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眼中,生与死是人类两种不同的存在状态,因此古代素有“事死如事生”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于平民百姓,贵族阶层更加在乎这种观念,他们不但在生前享受着优越的物质生活,死后还要将这种生活带到“亡者世界”去。于是,历朝历代厚葬之风盛行,墓主人将生前积蓄的财富埋入地下,希望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受。

陵墓的规格,象征着墓主人的身份。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一定比其他皇帝豪华、壮观得多。

那么,秦始皇陵内部究竟有多高呢?

根据《云梦秦简》上的记载,从秦献公开始,秦国国君便非常注重陵墓的规格,每个秦国国君在设计陵墓时都采用了封土墓的结构。后来的秦孝公、秦惠文王等争相效仿,乃至秦国的诸侯墓规格越来越高,封土堆越来越厚。

到了嬴政时期,秦始皇陵的规模和高度达到东周时期的巅峰,甚至后世的皇陵规格也不能超越秦始皇陵。秦始皇首次以皇帝这一身份,征召了天下百万民夫,耗时三十九年修建皇陵。相传,在秦始皇驾崩后,皇陵尚未竣工,不过地宫的部分已基本布置完毕。

胡亥继位后,立即发丧,将嬴政的遗体安置在地宫中。随后,胡亥继续启用四十万民夫为地宫封土,又花费了两年时间。相传,嬴政原打算将自己的陵墓修到九百九十九尺高,并在陵丘设置九层波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在古代有这样的传说,天空总共分为九层,有上上天、上中天、上下天、中上天、中中天、中下天、下上天、下中天、下下天。每一层天空住着不同的神仙,神仙依照品阶的不同住着不同层中,其中,上上天里的天帝玉皇品阶最高。

秦始皇是个飞扬跋扈的野心家,他的野心已经膨胀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之所以将陵墓高度设计成九百九十九尺,就是要“欲与天公试比高”。嬴政希望自己能够与玉皇大帝平起平坐,甚至凌驾于天界众神之上,成为天、地、阴曹三界的最高统治者。

此外,“九”还是阳数中最大的,有“久久长远”之意。嬴政希望自己的政权能够永远在子孙中传续,国家也能长治久安。当然,修建九百九十九尺高陵丘只是嬴政的幻想罢了,当时秦朝并没有足够的科技条件在几十年内完成这样庞大的工程,况且当时秦朝的经济水平也不允许。

那么,秦始皇的陵丘究竟有多高呢?

司马迁给了我们答案,在《史记》中出现了关于秦始皇陵高度的记载:

“坟高五十余丈。”

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汉书·楚元王列传》中也有记载:

“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

换算下来,五十丈相当于五百尺。按当时的度量衡来折算,五百尺相当于现在的115米。

司马迁在修撰《史记》的过程中,曾跟随其父太史公游历中原大地,在此期间搜集了大量风土民情、历史文献资料。由于临潼距离当时的首都长安仅百里之遥,如此近的距离,想来司马迁一定会对皇陵实地考察一番。因此,《史记》中的记载真实性颇高。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文管工作者对临潼始皇陵进行了实地考察,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千米。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

秦始皇陵的高度仅有76米。显然,该数据与司马迁的记载存在极大出入。那么,为什么现代学者测量的数据明显低于《史记》中记载的“五十余丈”呢?

有人认为,是雨水冲刷、土地沉陷等自然原因,使秦始皇陵的沉降。

不过,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毕竟秦始皇陵在两千年中因自然原因沉降的高度远不及人们想象的那么夸张。例如,现代考古人员在勘测西汉帝陵高度时,发现其中大部分皇陵的高度都与史料记载的相符,其中低于文献记载的,差距也不超过3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按照这种说法,《史记》中的记载岂不是有问题?

当然,这绝不是司马迁在信口开河,而是汉朝人都接受了“坟高五十余丈”的说法,这个高度只是理想高度,并不是实际高度。

前文我们提到,秦始皇陵的封土部分是在嬴政下葬后才开始动工的,参与封土的劳工绝大多数都是从阿房宫工地抽调来的。秦朝末年,为了抵御各地起义军,胡亥不得不将这些修陵的劳工武装成军队,让他们抵抗各路联军。秦始皇陵的劳工被调走,以至于封土工程只进行到一半,并没有修到预期的高度。

参考资料:

【《史记》、《云梦秦简》、《汉书·楚元王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