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常金乾

西姆国有经济研究院高级咨询师

上海欧冶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欧冶金服”)是宝武钢铁集团开展以“科技+金融”双轮驱动,与宝武金融资产经营单元共同打造生态圈大金融业务体系,提供专业金融科技服务的互联网业务平台。欧冶金服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央行数字人民币试点合作平台,是国资委确定的209家“科改示范企业”中唯一的金融科技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冶金服是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企业,成立于2015年2月,注册实收资本14亿元。中国宝武提出“共建高质量钢铁生态圈”的使命,打造穿透产业链的社会化合作、网络化协同、智慧化发展的生态圈商业模式。在此背景下,旗下产业金融业为生态圈提供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其使命和愿景是成为钢铁生态圈的核心推动力,构建领先的产业金融服务平台,驱动钢铁生态圈高质量发展。欧冶金服作为产业金融业子公司之一,定位于线上与线下服务相结合,打造集金融科技研发、供应链金融服务、金融数据与风险信息集成为一体的金融服务平台。

自入选科改示范企业以后,欧冶金服多措并举,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将公司改革持续推向深入。欧冶金服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科技创新,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助力钢铁生态圈协同创新

为实现跨产业发展,欧冶金服代表中国宝武联合产业龙头、金融机构、科技平台、科研院所和专业机构等26家单位共同联名发布《产业金融区块链联盟白皮书》,旨在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的产业金融区块链联盟,构建真实可信的信用基础设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欧冶金服致力于构建领先的产业生态圈金融科技服务平台,提供包括上游应收类、票据类,下游订单类、库存融资类等各类型产品。

2018年欧冶金服在上海市经信委的协调指导下,打造了“上海市大宗商品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应用示范项目”,成功孵化“通宝”产品。通宝是优质买方(核心企业)基于应付账款,向其卖方(供应商)在线签发的电子债权凭证,具有可差额转让、可在线融资、可持有至到期收款等特点。欧冶金服开发的通宝产业金融区块链平台,可为通宝的签发、接收、转让、融资提供全流程在线服务。

截止2020年12月底,中国宝武成员单位及上下游战略客户已有近170家优质企业成为核心企业,产业链上近2500家中小企业接收通宝,使得通宝发展为常规结算方式。除中国宝武外,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产业龙头企业也加入联盟运作体系。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排名前40的银行中,已有21家通过多种方式接入通宝平台,提供融资服务。2020年,供应链融资规模同比增长超过50%,活跃客户数同比增长超过40%,通宝交易规模累计近1000亿元,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最低可至3%,最小单笔融资仅3800元,规模效应为生态圈客户降本增效,形成了平台、核心企业、供应商、金融机构多方共赢的局面。

二、多措并举,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欧冶金服以科改示范行动试点为契机,继续在市场化岗位薪酬体系和选人用人机制建设等方面大胆探索。面向公司经营层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建立以重点关注科技创新实力、新商业模式打造、规模快速增长为主,适当兼顾当期利润的权、责、利对等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核心骨干团队的创新引领作用。通过对标市场,建立具有科技创新企业特点的岗位体系,完成全员岗位薪酬体系调整,在留住人才的同时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活力,提升开疆拓土的“狼性”。按照母公司华宝投资“应混尽混、已混深混”原则,将在混改工作中步子迈得更大。

欧冶金服紧紧围绕科改示范行动各项改革任务,扎实稳步推进改革举措的落实:完成公司岗位薪酬体系切换,建立“能上能下”的职业发展双通道,支撑管理和专业双序列提升,新增“专家”“科学家”等岗位,进一步完善员工晋升、年度调薪等配套措施,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完成公司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制定《欧冶金服经营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方案》以及《欧冶金服市场化选聘管理制度》,组织签署《欧冶金服经营层岗位聘任协议》,为公司深化改革奠定基础。连续3年推行《欧冶金服百团大战激励方案》,对营销登高团队和个人坚决实行岗级滚动升降,对中后台人员强调聚焦经营重点、自发组队、自负盈亏,充分凝聚和激发了员工的创新热情和创业激情。

从2015年中国宝武成立欧冶金服到现在, 宝武集团等龙头企业及欧冶云商强大的产业互联网服务体系为欧冶金服提供了扎实的产业基础,使得欧冶金服的金融牌照优势、金融资源优势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反过来,欧冶金服基于金融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应用,基于全球金融资源、多元化金融资源的整合,为产业链生态注入流动性。

未来,借助宝武集团背景和资源,抓住科改行动的契机,欧冶金服将不断释放企业活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 END -

探寻改革之道,焕发国企活力。“国企混改”公众号由西姆国有经济研究院主办,为您带来国企改革最新资讯,最新政策深度解读、改革案例分析。咨询热线:400-7788-029

关于国企混改,如果您有疑问,可留下您的信息,专业人员将与您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