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常金乾

西姆国有经济研究院高级咨询师

混合所有制改革一直是国有企业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这样的情形往往发生在企业发展瓶颈阶段。然而也有不少国企在发展的上升期主动混改,甚至放弃国资的控股权,不遗余力地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上海宝钢气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气体”)就是这样的案例。宝钢气体背靠宝武集团,拥有强大的背景资源和技术实力,不愁业务和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国企改革政策要求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气体行业的激烈竞争要求企业并购扩张,宝钢气体适时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混改,同时国资放弃控股地位,放开混改限制,给予了企业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公司简介及业务布局

宝钢气体是一家集工业气体项目建设、生产、管理和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大型公司,拥有高水平的技术、研发、销售、物流、整体建设与项目运营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包括设计、运管、维护、应用技术支持及咨询等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宝钢气体以传统的空分业务为核心,兼顾氢气、合成气、瓶装气等业务的发展,逐步布局全国,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宝钢气体2008年开始筹建,于2010年8月由中国宝武集团下属宝钢金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金属”)100%全资发起成立,注册资本118 085.24万元,是宝武集团工业气体业务的主要平台。至2018年底,已成为拥有上千名员工和33家下属公司的大型集团性企业,并持续保持业务的快速增长。

宝钢气体拥有核心技术体系,并具备为客户提供设计、运管、维护、应用技术支持、咨询等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公司拥有空分、氢气、合成气、清洁能源、包装气五大战略业务,具备完整的技术与研发、销售与物流、整体建设与项目运营的专业能力,拥有并运行国内大规模的空分群与量级领先的单体空分。

二、混改背景和行业分析

(一)政策背景

根据国企改革聚焦主责主业的要求,国有企业要瘦身健体,聚焦做强做优主业实业,严把新增投资入口,着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国务院国资委在改革进程中不断要求各地和各中央企业积极统筹协调,进一步扫清瘦身健体政策障碍,确保瘦身健体工作稳中求进、取得更大成效。

2016年原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合并为宝武集团,打造出中国钢铁行业的巨无霸。宝武集团成立后,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方针,并根据国企改革的要求,聚焦主责主业,剥离辅业,宝钢气体由于其自身行业性质,成为了宝武集团要剥离的对象之一。

(二)行业背景

中国的气体行业市场前景广阔,需要更大的产能去填补市场。麦肯锡曾预测,中国的气体行业在十三五期间将会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很快会成为与美国、欧盟市场规模相当的全球三大气体市场之一。国际上的气体行业龙头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想要分一杯羹。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国内气体公司也加快整合步伐,宝钢气体在全国进行过并购整合和网点布局,发展潜力较大。想要进一步提升实力,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宝钢气体必须扩大规模增强实力。而且国际气体行业巨头林德、普莱克斯、梅塞尔等企业多年来也都是经过各种并购整合,逐步壮大起来,成为全球气体行业的巨头。

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市场开拓和企业管理成本上升,与国际巨头竞争需要投入的成本更高,作为宝武集团的辅业,巨额资金的投入不符合集团战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三、混改过程及要点

考虑到宝武集团剥离辅业的政策要求,以及气体行业市场的规模要求,宝钢气体放弃控股权的混改诉求应运而生。

2018年1月,宝钢气体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出让51%股权, 6月15日再次披露信息,底价19.56亿元转让51%股权。8月17日经过经过竞价,宝钢气体拍出成交价41.66亿元,高出挂牌价20多亿元。参与竞价的不乏国际国内行业龙头和投资机构,有杭氧股份与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组成的联合体、美国空气产品公司以及太盟投资集团。最终太盟投资集团成功摘牌宝钢气体51%的转让股权,促使宝钢气体完成混改,成为太盟投资集团与宝武集团旗下宝钢金属的合资公司。

混改前,宝钢气体是宝钢金属全资子公司,而宝钢金属为中国宝武集团全资子公司。混改后,宝钢气体的控股股东太盟投资集团持股51%,宝钢金属持股49%(见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宝钢气体混改前后股权结构示意

