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杜月笙、香港利希慎”。对于上个世纪初生活在我国东南地区的很多人来说,这是一句非常耳熟的话。

话里提及的两个人是当时人人皆知的“富豪”,他们走在经济发展的前端,创办下无数知名产业,累积了不可估量的财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相比于前者,利希慎在当代的“名气”似乎要略小一些,但如果仔细回顾利希慎的一生,也能发现许多传奇留下的色彩。

从少年时代起,利希慎就跟随父亲来到香港经商,此后乘时运一发不可收拾,坐拥大半个铜锣湾的地产。

虽然未满半百就丧命街头,但是利希慎几乎已经享尽了世间的荣华。

在他过世后,家族内部也没有发生多少争斗,他的一妻三妾以及十五个子女,将利家族的产业完好地继承了下来,至今仍在香港占据一席之地。

01 突如其来的枪声

1928年的中国还处在军阀割据的时代,各地时有战乱发生,但是香港的闹市街区还是一派繁荣景象。

三教九流的人在此地都能看到,所有暗流都被掩藏在平和的外表下。

突然,一个茶馆门口接连响起了三声枪响,人群立马四散开来,大家一边惊慌地躲避一边望向茶馆的方向。

只见香港利氏家族的当家人利希慎正缓缓倒下,胸口的衣服被鲜血晕染出一片醒目的红色。

来不及送到医院诊治,49岁的利希慎就当场身亡,随后他当街被人枪杀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香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时的利希慎在香港完全担得起“风云人物”四字,几乎没有人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因为他在香港经济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说利氏家族掌控了香港半条经济命脉也不为过。

利希慎被刺杀死亡,利家人当然震怒,利希慎的正妻黄兰芳发布了两万港元的悬赏。

由于利希慎地位特殊,当地警方也将此事列为第一要务,势必要将凶手绳之以法。

然而凶手好像凭空消失了,一点痕迹也没留下,无论利家人怎么努力也没能将他找出来,利希慎的死竟成了一桩悬案,引得人们对此议论纷纷。

有人说利家动用自己的势力偷偷将凶手处决了,也有人说利家做生意手段不干净,所以遭此报应。

此外,还有很多人在等着看利家的笑话。自古名人的家事就是百姓饭后的谈资,何况利希慎生前曾娶一妻三妾,足足有十五个子女。

利家的产业遍布整个香港,利希慎又死得突然,想必遗产划分起来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在此关头,黄兰芳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当中。她与利希慎成婚多年,但一直行事低调,没想到在应对各路人马的时候却表现得非常得体。

而利家内部也没有出现争夺财产的丑闻,是利希慎的长子利铭泽站出来接管了利家的生意。

万众瞩目的危机被利家人逐一化解,利希慎的死亡几乎没有对利家产业造成任何负面影响,在利铭泽的带领下,利氏家族在香港的地位一如既往的稳固。

然而这个家族一切的开始,还要从利良奕赴美淘金开始说起。

02 利家的第一桶金

利希慎的父亲利良奕生于19世纪中期,当时的中国还处在清王朝统治下,很多百姓穷困潦倒,连基本生存都是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利良奕家里也是如此,他从出生就时常需要忍饥挨饿,父母更没有闲钱送他去读书习字。

利家居住在广东新会,利良奕十七八岁的时候,当地掀起了一股“淘金热”,很多人都想着去美国碰一碰运气。

如果能发财当然很好,回来就是光宗耀祖,就算发不了财,也应该不会比现在的情况更糟糕。

利良奕也是这样想的,同父母商量过后他和弟弟两个人一起搭上了赴美的船只。

利良奕无疑是一个幸运儿,通过几年的努力陆续积累下不少财富,而且还娶了同样是华人的妻子,于1879年生下了利希慎。

就这样利希慎在夏威夷慢慢长大,到了少年时期,美国当地突然掀起排华运动,利良奕权衡过后带着妻儿回到了家乡广东。

阔别故乡已久,利良奕如今回来发现中国内地情形和往日已经大不相同,只是新会由于略微偏僻,这些年来并没有什么大的起色。

利良奕带着全部家当归乡,本意是做点买卖保障家人吃喝不愁,可如今看来新会并不是一个适宜长久发展的地方。

利希慎思考来去,最终选择去香港碰一碰运气。他在香港用自己之前积累下的资金开了一家百货商店,随后慢慢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

在国外的这些年利良奕眼界开阔了许多,同时也认识到教育有多么的重要,他自己小时候没读过书,所以额外注重利希慎的学习情况。这一年利希慎17岁,被父亲送入香港皇仁书院继续读书。

