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国的基本盘是河东,秦国的基本盘是关中,中间黄河以西洛水以东的区域称为河西。为区别甘肃的河西走廊,这里的河西也称为西河,是秦晋必争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家分晋,压制秦国一百多年的晋国终于一分为三,秦人长舒一口气。以前秦军东进面对晋国,如今则只需面对魏国,三家分晋的确是秦国东进统一天下的必要条件。

不过魏斯的魏国,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法。变法的主持者李悝,在官场、农业、商业、军事方面,均进行了较大的改革,魏国实力比秦国想象的要强得多。

军事方面,魏斯重用吴起、乐羊、翟角等大将,其中吴起,堪称秦人的苦主。

吴起的祖先是吴国王族,越国灭吴国后,一支吴国豪门大族迁居到卫国,吴起便是这支吴人的后代,不过他现在是卫国人,在鲁国担任大夫。

齐国的田和统领八万齐军,不从泰山通道而来,而是从东南部绕行近千里,从鲁国南部攻入。鲁穆公只给大夫吴起两万兵,这个兵力在春秋时期就是不足三百乘,勉强可支撑一场战争。

吴起受命之后,在军中与士卒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见士卒扛着粮草负重,自己也去扛一袋给士卒分担。有的士卒生病疽,吴起起亲自调药。有的士卒伤口化脓,吴起以口吮其脓血。

吴起率两万鲁军劫齐营,杀得齐军马不及甲,车不及驾,僵尸满野。

吴起晋升为鲁国上卿,却遭到其他公卿打压排挤,说他受贿通齐。吴起闻风而逃,来到魏国。

公元前412年,魏国太子魏击,领魏国三军,西渡黄河,攻打秦国的繁庞。繁庞之战是一场惨烈的攻防战,虽然魏军攻克河西重镇繁庞,也付出不亚于秦军伤亡的代价。

公元前409年,魏斯亲自挂帅,太子魏击坐镇安邑,父子两个反过来,魏斯统领十余万大军攻入河西。

随后的两年,河西秦国重镇元里、王城等纷纷并入魏国版图。为了进一步压制秦国,魏斯在黄河的拐角处修建了一座军事重镇,叫做临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魏军咄咄逼人的攻势前,秦简公被迫放弃河西,在洛水以西的重泉,修筑防御工事,组织下一条防线。

到这个时候,河西大多数地方已成魏国的囊中物。只剩下五座小城,那里的秦国守军宁死不降。

吴起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魏国,有人说他来的有点晚。吴起自己却信誓旦旦,魏国的舞台比鲁国更加广阔,吴起正好大展宏图。

不论吴起心有多高,但还是必须接受一个现实,河西仅剩五座小城,魏斯将这五座小城留给他,作为入职考试。

顺利拿下这五座小城之后,魏国完成了晋国也未能完成的伟业,将黄河天堑变成魏人的内陆河,此后秦人东面无山川之险可守。

魏斯任命吴起一个职位,河西郡太守。

魏国有三块好地,河东郡、河西郡和东郡。吴起的河西郡太守,是封疆大吏之一,与西门豹的东郡太守齐名。

郡太守,管理一个郡的大小事务,包括最重要的兵权。

吴起的河西郡,兵力十万,这是鲁国不能相提并论的,魏斯给吴起的任务,是将秦国压制在洛水以西,保全河西所有领土。

用一个郡,十万军队,抗衡秦国这种底蕴深厚的诸侯,吴起有这个本事吗?

吴起必须先提升河西郡的综合实力,不然无论如何都无法抗衡秦国。

吴起上任第一步,是发兵北向,灭掉与晋国保持几百年友好关系的翟国,将翟国旧地并入魏国版图,称为上郡。

上郡人口不多,但是地方却广阔,为河西郡增加了无限的战略空间,大国之间的战争,战略纵深是很重要的。二战时期日本不能全部占领中国,德国也不能完全征服苏联,主因之一都是后者拥有广阔的领土。

吴起在军中立信,让将士充分信任自己。吴起在少梁北门外靠置了一根辕木,然后下令:“任何魏国人,谁能把它搬到南门外,赏给他百亩良田、豪宅一栋。”

