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读:苏珊博士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咨询师、作家。《原生家庭》是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这世界确实存在一些不负责任的父母,让孩子的内心从小就充满了恐惧、自卑和负罪感。这些孩子成年后的生活还极其痛苦,追根溯源往往是原生家庭中父母带来的伤害在持续影响着他。当初父母的做法就像在他心里埋了一颗有毒的种子,这颗有毒的种子并没有随着他长大而消失,反而蔓延到他的全部身心。我们不是在于控诉父母,而在于给那些在原生家庭受过伤害的人传授具体的对策,让他们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出来,得到自由和幸福。

聊聊有毒的父母都有哪些表现,“有毒”这个词儿,指的是一种无意识的惯常行为模式,他们会用这种习以为常的行为模式持续地支配孩子的生活。按照行为模式的不同,“有毒的父母”分为这么几种类型:

幼稚型的父母。身为父母,理应抚养孩子,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情感需求,保护他们的安全。而幼稚型的父母会反过来要求孩子照顾他,孩子需要什么无关紧要,他眼里只有他自己过得怎么样,是不是得到了满足。

书中讲到有一个叫梅勒妮的姑娘从小照顾她的父亲,成年之后的梅勒妮结过两次婚,跟几个男人同居过,每次挑中的人不是懒鬼就是混蛋,甚至还有瘾君子。她总是相信经过自己的付出和感化,那些人会为了她浪子回头。

她的奉献只是助长了这些人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她最后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她之所以喜欢跟那些麻烦缠身的男人在一起,就是为了复制她和父亲的关系,所以她一直都找不到真正值得爱的人。

幼稚型父母,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失去自我,甚至忽略自己的正当需求,他们不了解一味的付出只能被人轻视,想要别人爱你,首先你得学会自爱。

操控型父母,一旦子女挣脱他们的操控,他们就会感到极度的痛苦,人生仿佛失去了意义。所以,这种类型的父母会尽力维持孩子的无力感,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剥夺孩子做决定的能力。

成家了,这种类型的父母会把手伸到你的新家庭中,哪天领证、办婚礼,要不要小孩,听他们的;等生了小孩呢?孩子怎么喂,怎么养,叫什么名字,还是得听他们的,孩子和配偶商量的不算,他们说了的才算。

总而言之,操控型的父母致力于挫败子女的每一个决定。如此一来,孩子的性格会变得很不成熟,他们就能永远地主宰孩子的人生。

言语虐待型父母,孩子的自我评价是不是积极、正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他的评价是怎样的,偏偏就有些父母,喜欢用言语来虐待孩子。

有的父母经常侮辱孩子的外表、智力、能力,说什么“笨成这样,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不知道我生下来你干什么玩意儿!”这就有虐待的嫌疑。再就是要看发生的频率,把一件小事翻过来覆过去地念叨,即便你说得都对,孩子也承受不了一天到晚地批评。

我在读初二时,那年的期末考试前,我满怀期待地对父亲说:“要是我考进班级前三名奖励我一件新衣服,也算是过年买的礼物吧。”本想父亲会满口答应,可等来的却是满是鄙视地回应:”你也能考上啊?”然后头也不回走掉,留下我一个人傻傻的呆着很久很久。

那种不屑的神情深深的刺痛了我, 三十几年过去了,我每每回忆这段往事都还有难以愈合的难过,很难受,很难受。

如果父亲换一种说法:“儿子你这么聪明努力,老爸相信你,只要你认真学习,你一定可以考到好成绩。”我相信要是父亲这样鼓励我,哪怕我考不到前三名,也是前十名,成绩也不至于往下滑。

前几年我创业,对父亲讲我的想法和一些美好的期待,未曾想又是一顿鄙视,反正各种不行,不鼓励也就算了,还各种打击,心里

我受过这方面的伤,等我有了孩子,我就知道不能把这种你认为不可能的事,把你的自卑,传染给孩子。

我在2018年去日本时买了DHA给孩子,我特意对大女儿说这是哈佛巧克力,吃了会读哈佛大学,还有一份我称之为耶鲁糖,妹妹吃了可以上耶鲁大学。

我当然知道,这只是个好的隐喻,我只想在孩子心中下一颗美好的种子,让她们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我不会奢望孩子读哈佛、耶鲁,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哪怕她们读深大也是好的。

身体虐待型父母,我们所说的身体虐待型的父母通常不是被孩子拱火拱得没忍住,这种父母往往是主动找茬。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矛盾、对社会的不满,随便找个借口就对孩子拳脚相加。这样的人有很多是自己成长于充满暴力的家庭,他们既痛恨自己的父母,又把自己父母的做法作为榜样,将暴力视作解决问题和发泄情绪的唯一手段。