混改对象是管控基金资本逾300亿美元的太盟投资集团(PAG),是亚洲多元化投资管理公司中的佼佼者,太盟投资将带来灵活的资本架构和便捷的资金解决方案,从而推动宝钢气体的持续发展。混改前,太盟投资集团在2017收购了当时香港上市的中国最大的独立工业气体生产商盈德气体。在太盟投资集团的主导下,国内气体行业的整合加速进行,宝钢气体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四、宝钢气体混改中的突破点

(一)盈利企业进行混改,谋求长远发展

从2008年筹备公司到2018年,宝钢气体在宝钢集团下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第六大气体公司。在混改前,宝钢气体连续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如此一家盈利性良好,业务发展位居前列的公司,有必要进行混改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宝钢气体混改前三年财务信息

(二)国资退出控股地位,释放发展空间

宝武集团在挂牌之初就宣布放弃宝钢气体的控股权,转为参股,而引入的民营股东成为控股股东,这是一个突破。国资直接退出控股地位,而不是划转给其他国有企业,这是比较少见的。我们认为,此举更多地是从宝钢气体自身发展考虑,真正为企业的长远规划。而宝钢气体的混改成功,不仅促进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打造了一举多赢的局面。

首先,有利于国企改革树立榜样,顺利推进改革。践行国家相关政策。翁杰明在今年3月召开的国有企业瘦身健体专题推进会讲,“瘦身健体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要内容,必须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攻坚收官,争取更大成效。”宝钢气体并非宝武集团的核心主业。作为国家第一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中国宝武集团实现了非核心业务的“战略性有序进退”,把宝武集团打造成为主动开展产业资本有序退出的成功案例。

其次,有利于宝武集团优化战略,聚焦主责主业。宝钢、武钢两大央企钢铁集团合并后,新集团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方针,专注主业,剥离辅业。气体板块由于并非集团主业,集团选择保留参股权,让渡控股权。同时,国际大型气体公司不断进入国内市场,市场开拓和企业管理成本上升,想要与国际气体上市公司比肩,需要继续投入较大成本,不符合集团战略。而虽然放弃宝钢气体股权方面的绝对控制,但鉴于宝钢气体的主要客户方为中国宝武集团,中国宝武集团通过产业链约束,并未真正丧失话语权。

第三,有利于宝钢气体规模发展,参与市场竞争。宝钢气体虽然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面对激烈的竞争,宝钢气体在未来仍需要大量投入。作为中国宝武集团的非核心业务,获得来自集团内部的资源配置有限,产业发展需要引入有实力的投资者。太盟投资集团资金实力雄厚,且有整合中国气体行业的规划,在支撑宝钢气体发展上更加得心应手。

五、宝钢气体混改效果分析

(一)打造国企改革成功案例

宝钢气体的这次混改,在壮大国有资本和扩大国有资本影响力的同时,实现了国有资本的有进有退,即按照市场规律运作,以企业价值和股东回报最大化为原则,该进则进、该退则退。宝武集团实践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中资本“融投管退”全流程业务运作,尝试了以出让控股权为特征的国有企业混改的探索,为集团后续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经验,初步形成了国有资本“融投管退”的运作体系和能力。

(二)促进企业取得长足发展

混改以后,宝钢气体取得了持续的发展,目前太盟投资集团持有宝钢气体65%的股份,是宝钢气体的最大股东。太盟投资集团将旗下两家中国工业气体投资组合公司合并为气体动力,并寻求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实际上,为进一步提升两家公司未来在工业气体行业的竞争力,推进业务协同与优势互补,太盟投资集团已经开始提前布局,比如两家公司聘任同一CEO,对外招聘合并进行。在新的实际控制人的操盘下,宝钢气体有资金有实力,正在向更宏远的蓝图奋进。

- END -

探寻改革之道,焕发国企活力。“国企混改”公众号由西姆国有经济研究院主办,为您带来国企改革最新资讯,最新政策深度解读、改革案例分析。咨询热线:400-7788-029

关于国企混改,如果您有疑问,可留下您的信息,专业人员将与您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