跟着父亲东奔西跑这么多年,利希慎不仅熟练地掌握了英语,还非常善于和人打交道。

在校期间保持学习成绩的同时也没少积累人脉,而这种种条件都为他日后在商场打拼做好了铺垫。

利希慎毕业后没有选择继承父亲的商铺,继续做百货生意。

他根据当时的形势,判断出国内市场对于外国货物的需求量实际非常大,而外国人也喜欢国内例如茶叶、丝绸等一些特产。

因此,他选择了先做一名买办,慢慢摸索着发展。

03 名声大噪

所谓买办,其实就是负责对接国内外的货源商家,然后转手交易,有点类似于今天的中间商。

利希慎在这个经商过程当中发现了一个偏门但很赚钱的生意,那就是承销鸦片。

彼时香港一带被清政府割让给英国,所以鸦片生意是合法的。

利希慎想办法获得了经营鸦片的资格,与几个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公司,随后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香港的鸦片生意几乎都被利希慎垄断,他也因此获得了“一代烟王”的称号。

然而鸦片对人体的损害是众所周知的,一些商人也以赚鸦片生意的钱为耻,不过利希慎本人却并不在乎这些。

如果别人都不做这个生意,那就意味着他还能赚更多的钱,利希慎的野心慢慢膨胀,也招致很多人对他不满。

很多百姓纷纷开始抵制利希慎的生意,不仅是鸦片方面,利希慎公司其他的产业市值也开始下跌,对此利希慎公司的股东们多次召开会议。

这些股东大概划分为两个派别,一部分人主张放弃鸦片生意,投资其他的照样也能赚钱,而以利希慎为首的另一部分人则坚持继续经销鸦片。

股东之间的矛盾越发激烈,最终利希慎因私自并购其他鸦片公司被人告上法庭,案件断断续续审判了四年左右,最后以利希慎胜诉告终。

然而经过这四年后,香港此时形势又发生了新的转变,政府开始打击鸦片贸易,利希慎的公司难以为继。

但是尝过了赚快钱的滋味后,利希慎很难放弃这个生意,他辗转打听到当时的澳门政府对鸦片的态度还比较宽容,又将生意拓展到澳门一带。

那段时间里,利希慎家族一跃成为港澳地区数一数二的富商,利希慎除了发妻黄兰芳以外,又陆续纳了三房妾室。

随着国内形势的快速翻转,利希慎逐渐开始放弃经销鸦片,因为此时的他也不需要再靠这个来积累资金,他开始将眼光转向房地产行业。

最终利希慎看中了铜锣湾一带的地皮,虽然此时铜锣湾还没经过开发,但利希慎相信它将来一定能为自己盈利,就这样铜锣湾大半房产都被利氏家族收入囊中。

04 延续百年的辉煌

利希慎纵横商场多年,结下的恩怨不在少数,他垄断鸦片贸易的那些年里面就有无数人咬牙切齿地痛恨他。

因而有关是谁刺杀了利希慎这一问题,大家猜测最多的也是他在生意上得罪的对象。

然而这么多子女却没有闹出任何争夺家产的丑闻,着实有些出乎大众的意料,且那段时间里,除了搜寻凶手之外,利家所有人行事都非常低调,好像生怕被人抓住什么把柄一样。

黄兰芳作为利家的大家长,在面对社会各界人士时滴水不漏,她控制好了利家所有的产业,只等着利希慎的长子利铭泽归来。

这是利希慎在生前就已经决定好的,他要把家族主要产业交给利铭泽打理。虽然利铭泽并非黄兰芳所出,但是黄兰芳丝毫没有违背利希慎的意愿。

此时利铭泽只有23岁,他本来正在牛津大学读书,在突然接到父亲的死讯后匆匆回国。

对于自己这个长子,利希慎是从一开始就寄予厚望的,他就像当年父亲尽心培养自己一样,也尽力提供给利铭泽最好的物质条件和学习条件。

利铭泽归国后不负众望,一举挑起利家的大梁,他还给利家族全部成员下了命令,所有人不得踏入澳门半步。

虽然其中深层原因我们无从知晓,但想来也是为了整个家族保存实力、减少风险。

在国内战争平息之后,已过不惑之年的利铭泽召集散落在各地的利家人返港,决定带领家族成员扩张产业。

今时不同往日,他明白当初利家能够发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选对了时机,所以如今也不能被时代落在后面。

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利家和香港政府之间达成协议,参与修建跨海隧道的工程,并联合中外多家公司获得了三十年的经营权;利家还加入了通讯行业,帮助香港地区电话数量实现翻倍增长。

当然,利家产业中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地产。坐拥铜锣湾无数高楼大厦产权的利家族有一个原则,那就是铜锣湾所有房屋都只租赁不售卖,他们每年收取的租金对普通人来说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

而这样稳赚不赔的生意,看起来利家人还能延续很久。

结语

如今香港地区新兴家族众多,如利氏家族这样的“老钱家族”好像在被人们逐渐淡忘。

但是从某方面来说可能这也是利家人所追求的,相比于被推到媒体和大众的眼前,时时刻刻接受监督和审视,他们应该更希望低调地享受财富。

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利希慎当年的传奇色彩也被冲淡许多。

虽然他发家致富的方式在当今社会绝对不可取,但是其超前的眼光、果断的做派,以及缜密的思维或许仍旧能够留给我们一点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