跟这样的父母在一起,孩子毫无安全感可言。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什么时候父母突然就爆发了,叮咣叮咣地给你一顿。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长大以后很难信任别人,对身边的人充满戒备,无法和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凡事往坏里想,一生都活在恐惧之中。

如果爸爸家暴妈妈,男孩长大了犯强奸罪的概率很大,这方面李玫瑾老师有研究,可以阅读她写的书。成家以后暴打妻子会是很普遍现象。因此,女生找老公,除了人品能力看得见的房子收入,还要看他的原生家庭,他的父母是否恩爱?兄弟姐妹是否和睦?可以说,这些比金钱房子、车子更重要。

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这些都会在你未来先生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只是你看不见而已。我现在与第一次见面的女士聊个把小时,就能判断出她是否离异,过的怎么样?这是长期学习心理学锻炼出来的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要评估你的生活状态。比如是不是不敢和别人过于亲密,是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是不是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倒霉蛋?总的来说,“有毒的家庭”伤害得最多的是一个人对自我的认同感和价值感。

除了个人的生活状态,你还需要评估当下和父母的互动关系。好的父母是园丁,他教会孩子自立,然后适时地放手。“有毒的”父母呢,是一根藤,从小树苗那会儿就死死地缠上去,等树苗长大了,这根藤只会希望继续保持这种紧密的纠缠。

要判断你和父母的互动是不是健康,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问你自己——假设你接下来需要跟父母在一起待上一个月,你有没有立刻觉得心里别扭、不舒服?如果你对父母总是有很强烈的消极情绪,频繁地感到内疚、害怕、愤怒、难过,那么基本可以肯定,他们仍然拥有在情感上折磨你的权力。

原生家庭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有毒的行为模式会在连续几代人之间传递。曾经的子女变成父母,再去伤害自己的下一代。俗话讲“媳妇熬成婆”,暗示的不就是受害者有一天会变成害人者嘛!所以自我拯救不是这一切的结束。

你要让孩子远离伤害的源头。如果你是那个伤害孩子的人,像你的父亲一样,动不动就殴打、体罚孩子,你需要找医生练习如何控制你的怒气。如果伤害孩子的人是你的配偶,比方说他有酗酒的习惯,你要坚定地告诉他,你的孩子不能由一个酒鬼养大,他必须得接受专业的酗酒治疗。

和父母相比,他们要更加爱护自己的子女。作为一个受害者,你可能从来没有了解过那些好的父母是什么样的。那就试着把《正面管教》这样经典的教养方式带到你的家庭里,看看温和而坚定的态度会塑造出什么样的亲子关系。

还有,倘若你偶尔做出了不良的行为,你要勇于向子女道歉。可能你会感到难堪,把道歉看成是软弱的表现,有损你在孩子心中的权威。但事实证明,主动、诚恳的道歉会让孩子更加尊重你,也是最能显著打破循环的行动之一。

写在最后

原生家庭中,有些父母带给孩子的是爱和尊重,孩子会在父母的关爱下健康成长;而有些父母则或多或少会给孩子带来内疚、恐惧、自卑这些负面情绪,伤害孩子的价值感和认同感。原生家庭这个词儿总是给人一种特别沉重的感觉,仿佛它就是世间原罪的化身。其实它只是一个中性的概念。

我们中国人更需要警惕的是不加分辨地讲究孝道可能带来的家庭阴暗面,相信世间绝大多数父母都称不上“有毒”,但或许多多少少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他们的影子。

典型的中国式父母会把一生都奉献给子女,鞍前马后地操碎了心,所以最常见的问题很可能是有点像书中说的那种操控型的父母,喜欢代替你做很多决定。在中国另外有意思的一点父母过来帮小两口看孩子,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上有老下有小,你需要在三代人之间分别建立明确的界限,才能打破旧有的循环啊。

我之所以特意写这篇原生家庭的心理学文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所住的这栋楼也不知道是哪个楼层,经常听到母亲情绪失控对孩子无休止的咆哮,有时深夜十一二点,每次持续时间很长。

从大概率来讲她是极其缺乏安全感的人,父母也曾经咆哮对待她,她又把父母对她的咆哮带给了她的孩子,就这样传了好几代。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极其缺乏安全感,与他人很难有情感链接,更可怕的是她的孩子长大了也会这样粗鲁无情的虐待他的孩子。

人身体的疾病很容易被重视并且及时医治,但是心理的疾病却像是关在小黑屋里的幽灵,时刻环绕着你,你的生命一直被魔鬼吞噬,你却浑然不知。

衷心地希望这位邻居能看到这篇文章,如果能有所启发并且减少对孩子咆哮,我也是做了行善积德的好事,更加凸显了写作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鸿彬

2022年5月6日于深圳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