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有多难?不只需要妈妈有耐心,还需要妈妈有一定学历,能辅导得了孩子课业知识。可尴尬的是,有些时候,就算妈妈有了高学历,却也未必就能辅导得了孩子!因为,有些小学生作业题目,实在是太刁钻,太高难度了。不光孩子答不出来,容易有畏难情绪,厌恶学习,就连妈妈看了都觉得有火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名牌大学毕业的妈妈,不会做小学语文题?网友:这也太难了!孩子容易厌学

小学生写寒假作业,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大都会问爸爸妈妈。可是,有这位一位小学生,寒假作业题目太难了,连名牌大学毕业的妈妈都被难住了。妈妈看了这题目,就有火气了,窝了一肚子火。

这道小学生寒假作业的题目,看似只是一道语文拼音填空题,要求把“chong jie”的汉字填出来。但孩子一看题目就懵了,根本想不出有这么个词语。孩子拼了好半天,也没拼明白。最后,妈妈也没拼懂,妈妈本想去看下寒假作业后面的答案。但是,却没找到,大概是老师太担心孩子抄袭答案了,就把答案给撕掉了。

到底怎么答呢?这位妈妈把题目发出来,在网友们的帮助下,才想出了答案是“重结”。不过,事情虽然圆满了,但网友们的吐槽并没结束。

网友赵妈妈说:“这是一道小学生的语文题目?这也太难了!孩子很容易不爱学习,厌恶写作业!”

网友王妈妈说:“题目虽然难,但照着拼音,就能蒙上汉字了。都是些基础笔画,算不上生僻字,这说明孩子和家长还是语文基础不牢固,怪不着题目。”

网友的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但小学生题目太难,孩子有畏难情绪,还是事实

我女儿的寒假作业,也有比较难的题目,孩子也很不爱做,经常撒娇跟我说:“妈妈,太难了,我可以不做作业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天,女儿拿着语文作业本来问我,“yī shēng”怎么填汉字。当时女儿来找我问,我就告诉她要填上“一生”。可女儿却反问我:“妈妈,一不是四声吗?怎么是一声呢?”

说实话,女儿有这样的疑问,我很气愤。但小孩子学东忘西,对拼音和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又不经常做复习,学完了就丢在脑海的一角,不能做到温故知新。时间久了,就容易淡忘知识点,这也在情理之中。

因此,从那之后,我就开始刻意给女儿买练习册做了,让女儿平时多练练基本功。别说,还挺有效果,女儿的语文成绩确实有所提高。

下面,我就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小学生的爸妈们,希望能帮到大家。毕竟,都是家长,很容易遇到这样的事情。

❤ 小学生作业难,孩子不爱写,家长该怎么办?

1帮孩子克服畏难情绪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孩子眼里,一道不会做的作业题目,可能比这诗写得都难,孩子极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厌恶学习写作业。甚至,还可能自我放弃,直接扔了书本,去玩游戏、看电视了。这就是一道过难的小学生题目,可能带来的糟糕副反应。因此,家长及时帮孩子疏解畏难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这才是重中之重。

一般来说,当我家孩子遇到了难题,觉得不会做时,我是这样做的:先告诉孩子,不会做很正常。妈妈在你那个年纪,可能还不如你呢!你会做那么多的题目,已经很棒了。用这样的话,降低孩子的自责感,减轻孩子的自卑感,很有利于孩子热爱学习,培养学习兴趣。

2引导孩子勤做练习题,温故知新

现如今,都提倡给孩子减负,尤其是小学生,还不至于给孩子做课外补习,太早了。那么,家长要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成绩呢?关键还是用第一步,先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然后,进行现在的第二步骤,引导孩子勤做练习题,温故知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孩子觉得语文这个科目难,那平时家长不忙时,可以陪孩子做一些练习册,加紧练习。让孩子把拼音学好,把语文基础知识练习好,会做的题目就会增多了。

另外在平时,还可以陪孩子一起,把作业的错题,进行一定的归纳整理。尤其是孩子反复做错,仍不太会做的题目,都单独列出来,隔一阶段让孩子一复习。这样的强化训练后,孩子基础稳固,语文知识丰富,成绩也更容易提高。

❤ 想提高小学生的成绩,关键都在家长的教育启蒙

一个高分成绩的孩子背后,大都有一个懂得启蒙教育的家长。家长早就知道,帮孩子做好幼小衔接,让小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多做些练习题,开发孩子学习兴趣,这件事至关重要。聪明的家长都在这样做:

陪伴孩子一起学习,常陪孩子做单科的启蒙训练

启蒙教育很关键,只有孩子对学习的科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在看见难题时,产生冲劲和学习动力,而不是畏难后退缩了,厌恶学习。那么,如何让孩子对语文等主要科目,产生浓厚兴趣呢?当然是寓教于乐,家长时常陪伴孩子,一起做训练了

比如,语文练习册、汉字描红这类的练习册,就包含了小学生的拼音基础知识,该学到的汉字基础常识。而且,练习册的卡通图色彩丰富,符合孩子的视觉审美特点,能激发孩子想学习的欲望。

勤做练习题,这就是小学生打基础的好方法。多练习语文题目,孩子的语文基础强,自然不会在看见难题时再恐惧,甚至是厌学了。这种畏难情绪也会减少,对提高孩子的单科及整体成绩,很有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