从少梁城北到城南,不过两里的距离,即使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穷书生,扛根木头当不成问题。可是令下了很久,大家都只当玩笑,直到一个家徒四壁的穷汉子完成这个壮举,得到百亩良田、豪宅一栋,人们才追悔莫及。

“徙木立信”的故事,最早源自吴起,后来商鞅在秦国咸阳山寨了这个故事,效果依然轰动。

河西人期待再有一次“徙木立信”,好发一笔横财。秦国有个小哨亭靠近魏境,这颗眼中钉严重妨碍到当地百姓的生产。吴起下令:“今天就攻打秦国哨亭,谁先登上哨楼,就封为河西郡的大夫!”

哨亭自然瞬间就被拿下,吴起用这种方式,逐渐与将士建立一种言出必行的信任。

吴起爱护他的士兵,与在鲁国一样,他与士兵同样睡在地上,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饭菜,同样背干粮,与士兵们一起行军。最毒的就是,有士兵身上长了浓疮,吴起毫不犹豫地跪下身子,把士兵身上毒疮中的脓血一口一口地吸吮出来。

当然无论使尽多少心里战术,军队的战斗力,最终还是归结到士兵的作战能力上来。

吴起的河西郡与上郡守军,总数十余万,河西这么多城邑要防御,若是野战交锋,魏军能够出兵的人数不超过五万。而坐拥关中的秦国,随时都能拿出二十万大军与之较量。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这两个成语说得轻松,执行者做起来可就难了。吴起并非常人,他根据河西郡的特点,创造了一支战无不胜的精兵:魏武卒。

魏武卒是战国之世首支精锐之师,后来各诸侯纷纷效仿。魏武卒的战力如下:

防御力8,穿三层皮甲,头戴铜盔。

攻击力9,操十二石之强弩,挎箭五十支,持戈,带剑。

通常八石的弩就可以称为强弩,比弓箭射程远,十二石之弩,射程和威力自然大幅增加。魏武卒远程可以用强弩,近距离用戈和剑,攻击力极强。

运动力9,背负三日干粮,全副武装几十公斤,清晨出发,到中午行军上百里(四十多公里)。

如此严苛的选拔标准,魏武卒迅速从战国之世脱颖而出,成为作战能力最强的兵种。

吴起作为魏武卒的创立者和统帅,对这支精兵的使用更是行云流水,他利用魏武卒体能的优势,不死守河西,而是渡过洛水,深入秦国腹地。

吴起不是孝子(母死不归),也不是好丈夫(杀妻求将),但绝对是士兵的好将军,他统领的魏军,无不拼死效命。

由于魏武卒体能好,几万魏武卒采用迅疾突进的方式,游击于关中各个城邑,营造的声势像是数十万人参战,这让秦人防不胜防。魏国河西军最远的作战范围,到达泾水流域,此时的秦人不要说收复河西,就连关中都不得安宁。

吴起守河西郡,采用的是以攻为守的方式,倍道而进。吴起一生曾效力鲁国、魏国、楚国,大战七十六次,全胜六十四次,平局十二次,无一败绩。吴起的战绩,大部分是在魏国对秦作战时取得,他可真是秦人的苦主。

魏国“武卒”的成功,令各诸侯国也开始跟风,创建了各自的精锐之师,齐国的“技击之士”、秦国的“铁鹰锐士”、韩国的“强弩材士”、赵国的“胡刀飞骑”、楚国的“选练之士”相继出现,中国历史上精锐兵种最辉煌的时刻即将到来。

关中的地势,是个椭圆形,东西宽南北窄,魏军穿越整个八百里秦川,才能到达目的地雍都。吴起虽然是历史级的名将,但也受限于兵力等因素,威胁不到秦国都城雍都。

春秋晋国鼎盛时期,也只是打到泾水流域,没有威胁到雍都。八百里秦川的纵深,是巨大的地缘优势。

除了关中的东西纵深,秦人在陇西高原还有大片土地。当初周朝对犬戎有着巨大的优势,也没能踏上高原灭掉犬戎。这说明在高原之上,游牧民族有着先天优势。

魏国灭不了秦国,但吴起以攻为守,一度把秦人逼得改变东进战略,转而向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