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考古史上,有很多国宝级的文物并不是被考古队挖到,而是被老百姓捡到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四羊方尊、吕后玉玺、中华玉雕龙等,那么这些国宝文物是被谁捡到的?那些捡到国宝的人获得了哪些奖励?
第1位:湖南姜姓三兄弟,种红薯时捡到四羊方尊。

说到四羊方尊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这可是中国排名第三的国宝级文物。

在中国所有已发掘的文物中,四羊方尊历史相当久远,是现存的商代青铜器中体积最大的一件。

然而,这么一件国之重宝,居然是在锄地的时候被无意中发现的。

并且四羊方尊在被发掘以后,历经多次战乱坎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羊方尊

1938年4月的一天,湖南宁乡县有一家姓姜的三兄弟,在田地里开荒,种红薯。

他们开垦的这座小山坡叫转耳仑山,是一片荒地,无人耕种。

正当他们锄地的时候,只听“当”的一声,声音清脆,不像是碰到石头的声音。

老大姜景舒判断应该是锄头碰到金属物体了,于是赶紧往下挖。

这不挖不知道,一挖吓一跳,原来是个大物件。

三兄弟挖出来之后,发现是个看不懂的东西,体积很大,足有60多斤。

为了判断这物件是什么金属,姜景舒还用锄头敲打了几下,没想到居然把器物沿口敲掉了巴掌大的一块。

他们初步判断这个是铜器,但是怎么处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羊方尊

很快他们挖到宝贝的消息在村子里传开了,当地的文物贩子嗅觉灵敏,很快快得到了消息。

但是文物贩子没有直接出面,而是委托当地的一个老板先花钱买过来,这个老板打算出400块大洋。

但是当这笔钱被当地的保长,乡绅层层盘剥,最后到姜姓三兄弟手里的时候就剩下了248块大洋。

后来四羊方尊被文物贩子带到长沙,并在圈内放出消息,打算以20万大洋寻找买主。

消息透漏出去后,被长沙县政府得知,文物被追缴了回来,没收充公。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四羊方尊后来被放到了湖南省一个大官的办公室里,而这个大官就是张治中。

张治中知道这是个文物,但是不知道它的具体价值,于是就把四羊方尊摆在桌子上当笔筒用了3个月。

张治中

后来日寇进逼长沙,当局为对抗日寇采取了“焦土政策”,一把大火在长沙城内烧了2天2夜。

四羊方尊也在这次大火中遗失掉了。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方努力,四羊方尊终于被找了回来。

原来战火中四羊方尊被摔碎,被丢弃在湖南省银行仓库的一只木箱内,十几年无人问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焦土行动

1954年,通过烙铁焊接的方式四羊方尊被修复成功,只差沿口的那块缺失的碎片。

令人惊喜的是,1976年,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高至喜知道了这件事,千方百计找到了姜景舒三兄弟,那块碎片居然还被姜景舒保存着。

于是这块碎片在历经多少年后重新被粘了上去,四羊方尊终于完整。

在这件事中,姜景舒三兄弟所获得的报酬只有最初的那248块大洋,在那个时代也算一笔不少的钱。

四羊方尊

第2位:陕西老人捡到一条“金蚕”,上交祖国后成国宝。

陕西的一位农民叫谭福全,1984年12月的一天,谭福全在河水里淘金,无意间看到了一条闪闪发光的东西。

看周围没有人,他赶紧捡起来,这是一个金色的金属物体,但是不是金子他不知道。

奇怪的是,这个小东西的形状非常特别,是像蚕一样的形状,虽然形状比较小,但是做工精细。

那么这小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金蚕

谭福全回到家后并没有声张,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还是被走漏了。

当地的文物贩子很多,其中一个人就找到了谭福全,提出要花8000块买下这只金蚕。

但是谭福全是个觉悟很高的农民,他果断拒绝了。

看到谭福全不为所动,文物贩子以为是出的价钱太低,于是马上改口说可以加到2万。

捡文物贩子提价这么快,谭福全马上警觉了起来。

谭福全心里琢磨,文物贩子都是很精明的人,既然一下子提价这么多,说明这个金蚕一定不是一般的文物。

第二天一大早,谭福全就带着这只金蚕去了西安。

谭福全也不知道该把这个金蚕交给哪个部门,他就知道博物馆里的文物比较多,所以他就直接找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博物馆里的专家们看到这个金蚕的时候眼睛都直了。

因为这种金蚕在中国考古史上没有出现过,专家们也都是第一次见。

但是专家们清楚地知道,这种文物在历史上是有记录的。

一本古书《邺中记》就有记载,齐恒公的墓里有金蚕数十只。

这是因为古代人养蚕产丝,所以就用金子做成蚕的形状当成摆件。

金蚕

眼前的这只鎏金铜蚕,做工很精致,一共九个腹节,保存完整,后来成为国家一级文物。

那么捡到这只金蚕的谭福全获得了什么奖励呢?

