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何香凝先生在中国革命及新中国侨务工作中所作的重大贡献,受中央统战部委托,何香凝美术馆于4月29日至7月3日举办“纪念何香凝逝世50周年暨何香凝美术馆开馆25周年展”。本次展览将展出馆藏何香凝艺术精品35件、馆藏水墨23件、油画32件、版画10件、雕塑6件等作品,并辅助以美术馆学术出版物、历年展览海报、历史照片、实物展品、媒体报道等文献形式。展览结构上划分为七个单元,从何香凝艺术及研究文献,到美术馆25年发展之路;从公共空间及艺术的研讨到作为学术研究的策划,全面回顾何香凝美术馆25年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香凝美术馆是以何香凝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自1997年建成开放以来,这个简约雅致的公共空间不仅成为保存、研究、展示和推广宣传何香凝艺术及其革命精神的中心,更规划了“近现代美术史”“女性艺术研究”“何香凝及其时代”“海外华人艺术”等学术专题展。此外,该馆还致力于当下的艺术生态、城市空间,乃至人文学术输出等命题,努力突破建筑学意义的立方体,探寻公共空间的价值及自身与城市空间的联系。值何香凝先生逝世50周年暨何香凝美术馆建馆25年之际,何香凝美术馆借助丰富的馆藏,策划了此次特展,呈现出在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该馆的思考、策划及实践,也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女性。

一、何似寒梅留劲节——何香凝艺术及研究文献展

何香凝艺术精品是何香凝美术馆最珍贵的典藏,美术馆始终以研究、整理、展示典藏的优秀的艺术作品为己任。经过25年的努力,无论展览还是学术研究,美术馆已成为国内外何香凝研究的核心机构。此单元不仅展出何香凝的艺术精品、历史文献,同时也呈现近25年来与何香凝有关的学术成果,形成有关研究、整理、推广的整体回顾,也为纪念何香凝先生诞辰145周年(2023年)做前期的准备。

二、我们的事业:二十五年以来的机构、事件及人物

1995年以来的美术馆大事纪年——不仅仅是事无巨细地著录25年以来该馆的展览及研究,同时也成为唤起观众美术馆记忆的媒介。大事纪年以简易文字及精选的历史图像,编写美术馆的“学术年谱”。我们希望观众凝视“年谱”中图像及关键词,可以知悉25年的时间里,何香凝美术馆成长的社会、学术环境,所合作的机构、学者,还有曾经到访美术馆的民众,也就是讲述美术馆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多维度空间:关于公共空间及艺术的研讨

1998年11月21日至1999年11月21日,何香凝美术馆与深圳雕塑院共同举办了第一届当代雕塑艺术大展。此后,项目不间断地持续策划,至2014年共举办了八届不同主题的当代雕塑艺术大展。其中第一届至第五届由何香凝美术馆执行具体的项目策划,第六届至第八届则由华侨城ocat当代艺术中心主持。八届当代雕塑展可以视为当代雕塑艺术对于城市构建、公共空间、民众公共生活等的直接介入。其讨论的主题早已经跨越了艺术、城市建设、美术馆、建筑艺术等界域,在生态城市、公共艺术、文化社区、文化交流、城市景观、开放的美术馆等领域积累起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讨论,以严肃的学术态度,策划有关美术馆、现代城市空间与雕塑艺术可能的探索,似乎可以构成特殊的研究个案,因其涉及机构制度、资金赞助、美术馆空间、社区文化乃至城市文化建设等具体实践。

四、作为学术研究的策划

作为国家级美术馆及优秀文化艺术的积极推动者,该馆始终关注当下艺术生态。美术馆不遗余力地挖掘年轻一代的创造性,努力围绕“女性艺术”,聚焦艺术史、文化生活研究中对于女性艺术主题的讨论,纠正文化、艺术中相关问题的偏颇,关注女性在性别身份之外的艺术创作中的成就。明确的展览策划主旨,令美术馆聚集了包括巫鸿、费大为、吕澎、黄专、王璜生、冯博一、皮道坚、鲁虹、李公明、李伟铭、尹吉男等国内外优秀的策展人、学者,以其学术眼光和策展理念,形成了系列的艺术家个案学术研究展。其中关于区域研究的有港澳台地区的艺术家交流展;关于女性艺术有周思聪、喻红等重要的女性艺术家系列;王广义、隋建国等则构成了当代艺术名家系列。此外,“新视觉”的系列展览成为年轻艺术家最为重要的展示平台之一。此单元拟以相关主题的艺术家作品为线索,整合有关的展览照片和学术文献,勾画出何香凝美术馆的当代视野。

五、万川入海:海外华人的艺术、生存

关于海外华人艺术的研究,既是相关何香凝史学研究的延伸,也是作为中央统战部直属单位的必要学术关怀。美术馆以不同的主题,如华人身份、地域文化、文化认同等,以个展或群展的形式,分别策划架上绘画、多媒体艺术、当代艺术等不同媒介的艺术展,也以地域为划分,策划东南亚、欧美等不同区域的艺术展。譬如“在地未来——文化中国·海外华人青年艺术家邀请展”(2013年)、 “重瞳体——文化中国·海外华人女性艺术家邀请展”(2014年—2015年)、“别处/此在:第三届海外华人艺术抽样展”(2018年)、“离散与汇聚——第三届全球华人艺术展”(2020年)等持续的研究展,既是特殊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双方观看彼此的独特视角。透过艺术作品,观众了解并身历其境地感受到海外华人的生存状态,感知其所想与所思。

六、作为知识输出的空间

处在新美术馆学的语境之中,当代美术馆的职能因“艺术”边界的拓宽,也随之变换着空间定义,不仅是单一保存“艺术品”“国家遗产”的封闭建筑体,更是知识生产、创新思想讨论的场域。何香凝美术馆建成之初,即指向完整人文学术的整体框架下思考美术馆的价值输出。为此,美术馆策划了系列“人文之声”学术讲座,迄今已举办逾250场次,涉及历史、哲学、文学、建筑、音乐、考古等学术领域,所延请的学者亦为各个学术范畴内的优秀人才。此外,高端的学术出版,如“何香凝美术馆丛书”的推出,以及公共教育、少儿画苑、女子美术研修班的实践,也成为重要的美育推广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面向未来的视野:特色立馆、学术先行

2019年,何香凝美术馆从华侨城代管转制为中央统战部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新视野中,面向未来的美术馆事业,何香凝美术馆一如既往地以何香凝艺术及其时代为学术研究的中心。同时,关注优秀的女性艺术、海外华人艺术、当代艺术、古典艺术、优秀传统文化等范畴,围绕着“新美术馆”概念,持续举办不同类别的美术馆论坛及专题展览的学术研讨会,如“何香凝美术馆首届发展论坛”“流水高山写新图——何香凝与新中国北京画坛学术研讨会”,积极谋求与同行及优秀的艺术出版机构合作,分别与北京画院、南京博物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签订长期合作项目。围绕着“特色立馆、学术先行”的中心理念,2020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家在娄水边——从‘四王’到近代娄东专题展”“领异标新——“扬州八怪”与扬州三百年绘画特展”等高端学术专题展。25年的经验积累及当下完善的学术规划、清晰的办馆理念,是何香凝美术馆憧憬未来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