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签下遗体捐献协议书的瞬间,“我感觉我终于能和爹妈在一起了,团圆了。”

今年61岁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教授刘良,在《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最新一期末尾郑重道出这句话后,咧开嘴舒心地笑了,而站在他面前的五位实习生、屏幕前的观众们,却都早已红了眼眶。

多年前,曾参与过抗战的刘清澜先生,选择和太太一起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书,刘老先生逝后,遗体被捐献至儿子工作所在的同济医学院。现如今,躬耕法医事业40余年的刘良,选择延续父亲的精神,也签下协议书,将自己的生前与身后都完完全全地贡献给生命科学教育,“除了养育,(他们)也给我一种精神上的鼓励。这种精神鼓励会一直到我把我的遗体捐献出去那一天。”

按照协议,他们一家捐献的遗体,家属是永远要不回来的。

作为国内首档聚焦真实法医职场文教类节目,芒果TV推出的《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邀请刘良作为导师,将其多年熔炼的专业和信念,言传身教给实习生们和观众,节目本身也正如一把解剖刀,剖开了法医这一行的真实纹理和质地,看见鲜活具体的人物故事和内心世界,带来一场独一无二的生命教育。

以逝者之名

实际上,刘良一开始是不同意父亲捐献遗体的。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刘良老师的父亲刘清澜,在偶然了解到人体在逝去后依然能为医学研究与教学作出极大贡献后,就产生了遗体捐献的念头。

然而,遗体捐献需要取得捐献者子女的同意,刘清澜的四个孩子里,只有刘良始终不愿意签字。

这份拉锯纠结的心态足足持续了一年,当时,刘良自己在同济医学院的法医系工作,他很难接受父亲的遗体就在自己工作地点隔壁,更难接受自己的父亲会成为教学用具。

但随着时间推移,他最终还是慢慢接受了父亲的选择,理解了父亲的伟大,并坦言,“我觉得我的父亲还活着,就在我身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6年,刘清澜病危,弥留之际,因为担心伤口会对遗体的医学研究产生影响,放弃了进入重症监护室接受插管治疗。

父亲去世后,刘良向单位争取到了半个小时与父亲做最后告别的时间,他做了一件从小到大没能完成的事:在父亲额头上“狠狠”亲了一下。

令人最为触动的是,刘良老师在回忆起父亲时始终是坦然、平静的,甚至面带微笑,当他自己签完协议说起终于可以为学校做点事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哽咽了:“学校还是很困难的,希望给到我们的后一代多一点实践的机会”。

如今,我国医学教研使用的实践资源稀缺,作为师者与从业者,刘良身在其中,也为之深痛。

节目中,来自苏州大学的法医学硕士屈轶龄,也是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她坦言自己最初选择成为“大体老师”的原因,正是为了法医行业未来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大二的时候上系统解剖学,可能七八个人为一个小组,大家会共用一个大体老师,一学期可能只有一到两次动手机会,只能对一个部位进行解剖,学习资源真的很稀缺。”

实际上,不少致力于医学事业的年轻人们都有着同样的感悟,他们希望能为热爱的行业作出的一份贡献,这是一代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与对生命科学的坚定信念。

节目里另一位嘉宾,青年演员白宇帆也选择了在青年时就自愿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

“根据中国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全国累计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已超过469万人,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3.9万余例,捐献器官11.9万余个,成功挽救了近12万器官衰竭者的生命。”

在第七期的最后,节目呈现了这样一系列数据,在这背后,是数以万计像刘良一家一样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在这之外,是中国法医行业闪闪发光的未来,和更多生命得以延续的希望。

人类,拥有着用生命点亮生命的力量。

为了更好地活着

法医,为生者权,为死者言。法医的工作从来都不只是面向死者,更是为了生者更好地活着。

生之有限,但对生命的探索、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路途是无限长远的。《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里通过对法医具体工作流程与细节的真实呈现,探索式的模拟案件推进,细致入微地展现法医工作者是如何打开生命终点的最后一扇门,将逝者最后的讯息翻译给活着的人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一次次工作任务和一个个模拟案件考核,实习生和观众们都得以走进具体鲜活的人物故事和真实的法医内心世界,了解每一个模拟案例背后的社会现实,更对生命和死亡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思考。

譬如,在节目此前的第四案中,导师与学生们共同进行了一次模拟高坠实验。将一具假人从高处推至坠落后,随着一声“砰”的巨响,教学模具摔得一塌糊涂。

站在地面观看的周雨彤和翟潇闻被吓了一跳,周雨彤当即下意识闭眼捂嘴,差点被吓得哭喊出来。曾经以为人体从楼上坠落时“不会发出什么声音”,亲眼所见后,才直观真切地感受到冲击,导师刘良则告诉学生们,“如果是真实的人体,声音会更大。”

正如周雨彤含泪感慨的:“如果在(轻生)过程中后悔了,真的没有机会让你去后悔。”通过这次逼真的模拟实验,实习生、嘉宾和观众们都直观而深刻地感受到,意外、伤害和死亡……这些从来不仅仅是轻飘飘的两个字。

生命和死亡教育,需要,也应当被正视。

今年3月21日,中华遗嘱库发布《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其中首次提及“00后”立遗嘱情况,2020-2021年立遗嘱的人群中,“00后”有223人,近一年增长了14.42%。

这一届年轻人,对待生命与死亡的观念,正在慢慢成长得更成熟、更包容。

节目中的五位实习生们,尽管性格、经历各不相同,但都让我们看到了新一代法医有着满怀热血的信念与脚踏实地的行动,他们始终秉持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真相的追求,让我们可以相信,法医行业一定会发展得更远,更好。

法医工作者,需要学习的从来不仅是如何使用一把解剖刀,更要有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要有深入人心的人文关怀。

从节目第一期中的面试第一题开始,导师周亦武就告诉大家,法医在解剖遗体时需要尽量保证遗体的完整性,尤其是要注意避开遗体的面部,要有对逝者和家属的尊重。

从这个角度而言,《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亦是一把解剖刀,破除大众对法医职业的刻板滤镜,剖开法医行业不为人知的真实内在,不仅展示了法医真实的工作状态,更走进了法医的内心世界,不仅看见具体人物“舍小家为大家”的动人经历,更看见整个行业一脉相承的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与守护。

生之有限,但对生命的探索、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路途是无限长远的,《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敢拍敢言,更有温暖细致的关照与敬畏,节目为法医打开了一扇向大众发声的大门,为追梦中的理想青年点亮了一座灯塔,更为生命与死亡教育提供了一次创新尝试的范本。

作者 | 西 西

编辑 | 吴丽雪

统筹 | 孙 梅

排版 | 静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