答案是什么也没有,因为谭福全是无偿捐献的,虽然他文化水平不高,但是觉悟很高。

第3位:13岁学生捡到一枚玉玺,上交后得20元路费,45年后专家为何再度找上门?

孔仲良,陕西咸阳人,如今已经65岁。

虽然只是个普通的农民,在在52年前,他却干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捡到了一个宝贝。

那是1968年9月的一个下午,当时的孔仲良还只是个13岁的学生,那天他正好翘课回家。

就在他回家的路上,他发现河边上有一个闪闪发亮的东西。

孔仲良走上前去一看,原来是个白色的石头,但是只露出地面一半,还有一些埋在泥土里。

在好奇心驱使下,他从木棍简单挖了一下就把这个白色的石头挖出来了。

因为沾上了泥土,看不清楚是什么东西。

他用河水清洗了一下,发现整个物体都是白色的,而且非常坚硬,跟石头一样,奇怪的是上面还有一个类似动物一样的东西。

孔仲良心想这肯定是个值钱的东西,于是就高高兴兴地带回家了。

吕后玉玺

回家后,孔仲良将这个小玩意给父亲看。

孔仲良的父亲叫孔祥发,把这个白色的小玩意拿在手里研究了一番,也没有看明白,但是他发现下面还有一些文字,像是一个印章。

但是他也不敢确定,于是准备找个懂行的人问问。

吕后玉玺

于是孔祥发和儿子就带着这个小玩意来到了陕西博物馆。

经过专家们的鉴定,确认这可不是一一般的印章,而是一枚非常珍贵的玉玺,那可是以前皇帝用的。

听到这个消息父子俩也非常高兴,就把这个东西上交给了博物馆。

为了奖励父子俩,博物馆当即拿出20元作为奖励,在那个时代,20元相当于正常人半个月的工资。

孔仲良

那么这枚玉玺是哪位皇帝使用的呢?

后来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个玉玺是汉朝皇后吕雉使用的,也就是历史上的吕后。

孔仲良作为这枚玉玺的发现者,虽然只被奖励了20元,但是45年后专家再一次找到了他,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2012年,陕西省举办了一个弘扬历史文化的表彰大会,目的是增强人们保护文物的意识。

孔仲良因为当年上交玉玺,也被成为表彰对象。

于是时隔45年,专家再次找到了孔仲良,如今的他已经成为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孔仲良也因为上交玉玺有功被颁发了荣誉证书。

孔仲良

第4位:中华第一玉雕龙,为何差点沦为废铁?

张凤祥,内蒙古翁牛特旗的村民。

1971年8月张凤祥像往常一样在自己的果园里劳动,这时,他一锄头下去地上居然出现一个洞。

他仔细观察了下,原来是个破旧的地窖。

张凤祥挺大胆,他伸手往里面摸了摸,在里面摸到一个钩子一样的小物件,颜色发黑,看着像是废铁做成的。

张凤祥有捡废铁的习惯,于是顺手把这个不起眼的小东西带回了家。

玉雕龙

回到家后,张凤祥把这个东西放到了窗户台上,然后就把这事给忘了。

张凤祥有个才7岁的弟弟,叫张凤良。

张凤良看到这个钩子以为就是个铁钩子,就用一根线系在上面,在地上拉着玩。

没想到这么一来,居然有意外的情况出现。

玉雕龙

原来就这么拉了几天之后,钩子上的污渍都被抹掉了,张凤祥意外地发现这个钩子不是铁,而是一块玉。

放在阳光下看的话,还能闪现出一些光泽。

张凤祥心想如果一块玉能做成这种形状还是很不一般的,但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为了找个专业的人鉴定一下,张凤祥找到了当地的翁牛特旗文化局。

然而到了文化局之后,这个宝贝却被搁置在了仓库里,一放就是十几年。

玉雕龙

原来,当时县里的文化局也没有什么专家,再加上这个物件的外观确实不是很出众,所以工作人员就把这个玉石雕成的龙当成了普通文物给放在库房里了。

而张凤祥因为上交文物有功,给予了30元的奖励。

就这样,这件宝贝在库房里一放就是十几年,直到1984年才重见天日,被奉为国宝文物。

最主要的原因是1984年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猪龙,被考古界重新发现,震惊考古界。

红山文化

此时翁牛特旗文化局的负责人才突然想到十几年前有一件与红山文化相关的文物被放到了库房。

工作人员赶忙从库房中把玉石雕龙取出来送到北京鉴定中心。

经过鉴定确认,这个宝贝确实是红山文化的遗物,距今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价值非常的高。

这个文物从此被命名为“中华第一玉雕龙”,成为国宝级文物。

玉雕龙

在中国文物考古史上,被普通老百姓捡到并上交的文物还有很多。

这个人虽然都是普通人,但是他们的举动让人敬佩。

有人说那个时代的人们都比较淳朴,比较实在,捡到东西就会主动上交。

如果是这些事情发生在今天,如果是你捡到,你会上交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关注传奇猩探,为您讲述平凡人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