7829亿元,其中表内贷款2632亿元,表外贷款5197亿元。从下表中可以看出,过去几年,微众银行的表内贷款和表外贷款增长都非常迅猛。其中,2016年-2021年,表内贷款从308亿元猛增至263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3%;表外贷款规模从209亿元增至519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71%。

半遮半掩的小微企业贷

值得一提的是,微众银行2019年以后响应国家号召,贷款开始向小微企业倾斜,相应地,2019年以后的年报中,微众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方面着墨较多,对微粒贷为代表的个人小额信用贷则可以淡化。

例如,我们可以从微众银行对“小微企业”和“微粒贷”的提及次数上明显观察到这一此消彼长的有趣变化。

2016年,财报正文内提到小微企业2次,微粒贷5次;2017年,财报正文提到“小微企业”2次,“微粒贷”6次;2018年,提到“小微企业”12次,“微粒贷”7次;2019年,微众银行年报中提到“小微企业”11次,“微粒贷”10次;2020年,年报提到“小微企业”21次,“微粒贷”仅10次;2021年年报中,提到“小微企业”65次,“微粒贷”33次。值得注意的是,其中7次提及“微粒贷”是在解释微众银行新推出的微粒贷经营版(微户贷),本质上这属于微众银行的个体工商户贷。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微众银行对小微企业贷充满热情、不惜笔墨大力渲染,但小微企业贷并不是微众银行的主营业务,在其营收和利润构成中占比也不大。开甲财经根据历年年报披露数据,计算发现,2018年-2021年,微众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大致为250亿元、513亿元、801亿元、1137亿元,分别占同期微众银行管理贷款规模的8.3%、11.66%、13.71%和14.52%。

这意味着,微众银行的主要业务支柱仍然是“微粒贷”为代表的小额信用贷,这也是微众银行主要的盈利来源。

2021年年报显示,微众银行的主要产品包括“微粒贷”、“微粒贷经营版(微户贷)”、以及“微业贷”等。截至2021年末,“微粒贷”已辐射全国31 省、自治区、直辖市,逾44%的客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逾80%的客户为大专及以下学历和非白领从业人员;“微粒贷”笔均贷款约8000元,约70%的客户单笔借款成本低于100元。

当然,为了扭转“微粒贷”一家独大的局面,微众银行过去几年的确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进军租房分期、汽车金融、供应链金融等等场景分期,但大多受挫。例如,租金贷款业务踩雷蛋壳公寓,计提坏账数十亿规模;汽车金融与腾讯收购的易鑫合作,但后者过去三年也出现了巨额坏账,目前尚未消化完毕。微众银行的不断尝试也说明,其基于腾讯的庞大个人用户数,最擅长做似乎也只能是小额信用贷业务,其风控能力很难平移到其它领域。

微众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方面会成功吗?鉴于目前信息太少,很难做出准确的评估。但和小额、高频的场景消费金融相比,小微企业贷更是一个处处陷阱的领域,对此难言乐观。但是,考虑到微众银行在“微粒贷”产品上的丰厚利润垫,可以冲抵小微企业贷可能带来的负面冲击。更何况,投身小微企业贷是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很难用业绩指标来量化的。

披露

或许是意识到自身业务单一的缺陷,微众银行也在不断发力其他业务。例如,理财产品销售。截至2021年末,微众银行管理资产余额15137亿元,同比增长52%。这主要受益于代销业务快速增长,微众银行通过与其他机构合作,代销中低风险的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财险、人身险等。这一业务风险较低,为微众银行贡献了较多的收入和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