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在学物理时会发现:

上课一听就懂,做题一做就废。

同一道题,同桌或者前桌5分钟就做出来了,自己楞憋了1个小时还是没思路。

老师或者同桌给你讲完的题,再换个数,或者变下形,又不会了。

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你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

各章各节的物理公式、物理概念在你头脑中是零散的,拿过来一道题,题目给出的条件应该对应哪个方法?第一步应该做什么,第二步应该做什么,哪一步应该用哪个公式,你是完全混乱的。

这当然就不会解题。

接下来我们步入正题,学习物理时,如何建立体系?

分为3步,第一步,跟住一个好老师,第二步,跟着他建立体系,第三步,严谨而准确的来解题

逐一来说。

第一步,跟住一个好老师

我在很多回答里都说过,物理这科不建议自学,必须跟着老师来学。

高中物理思维抽象,逻辑严谨,很难靠自己看书,做题就能理解和解决,很多同学跟着老师学都非常吃力,更何况自学呢。

这就相当于在迷宫里,一个老师把自己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经验教给你,你都没走出去,那靠自己在迷宫里随便走能走出去吗,所以肯定是需要老师来带着。

而且我在小标题里也强调了,不仅要跟老师来学,还要跟住一个好老师

怎么判断一个老师教的好不好?

我觉得起码要做到2点,第一,讲课时能做到语言准确。第二,讲题时方法一致

高中物理的概念和公式并不多,但概念中的每个字都非常重要,说一字千金也不为过,很多同学在解题时不会分析条件,就是因为概念记得有偏差,感觉好像记住了,感觉好像理解了,实际上记得是错的。

这当然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老师要讲一字不差,同学才能记得一字不差。方法也是一个道理。

第二步,建立体系

我经常跟同学们说的一句话是,高中物理两个思路走天下。

高中物理的习题有一个共性,除了都是物理习题以外,他的解题脉络其实就是两步,一个是牛顿第二定律,一个是能量思路。

每个思路的每个题中,处理方法都是完全一致的。

“牛顿第二定律”举例,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题思路是:“研受合加运”5步求解

“研”——确定研究对象
“受”——受力分析
“合”——求合力
“加”——加速度
“运”——运动学

这5步的每个小步骤,又有其各自严谨的思路:

比如

“研”,确定研究对象,遵从先简单后复杂原则,先处理简单受力个体,再处理复杂受力个体。

“受”,受力分析顺序:一重 二外 三电 四磁 五摩擦

“合”,受力分析到求合力有两种方法,二力求合力用平行四边形三力及三力以上用正交分解法

“加”,从合力到加速度应用牛顿第二定律,F合=ma

“运”,运动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纯公式,一种是图像加公式,建议大家选后一种方法。

掌握了这个思路后,以后再碰到牛二体系的题,你会知道处理的大方向的是什么。无论是简单的题,还是复杂的题,主干思路都完全一致。

那是不是我知道了解题思路以后,题就会解了呢?

未必。因为还有第三步。

第三步,严谨而准确的解题

思路不难,但在解题时必须要做到严谨而准确,你的步骤要和老师的步骤保持一致。

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个钥匙非常简单,但是中间有一个花纹错了,有一个凹凸的齿画错了,整个门就会打不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学们最爱犯的毛病就是跳步,解题时也知道老师说的是哪几步,但为了省事,手懒,就把这一步自动跳过去了。

比如在用牛二体系解题时,经常不画受力分析,不写求合力公式,那你错就一点都不奇怪,你没有按照老师要求的方法去做。

一旦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做,就会发现简单题难题都是一样的,之所以你不会做难题,是因为你简单题做的就不对。

等同学们多做几套高考题就会发现,高考题考查的一点都不偏,即使是压轴题,也不是难在理解上,而是难在步骤比较多。

总结一下:

想学好高中物理,做好三步:

1、跟住一个好老师,并信任他
2、建立知识体系
3、严谨而准确的解题

以上,跟着殷大神,一起做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