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科技在不断发展,从前很多让我们感到惊奇并为之震撼的东西,现已经视若平常,科技带来了越来越的我们曾经连想象都无法想象到的各种奇特的发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人工智能技术了,各种管家机器人、机器狗等等报道也扑面而来。在惊叹于新奇的事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国内却鲜少有这些报道,这是为什么呢?是研发实力不济,还是在国内不受欢迎呢?

国内市场
事实上,我国的人工智能领域几乎被外资垄断。据国际相关数据显示,世界各工厂可运行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超过了270万台,国际上机器人的安装量更是在不断地增长。这体现了全球性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大浪潮已然到来,各国的实力水平也在不断地增长。此外,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年底工业机器人安装数量排名前五的市场分别是中国、日本、美国、韩国以及德国。从中可以发现,亚洲已然成为了工业机器人需求量非常庞大的一个群体了,而中国在其中是同一时期内安装量最大的国家。

不仅如此,各类机器人在中国各行各业的出现频率更是非常高,中国的机器人存量在全世界都可算“首屈一指”。其实是在疫情形势下,机器人产业放缓了其占据市场的步伐也没有影响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增长最快的机器人市场。每年中国安装的机器人数量最多,因此可操作机器人的数量也是最多。但在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的机器人在规模化应用程度上还有许多的不足。而这看似很不错的成绩下,为什么大众还是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实力不足呢?

外资垄断
事实上,中国大部分使用的机器人都是来自海外供应商的,本土研发的仅占10%左右。这也证明了,我国本土并没有实力制造出满足我国市场那么大需求量的人工智能产品供应商,我国在人工智领域也还没有实现一套完整、成熟的技术。

首先,硬件水平不足,全球生产硬件水平最高的公司是来自日本的,他们在市场中能达到75%的占有率,垄断了机器人制造上的硬件支持。而这还并不是最可怕的事,最重要的就是,核心技术一直都被外资拿捏住了。与未能掌握硬件技术相似,中国也没有拿捏住自己在机器人制造的核心技术,将主动权都交付给了外资企业。也就是说你在国内购买智能工业机器人时,就一定要购买这四家公司里任意一家的核心技术。因为国内科技公司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智能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

中企嫌弃国企
相较于国外企业的产品,国产智能工业机器人的价格虽然便宜,但它却故障连连,使得企业的生产效能大幅度降低。因此,大部分的制造商宁可多花一点钱进口国外的产品也不愿意使用国内的产品。这也体现了我国国企在提升自身技术层面面临的问题已然是迫在眉睫了。
举报/反馈